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创设有效“对话”数学情境模式的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论文:创设有效“对话”数学情境模式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2-11 14:56:1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学论文:创设有效“对话”数学情境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有效“对话”,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有效“对话”数学情境模式的实践研究
  
  萧山区任伯年小学於皎燕
  
  【内容摘要】
  
  真正有效的“对话”,理应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本原要义。
  
  【关键词】有效对话数学情境
  
  利用对话理论构建“对话”课堂,引进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当今课堂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热烈的“对话”。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从“听话”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呢?是不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模式是切实有效的呢?
  
  回眸——缺憾寻因,有感于一次教研活动
  
  【我听】
  
  师:请大家剪下书本第127页的1号平行四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你剪下的这个平行四边的底、高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生1:底5厘米,高3厘米。
  
  师:我们可以怎么做,把它剪拼城一个长方形呢?
  
  生2:(边说边操作)可以照样剪。
  
  师:如果我们要把平行四边剪开后,能够拼成一个长方形,应该沿着什么剪?
  
  生3:沿着高剪。
  
  师:请同学们动手剪开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并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操作。
  
  师;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汇报: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15平方厘米。
  
  师:那么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4:15平方厘米。
  
  师: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5:面积相等。
  
  师: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其实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再从书上剪下2号平行四边形。
  
  ……(过程同上,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研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我思】
  
  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课堂对话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话交流,对所提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的结果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在上面这个案例中,从表面上看,教学已经从“独白”式走向了“对话”式。但是,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对话,可以说是没有思维深度的“对话”。无意义的一问一答,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详细的说明者,并没有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思维、主动学习、自我创造的舞台。这是课堂的“假对话”。在这样的课堂,纵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难有释放和表达的机会。
  
  真正有效的“对话”,理应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本原要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么样的“有效对话”情境呢?
  
  践行——柳暗花明,创设“有效对话”的数学情境
  
  一、创设趣味性导入情境,引领学生自发对话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只要开了个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课堂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每节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动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1、谜语情境:“猜”中孕育对话一上课,就用“猜谜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容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孕育精彩对话。
  
  【案例】《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要让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
  
  (一听说要猜谜语,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谜”上来了。)
  
  师: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
  
  (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师:刚才谜语钟的“哥哥”“弟弟”各指的是什么?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
  
  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对话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猜一猜”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出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2、游戏情境:“玩”中孕育对话
  
  爱玩游戏是每个人的天性,特别是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对事物的内部活动,对学习目的,意义缺乏认识,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
  
  【案例】《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片段
  
  先简单宣布游戏规则:让生1背对讲台,请生2数每组图里各有几个小正方形,生1判断谁的面积大。其它同学做裁判,对了就鼓掌。师出示的第一组图。
  
  生2:甲图有12个小正方形,乙图有8个。
  
  生1:甲图面积大。
  
  集体鼓掌。
  
  师出示的第二组图。
  
  生2:甲图有8个小正方形,乙图有6个。生1:还是甲图面积大。太简单了。
  
  集体第二次鼓掌。
  
  师:一年级小朋友都能数出来啊!果然很简单。
  
  出示第三组图。生2有些疑惑,迟疑着不敢数,其他同学开始小声发笑。
  
  师:大胆数,让他猜!
  
  生2:甲图有12个小正方形,乙图有20个。
  
  生1:这次是乙图的面积大。
  
  第三次没鼓掌,集体大笑!
  
  师(制止笑声):生1,你猜猜他们为什么笑?
  
  生1:我的答案可能有问题吧。
  
  师:回头看看吧。
  
  生1:又上当了,老师你太狡猾了!
  
  师:怎么讲?
  
  生1:两个长方形里的小正方形大小不一样,就不好比较大小。而且,我还背对黑板,当然会错了。
  
  师:这个游戏对我们什么启发?
  
  生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小正方形大小不同,又看不到,就不好比;要有相同的标准才好比……
  
  
  
  打心眼里喜欢学生说我“狡猾”。教师设置了游戏,既体现了教学机智,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奋度,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愉快、高效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乐趣,让对话成为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故事情境:“赏”中孕育对话
  
  【案例】《0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
  
  ……
  
  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这样新课颇具吸引力地开始了,学生在故事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自主地对话。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问题式探究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安排,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悬念情境:“奇”中激活对话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一上课,老师便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看谁能考倒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开始,学生说的数还不是很大,试了几个,老师都是对答如流,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老师还是答对了。学生们都震惊了
  
  2、话题情境:“聊”中激活对话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3、冲突情境:“悱”中激活对话“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
  
  ◆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
  
  ◆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
  
  ◆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
  
  ◆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
  
  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三、创设活动型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层对话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学生还不容易理解。而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1、实物情境:“观”中迸发对话我们生活在有形的世界里,我们的周围充满了许多有形的物体。对几何形体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对这些有形物体的学习研究。而这种学习研究并不全是通过课堂上学生遥遥观望老师手中教具的操作来完成的。课前的收集活动,课中的展示,都会给予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2、操作情境:“动”中迸发对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3、模拟情境:“演”中迸发对话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他们亲自动手,感知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一。其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学生可以借助活动获得鲜明的感知,有利于掌握规律、抽象方法,从而为升华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及“题海”大战,而应是让学生体会讨论、钻研、发现之余的求知性喜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新知的学习主动。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向导”的指引下,去探索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喜欢数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思远——寻根追底,追求完美的数学“对话”课堂
  
  完美的数学“对话”课堂,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现,也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
  
  完美的数学“对话”课堂,在传播知识信息,同时也在传播着情感信息。
  
  完美的数学“对话”课堂,有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同时也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完美的数学“对话”课堂,能够引领学生获得足够的想象力、判断力、思维力,使他们带着自信,带着理想,带着憧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生活世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追求完美的数学“对话”课堂,是一个数学老师不懈的追求。结语“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意味着平等融洽;“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在“对话”的课堂里,教师不在是教材的解读者,而是一个善于创造教学情境,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对话”课堂里,是师生、生生的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齐头并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引领学生,和学生一起缔造灵动的生命课堂,那我们的数学课堂将开辟另一个天地,学生、教师在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展现的将是这样的一翻情景:我们学习着,我们思索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快乐着,我们成长着——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点》奥苏贝尔
  
  《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朱音菊
  
  《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思考》钱云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学初探》黄新家

【数学教学论文:创设有效“对话”数学情境模式的实践研究】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结题报告08-24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08-1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08-18

创设有效情境,精彩数学课堂08-20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08-08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08-17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05-31

数学情境教学论文07-24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