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回顾与解读

时间:2012-3-16栏目:数学论文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的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解析:这一点很好说明本套教科书上为什么没有概念、定律、公式等归纳总结。我想教科书编写者意图,想改变传统师生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结果,如:公式、定律、计算法则等等。而是想通过与以往不同的课程内容呈现,让师生更多体验在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解析:但教师组织学习活动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三者关系)
  
  l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解析:教学活动中,新课程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主成长。难怕是失败的教训也是学生发展路上宝贵的成长经历。)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强调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一理念明确提醒教师应注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l学习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l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强调说明: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进。但应注意一个问题“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过渡语:以上这些改革目标、新理念它最终落脚点在哪里?培育学生哪些能力?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我把它概括为“一五十”工程。
  
  (四)“一五十”工程
  
  1、围绕“一个重点”,什么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培育“五大能力”。哪五大能力?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读:信息时代,我们应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具备应有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②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读:知识爆炸时代,据调查研究19世纪知识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每10年增加一倍,而近十年每3年增加一倍。所以,我们所学知识不可能受用终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具备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⑤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读:这是一个讲求团体合作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应该懂得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合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3、发展“十大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新课程标准修改说明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原则—“五个坚持”
  
  过渡语:在颁布新课程标准记者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阐述了“五个坚持”修订重要原则。我认为这“五个坚持”将成为我们新阶段实施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五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二)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修订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与实验稿保持一致。但有三处显著+变化。
  
  1、数学课程:实验稿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修订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解析:通俗讲希望“人人都能吃得好,也能吃得饱。)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稿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解析:实验稿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难看出,实验稿课标理念更注重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活动面而获得数学活动“直接经验”。而忽视“间接经验”对学生成长发挥着同样重要作用。)现修订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解析:增加说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倾听或思考教师与同伴讲解、示范获得间接经验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3、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稿课标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解析:此处实验稿课标还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反思我们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隐身而退”,不敢提“讲解法(或讲授法)或“启发式教学”,生怕一提似乎就会与课程新理念相违背。一味追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现修订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