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才“独具魅力”

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才“独具魅力”

时间:2022-08-08 19:08:1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才“独具魅力”

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才“独具魅力”
  
  作者/张晓霞
  
  一、以配乐、配画面扮靓古诗词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未成熟,他们还未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难以理解文字背后的象征意义。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让图画走进语文课。因为图画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它活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认知道理的积极性,任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让形象的翅膀放飞抽象的思想。
  
  拿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来说,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村平和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温暖而又风趣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可配以抒情的乐曲,如琵琶名曲《琵琶语》、二胡名曲《良宵》、古筝名曲《西江月》等等。至于图画,可以很丰富,有矮小的茅草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儿。有两位白发翁媪和三个不同形象的儿子。翁媪相依相偎,笑盈盈地望着他们的孩子们各司其职: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精心地编织着鸡笼,三儿子则天真无邪地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调皮而又惹人怜爱。这样,再配上轻柔而优美的乐曲、温馨而恬静的画面,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
  
  二、以字词替代法领悟古诗词
  
  小学生初接触古诗词不久,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走进古诗词,而不只是听众和看客,即运用换词对照的方法,将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的几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个“锄”字,一个“织”字,一个“卧”字,都用得很好,尤其是一个“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劲儿和盘托出。像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是古今一绝。小学生最喜欢亲自动手,我们何不让他们动笔换字呢?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锄’、‘织’、‘卧’字分别可用什么字替换?换了之后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话刚落音,学生们七嘴八舌,跃跃欲试,情绪一下子高昂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把“锄”字换成“种”字,把“织”字换成“编”字,把“卧”换成“坐”字。还有换成“躺”字、“蹲”字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老师千万不要忘记充分赞扬学生,同时让孩子们思考诗人为什么不用你们说的这些字?这样的学习情境使孩子们容易真正融入诗歌,理解诗歌语言的精髓。
  
  三、以循序渐进法融入古诗词
  
  小学生之所以害怕古诗、古词,是因为它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一个词或一个字,意思极其丰富。如果语文老师引导得不好,只讲字面上的意思,而不带学生深入了解诗词,学生很难对诗词产生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慢慢走入诗词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领略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如辛弃疾的《清贫乐·村居》,老师可这样提问:“同学们想想看,他们兄弟三人,谁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大儿子。”“对了!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哦,从‘锄’字可以看出,扛锄头是相对比较重的活儿。大儿子年龄大些,所以他担负着在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任。我们再接下来看,二儿子年纪稍微小些,所以他就做些纺织之类的活,在仔细地编织鸡笼。而三儿子呢,他年龄最小,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所以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大家说这幅画面美不啊?”老师可继续提问:“从‘溪边卧剥莲蓬’一句,同学们想到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儿的吗?”“从‘二儿正织鸡笼’一句,二儿一边织一边会想些什么?”“从‘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大家可以联想到这对老人聊些什么事情?”“若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看见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老师一连串的提问,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诗词的美妙意境中。
  
  (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红花坡小学)
  
  

【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才“独具魅力”】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04-29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08-24

古诗词教学小论文08-16

浅谈课堂教学中“互动”的魅力论文08-15

谈谈语文教学的“鲜活”魅力08-17

小学语文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03-20

语文教学论文08-12

语文教学论文11-10

兴趣——古诗词教学的根本论文08-15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穿越语言文字的丛林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