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社会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重塑

时间:2012-9-9栏目:综合教育论文

经转变为一种疏离的、功利的、不被认同和信任的关系。

  三、文化困境中师生关系重塑的新思路

  《决定》的出台对于高校师生关系重塑的突出意义,就在于它提醒我们,任何孤立于社会文化改革之外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塑,都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因而营造有利于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文化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在文化困境中重塑高校师生关系,应合理利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契机,实现高校师生关系的“文化突围”,建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第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师生关系重塑的文化“小环境”。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实践表明,传统的校园文化内容在社会思潮的波谲云诡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博弈的结果,决定了高校师生关系的走向。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一定的历史条件,而提升校园文化在博弈中的竞争力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高校师生关系重塑的文化“小环境”,同样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显得很空洞,建设过程流于形式,丧失了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并加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阻碍了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应以文化建设为契机,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校园文化的内容更具生命力,增强青年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甄别能力。在具体方法上,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实现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小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在营造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决定》强调,社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并在社会文化中“融人国民教育”的思想。高校要走出师生关系重塑的文化困境,最终仍需要通过建设先进的社会文化来实现。高校作为集中承载社会先进知识的特殊部门,应该在文化建设中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培养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构筑高校师生关系的文化根基。多年来,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加之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师生伦理发生了动摇。因此,构筑高校师生关系的文化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高校师生关系正承受着“高校文化空壳化”的煎熬。一方面表现为无力面对现代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因失去了重塑师生关系的文化根基,高校师生只能孤单地在多元文化中漂泊。构筑高校师生关系文化根基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我国高校师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做出文化选择的标尺,也是抵御外来文化冲击和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的基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文化,实现“美人之美”。《决定》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词汇,是高校培养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有力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高校师生应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培养高校师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起点和钥匙。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广大青年要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它们是青年参与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当教师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思想武器时,师生双方将会在创新实践中完成双向互动,建立起一种彼此亲密、共创价值、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

  第三,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文化榜样。在这场文化突围战中,教育者要先于受教育者甚至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我完善,而受教育者则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其社会价值观的重塑,这是作为社会人的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博弈。在这场由高校师生关系重塑所带来的文化突围战中,教师必须掌握主动权。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摒弃工具理性,重塑师德师风,用行动去践行先进文化。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成为先进文化的信仰者、建设者、鼓动者和实践者。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担负起《决定》所要求的“深入推进‘马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才能战胜其他腐朽的社会思潮。

  此外,还要协调好文化创新实践中的师生关系,确保师生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上述三项举措不是单纯的文化创新或传播,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异化的高校师生关系进行纠偏。所谓“亲其师”而后才能“信其道”。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摘下自己的角色面具,将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想适时、适度、自然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避免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不平等、单向度、零沟通的问题,实现师生关系在实践中的重塑。

  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推进教育改革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所在。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塑并非无“法”可依,而是原有办法和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早已被落后的社会文化无形地扭曲或异化了。现存的有“法”不依或有“法”难依等问题,阻挡了我们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文化建设人手,着力探讨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文化诱因,远比单纯检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具现实意义。套用《决定》中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便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没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上一页  [1] [2] [3]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