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

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

时间:2023-02-24 17:02:0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

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

  说到专业,也许我们还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专业名称,但对于这些专业所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更深入的内容又是否熟知?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总是围绕着“热门”“高就业率”等,而对于“一个专业属于哪个学科门类,进校后到底有哪些课程、内涵、培养目标、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可能缺乏了解。

  若我们不能对专业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这对我们的专业选择乃至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五所高校的招办负责人为您剖析专业,我们相信,有了他们的权威讲解,我们的选择将不再迷茫。

  策划/赵莹

  面对上百的专业,考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看专业“冷热”,不是看“就业率高低”,而是要充分了解专业内涵。

  透过本质识专业

  吉林大学招办副主任 刘兵

  高考专业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考生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如果没有充分认识专业本质,导致专业志愿选择错误,考生入学后会发现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就会失去学习动力,不能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导致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放任自流,甚至厌学、退学。

  据统计,1998年教育部备案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为306个,但到2010年,全国高校仅新增专业就已达300个,且大多集中在经管类、工程类等领域。面对这些数量众多、名称繁杂的招生专业,如何理清头绪、认识专业,恐怕是摆在每位考生及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里,笔者仅从如何认识高校招生专业的本质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笔者认为,想要对高校的专业进行充分地了解,应该对以下五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

  一、专业看“内”,切记望文生义

  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目前,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有十二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此处特别说明:教育部2011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修订二稿》与原目录相比,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含原目录71个专业类和2个目录外专业类)调整为94个,并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颁布)中的一级学科基本对应;专业由原来的623种调整为469种,其中《基本目录》专业336种,《专业名录》专业133种。《修订二稿》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建议考生关注教育部适时发布的定稿。

  在了解专业内涵时,考生和家长切忌望文生义,道听途说。例如,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是以汽车底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而热能与动力工程则以研究汽车发动机为主要方向;还有如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则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动植物的基因问题;江南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发酵工程,学校研究的方向完全不同。

  另外,考生还应该从学科角度入手多了解一些专业的演化史。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这个专业的录取线一直都是我校近几年来工科专业的最高分,很多考生都可能因成绩不够望而却步。其实,如果从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科演化史来研究,我们的视野可能就会宽广许多。车辆工程是二级学科,向上对应的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提到这个专业,很多家长有可能会不屑,(教学论文 www.fwsir.com)会认为与机械相关的专业办学时间太长了,是否有些老气?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当前的大学教育已经超越了精英教育的时代,利用四年的本科教育,选择宽口径的专业,夯实基础,为自己打造一个宽广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二、了解专业课程设置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英语专业,基本现在各所高校都有开设,而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涉及。考生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除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外,考生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年限,虽然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数专业的学习年限有所不同,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需要学习5-8年。考生了解专业的学习年限,可以在报考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了解专业办学历史与环境

  专业的办学环境也是影响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不过,也有一些专业是为适应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而组建的,其中一部分专业是通过对原有多个专业整合而成(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整合组建),还有一部分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如电子商务专业是由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而成),以及还有一部分专业是参考国外相近专业应运而生(如公共事业管理等)。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新兴专业的发展有很多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因此,要认识高校专业,不仅要了解招生专业的“前世今生”,还要弄清招生专业的“未来走向”,只有认真分析这些信息,考生和家长才能对所报专业的概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四、了解专业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一个专业整体实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如了解某一专业在高校的师资力量,应该明白该专业有哪些名师大家,是否是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等等。如吉林大学的化学专业,蔡镏生院士、关实之教授、唐敖庆院士等老一辈化学家都曾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直接关系到考生的继续深造和发展,也是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到专业选择的“前瞻性”。

  专业发展前景是否宽广不仅取决于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受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决定,此外还与高校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发展结构特色有一定关联。相比之下,南方高校在外语、经贸、管理类专业上较占优势,而东北高校则在基础学科及工科等专业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状况好已经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如麦可思统计的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地质工程、金融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而被考生追捧的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并未上榜。关于专业的就业情况,考生可关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及咨询相关高校老师等几个方面着手。

  窥探专业中的四组命题

  了解了专业本质还不够,考生还需认真处理和对待和专业相关的四组命题:专业的“冷”与“热”,专业的“新”与“旧”,专业与职业,专业与就业。“冷”“热”起伏,心中有“欺”!

  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 周鸿

  专业本无所谓“冷”和“热”,但目前考生和家长的观念中仍存在“冷”“热”之分,究其原因有三:第一,目前国内的分配机制不合理,社会分工不均,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如金融业和制造行业之间的收入悬殊大。现如今,社会上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对比鲜明,在就业环境日趋严重的社会环境下,考生和家长自然而然会关注那些就业率高、收入高、职业风光的专业。如近几年公务员报考火爆,涉及的相关专业也“一路飘红”。笔者也问过相关考生,以后是否会考虑报考公务员,相当部分考生持肯定态度。第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考生认为某一专业是否好就读也造成了专业的“冷”“热”趋势。具体来讲,像管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语言类、新闻学等偏文的专业,很多考生认为进校后课程易学、学分好拿、毕业容易等,报考热情高涨;相反,像计算机、电子工程、化学、物理等纯理纯工的专业,在考生的印象中,进校后这些专业学习任务繁重、涉及大量的作业和实验,学习强度不比高中阶段轻松,所以这些专业尽管就业情况较好,但考生报考热度不高。第三,目前考生和家长陷入了一些判断专业“冷”“热”标准的误区,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认识专业时会有一些想当然的划分。笔者在工作中会经常接触高三考生和家长,他们判断专业“冷”“热”的标准五花八门:有的家长以专业名称听上去是否够先进来判断专业的“冷”“热”,比如生命科学、环境保护这类听上去是朝阳行业的专业一定就是热门专业,而化学、数学、物理之类听上去基础性的专业,一定就是冷门专业;也有家长以就业去向作为判断标准,如果去向都是高薪的外企就是热门专业,比如经济、金融、统计等,而不能去外企的就是冷门专业,比如力学、飞行器设计与研究、航空航天专业;更有家长简单地以分数高低来判断专业“冷”“热”,录取分数高的就是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低的就是冷门专业。

  通过以上三种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的需求、环境和考生的片面选择导致了专业需求的阶段性变化。考生和家长心中所谓的热门专业,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容易盲目跟风,甚至认为热门专业就一定好就业,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

  目前考生和家长对热门的追逐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报考热门的专业和就业热门的专业。就报考热门的专业来说,这几年,经济金融类专业受考生和家长青睐,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习惯性把目光集中在该专业。由于考生和家长的跟风填报,该专业近几年在大部分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笔者认为,关注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比较稳定且比较好的专业无可厚非,但若没把握好度,则得不偿失。就拿经济学专业来说,据笔者了解,如今经济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也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现在的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素质。

  另一方面,追逐就业热门的专业也是当下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选择。每年志愿填报期间,笔者会接到很多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问题大体集中在这两方面:某个专业就业率高不高甲若得到比较肯定的答案,紧接着就会问这个专业就业收入高不高。需要提出的是,就业率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只能告诉我们某一专业的整体就业比例,不能如实反映确切就业状况。如一学生当年研究生未能考上,他希望复习一年再考,而不急于找工作,那么毕业时的就业统计中,他显示的就是未就业。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学生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考生和家长不能单纯以专业就业率来判断是否热门,应多关注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过程、就业质量、就业能力等。事实上,很多冷门专业,它将来就业未必就不好。如档案学、图书馆学、采矿等专业,如今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前面说了那么多,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再热门的专业也有就业不如意的学生,再冷门的专业也有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学生。热门专业不代表高就业率,冷门专业不代表工作不理想。考生们都已经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不能再以小孩心态面对专业选择。其实只要你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就算选择了别人眼中的冷门专业,照样学得开心、自如。那么,纠结你的冷门热门专业就如浮云一般飘过了。

  “新”“旧”相遇,一视同仁

  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兼招办主任 蔡亮

  在认识专业的过程中,考生难免会被高校每年新增的新兴专业和原有的传统专业迷花了眼。到底该用何种态度来认识和对待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笔者建议考生应该首先了解何为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

  新兴专业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兴盛的专业。新兴专业既会是过去已经有的但默默无闻的专业,也会是为了填补社会需求而新近开设的专业,所以新兴专业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东南大学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动画、社会学等专业均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走红”的新兴专业。传统专业相较于新兴专业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基础性,它是那些社会总体需求稳定的基础学科类专业,东南大学的建筑、机械、土木工程、交通、物理、化学等传统专业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中,比如东南大学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原先以火力发电运行及其自动控制为主,目前该专业涉及的新能源、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又是新兴专业的范畴。

  每年国内高校都会推出一些新兴专业,其中很多新兴专业在名称上听起来非常潮流、高科技。笔者在工作中也遇到过部分高三考生对这些专业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新兴专业的学科内容比较有意思,就业和发展前景一定不错,甚至有考生认为就业一定比传统专业好,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首先,新兴专业是时代与技术发展并由社会需求催生的产物,因此新兴专业在其名称和学习内容上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潮流感,而这些往往能吸引年轻、时髦的高考考生。

  其次,新兴专业是响应社会需求,因而社会就业缺口一般较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但同时也正是由于新兴专业的针对性,使得新兴专业的就业面较窄。而且新兴专业的时间效应促使考生在选择新兴专业时必须要考虑其发展前景,很多新兴专业都是由先进技术支撑,要想在专业上学有所成必然是要时间的,因而选择这类专业时又必须得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进来,入大学选专业时就得有意识地考虑自己本科毕业后是否要深造。

  最后,传统专业并不是过时的代名词,传统专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社会对传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每年基本保持平稳,因此就业波动相对较小,就业竞争相对较小。

  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在某省一个招聘现场,计算机、法学、新闻学、财会、管理等传统专业毕业生在此次招聘会上遭冷遇。有高三考生认为传统专业遇冷就应该对此“不闻不问”。

  其实,考生的认识有所片面。拿东南大学的“法学、财会、管理”等专业来说,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都非常好,比如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倍受微软、谷歌、百度、华为等国际国内知名IT企业的青睐。

  实际上,像“计算机、法学、新闻学、财会”类专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专业,若是将时间倒退七八年,这些专业在当时还正是考生向往的热门新兴专业,但是考生在专业选择时过度地追逐这些热门专业,使得这些专业学生人数急剧膨胀,大大超出了社会需求。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记住是“自己去选专业”,切不可变成“专业来选自己”。考生在填报志愿接触专业时,会突然发现原来大学有这么多专业来让自己选择填报,而且考生们往往在看专业时都游离在专业的字面涵义上,只是简单从专业名称上判断专业的学习内容,这时时髦新颖的“新兴专业”最能吸引考生的眼球,无形之中考生就沦为“新兴专业来选自己”。

  因此,考生面对丰富的大学专业特别是诸多新兴专业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将“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一视同仁。不能简单盲目地以“传统”“新兴”来判断大学的专业。专业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关键在于考生在专业学习中能不能全身心投入,企业招聘的不是专业,而是学有所长的人才。同学们要记住:“把握大学、把握专业,关键在于把握自己!”

  专业=职业?没那么简单

  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臧永军

  最近几年,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对国内大学,特别是名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在国内高校地位的了解愈加深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能对某某名校的某些专业说上个一二三。但由于目前社会上各种参考资料繁杂,还有相当多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对高校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尚属模糊状态。比如哈工大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一提到我们哈工大,众所周知都会马上联想到航天,但总有不在少数的考生和家长因为认识上的模糊,会说成“我特别想报考哈工大的航空航天专业”,却殊不知其实航空和航天在内涵上的区别;再比如哈工大的焊接专业也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如果在当下还有人认为焊接专业毕业后的职业就是操作焊枪,就不仅是无知更令人哭笑不得了。

  因为不清楚专业内涵,考生和家长进而对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最为显著的体现就是容易把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联系起来,简单地认为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未来,读了某专业就一定要在某些行业从事某些职业,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其实专业和职业之间并不必然直接对应,当然专业性更强的少部分专业如医学可以定义为“一对一”,即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医院或与医相关的部门从业。而绝大部分专业和职业是“一对多”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某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职业,但这些职业要求他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比如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不做法官律师,而投身证券业和金融等诸多领域,但毕业生一定具有法律专业背景。举一个笔者身边的例子,笔者的一个学生本科是工科专业,是当时的院学生会主席,大四开始自学法律相关专业知识,本科毕业进入硕士学习时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时他选了同一系内的另外一个工科专业,最后硕士毕业进入了建设银行总行工作。

  事实上所有职位都会必然要求毕业生有相关专业背景,来哈工大招聘人才的所有企业,哪一家不是看中了哈工大的专业实力和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只不过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多地是看重个人的意识观念、创新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这些素质与能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其专业培养过程和自身锻炼获得。尽管笔者前面提到了笔者学生的故事,但更大比例和更多数量毕业生的专业和未来是要挂钩的,因为专业至少决定了你刚刚进入社会时的基本框架。所以辩证地看,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未来的观点并无原则问题,只是太过绝对。

  最后,笔者想要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需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对所谓专家的分析与建议,不要盲目听从与跟随。二是考生应克服浮躁情绪,保持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百折不挠的自强精神,而不被所谓社会热门和冷门专业所迷惑,有许多被称之为冷门的专业往往更偏向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家目前的经济状况也允许对其进行倾斜与保护,相信会大有前途。三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切忌现在就轻易下结论说我就是坚决不学某某专业,你可能还真不知道你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

  跳出专业与就业的四大误区

  河海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渠燕军

  如今,就业已经成为了考牛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关注焦点。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来看,笔者建议考生和家长遴选专业并考虑就业的同时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动态地看待就业问题。就业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比如交通、新能源、水利、环境等相关专业随着国家对相应行业投入的不断加大,近几年就业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有些在几年前炙手可热的专业如今却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二是要分清学科、专业与行业的关系。简单来说,就业的“好坏”体现的是当前一个行业的兴衰,而行业与学科、专业之间绝非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一个行业需求的是多个学科专业的人才,某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往往能够在多个领域大展身手。三是考生要从兴趣和志向出发选择专业。如果考生对专业选择有“超前意识”,能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克服一味随大流,盲目追“就业率”的倾向,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除了在选择专业时盲目追求高就业率的错误观点,笔者在招生工作和相关高考咨询会当中,还有一些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值得考生和家长关注。

  1.有考生和家长在看到某些专业的高就业率时会认为这个专业一定是好专业,这种观念无疑是片面的。

  何为“好”专业?评价的角度无疑很多。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便于观察比较的视角很容易陷入无处下手的境地。笔者认为,在专业选择环节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需求量大。这一点可以从就业率中得到一定体现。二是学术水平高。这一点最简便的考量办法是看该专业在该校对应的相关硕士点、博士点数量。三是行业认可度高。在办学过程中,很多高校逐步积累形成了若干特色专业。比如河海大学在水利、电力、交通、环境等领域的一批专业极具影响力,科研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不难看出,就业率高只反映了专业部分优势,不能将其作为评价专业的单一尺度。同时,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要从权威媒体获取就业率数据,单方面的宣传和炒作不足为据。

  2.不能简单地将就业率高的专业与一份好的工作联系起来。

  显然,找到工作与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一回事。如麦可思统计的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中位于前十的专业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这些专业所对应的就业行业由于有着特殊的地域限制,其毕业后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往往是一些偏僻的小城市,甚至有的还要去大山、沙漠中勘测,并不是考生及家长认为的社会需求量大的行业是待在大城市既轻松又拿高工资。

  3.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阶段可能对于某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较多,毕业后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从而使考生报考热情较高,产生了一批批热门专业。在此情况下,就有考生想当然认为热门专业就业率一定高,这也是不正确的。

  如果将以上话题替换到经济领域,不难看出这就是需求拉动生产的过程。当然,这同时暗藏着供大于求的风险。纵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专业“冷”“热”波动不难发现,左右这种波动的还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再大的需求也终有饱和的一天。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关注热门的同时要冷静分析,看看这种热度是否是昙花一现。当然大家也可以从行业发展预期着手,从冷门中寻找真金。

  4.假如某一专业好就业,表示所有学校的这个专业都一样好就业,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一样。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国家专业目录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是高校普遍开设的。换句话说,某位考生关注的一个专业很有可能有上百所高校同时开设。而不同高校的这一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学科水平、办学历史等方面各不相同,进而在行业认可度、地域知名度、就业供需比和就业质量上差异很大。

  通过对以上误区的更正,相信考生和家长能对专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实,考生和家长能以就业率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因素,表明他们更加关注专业未来的发展,只不过,就业率并不是万能的指标,如就业好坏还会受到毕业生择业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方向等因素的影响。鞋子到底合不合脚,还要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

【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相关文章:

志愿填报如何选专业:专业,您懂了吗?08-10

填志愿技巧之如何依据生涯规划选专业08-10

准确定位 慎填第一志愿08-13

ERP:怎样选、如何建?08-05

如何选答完形填空题08-17

如何填报第一志愿?08-13

填、比、演、拓08-15

填未知加数08-16

如何选好大学志愿专业:你就像那一把“火”——关注度高的八大专业解读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