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

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

时间:2023-02-25 16:09:5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

  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
  
  江苏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袁爱国
  
  段落教学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重视,但由于实践中将段落教学等同于分段教学,导致肢解文本现象频繁,机械训练过度,于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段落教学被打入冷宫,许多课堂文本阅读从篇章整体感知开始,然后直接进入词句细读,很少在重点段落上下工夫研读。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阅读的心理过程,对语言作品要按部分“停下来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也能够边思考边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下的段落教学进行反思,进而寻求改进的策略。
  
  一、案例透视:被遗弃的段落教学
  
  围绕《散步》一课教学设计,笔者检索网络相关设计并查阅教学参考书附录资料,一般都设计了下列三个教学环节: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二读课文,美点寻踪;三读课文,感悟亲情。第二个环节中的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的词句。这种“寻美”阅读样式,在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已被许多教师普遍采用。只要到文本细读环节,教师几乎都要用这一招。这种貌似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浮光掠影多,定点钻探不足。
  
  在《散步》一课细读“寻美”时,教师作以下引导:“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美在文中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美在用生活细节表达出深沉的爱: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结尾的最后一句话……”上述赏析的美点涉及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人物形象、文本主题及句意理解等多个角度,课堂上学生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刚说完词义又说到写法,学生匆匆翻书找到这一句,此时已经又转换到下一个话题。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难以深入到文本内部,只是在外围兜圈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肤浅而凌乱,教学重点不能突出,教学难点容易被忽视或遗漏。
  
  2,感性体验多,理性思考不足。
  
  许多教师把文学作品当作“美文”来教,不仅散文教学找美点,小说、诗歌教学亦如此。而且所谓“美的特质”的挖掘,也处于庸俗粗浅的理解层面,如一位教师给学生示范的《散步》一课开头的赏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这样的美点品析大都泛泛而谈,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发言自然也就平淡乏味,缺少语文知识的介入,更缺少理性的认识,课堂上难有思维的碰撞。
  
  3,琐碎讲读多,系统训练不足。
  
  因为忽视了具体段落的教学,采用了寻章摘句式的阅读方式,课堂上大都是学生与教师的问答,文本仅仅成了一个引子或由头。教师只要反复问一句话“美在何处”,学生或匆匆作答,或将事先抄录的教材解析的内容宣读一遍。缺少重点段落的反复品味,缺少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这种格式化的细读文本的方式,无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让不少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
  
  二、追根溯源:段落教学为何被遗弃
  
  1,阅读教学目标的位移造成的错位
  
  20世纪后期的教学大纲的阅读目标主要有: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种偏重文本结构形式及固定化的文本解读方式,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格式化和形式化,漠视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目标涉及篇章及词句的阅读目标,而对段落教学的目标只字未提。段落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张志公先生强调要重视段的研究,“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因此,段落教学对于阅读教学起着核心作用。教学大纲曾经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经常进行这些训练,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阅读教学策略的转换导致的遗漏
  
  由于段落教学中的分段训练导致肢解文本的荒诞阅读行为一度盛行,新课程阅读教学力戒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注重整体感知文本,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情感体验、感悟熏陶、思想启迪等为主要阅读策略。事实上,阅读不仅是感受体验文本的过程,也是理解、分析、概括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等思维活动,才能建构学生的阅读素养。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及赏析能力还相当薄弱,中考或高考时读不懂、读不通文本的学生比例非常高。这与平时阅读教学淡化乃至遗忘段落教学分不开。 (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要从整体阅读着眼,进行段落教学,注意段落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文本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有日本学者从文章一段落一小段落一句子语汇,对课文进行仔细的分析,再反转过来加以归纳总结,这种段落指导被誉为“入神之技”。③因此,段落教学的过程,既是局部文本逐渐细化阅读的过程,也是通篇文本深化阅读的过程。
  
  三、改进措施:段落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实施
  
  (一)段落教学内容的确定
  
  1.段落的选择
  
  在文本细读时,选择段落的依据有哪些呢?主要有两个维度:学情和文本。
  
  一是依据学情确定疑难段。如《散步》一文第4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文交代了散步的缘由和经过,后文写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中间这段文字写景的同时提及“生命”,用意何在?这是学生容易忽视也难以理解的段落。当代散文创作一直在传统和创新之间穿插,许多作家一手写文化散文,一手写生活散文,莫怀戚既留意传统文化,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物,忠于现场挖掘素材,积累生活阅历,提炼思想元素,体现作家对人性的拷问、对良心的感知、对生命的高度自觉。《散步》写于1985年;作者莫怀戚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生命”一词也是解读文本的密码。
  
  二是依据文本确定重点段。文本重点段落的确定,不仅要关注文体特征,还要体现具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某种文体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莫怀戚的散文具有当下散文语境的共性特征,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本文结尾:“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莫怀戚认为近年散文创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细节化),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上述文字在平实叙事中见波澜,抒发情感寓于画面、情境之中,说理精炼含蓄,语言晓畅优美,因此,上述段落在阅读写作方面具有可供初中学生借鉴的范本价值。
  
  2,段落教学内容的确定
  
  段落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寻找:
  
  一是段落外部的研读。探究段落与段落之间、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联系。以段落教学为纽带进行文本细读,可以诵读一段带动感知一篇,示范分析一段带动自主欣赏其他段落,细读一段带动咀嚼全篇语言,熟读一段带动感悟全篇主旨,这样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琢磨,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体验、欣赏,从而走进文本。
  
  二是段落内部的研读。可以从字词、句子、句群等不同单位细读文本;可从内容入手理解、分析、概括文本;也可从形式角度,如结构特征、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切入。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一段可以从四个角度细读:①精妙的字词,如“新绿”、“嫩芽”、“随意”、“密”等词语。②从内容入手,探究作者为何从初春景物联想到“生命”。(范.文.先.生.网)③揣摩写法,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法,还可分析多角度的描写: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④理清段落结构特点,先总后分,先概括写初春的田野,再分写各种景物,条理分明。
  
  (二)段落教学策略的改进
  
  1,整体感知文本的抓手——巧妙切入,变机械分段训练为理清文本思路。
  
  段落教学如果局限于分段训练,往往在段落的起讫方面纠缠不清,这种费时费力的训练理应摒弃。但整体感知文本仍然需要我们梳理文本写作思路,因此,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除了从头到尾逐层梳理之外,仍然需要寻找分析文本思路的新方法。以段落为切入点实施的路径有两种:一是中间切入,拦腰爆破;二是追根溯源,直奔中心。
  
  如《散步》一课在初读文本时,首先从文本第4段切入,研读语段,诱发体验,欣赏一幅春天的图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写一家人步入田野看到富有生机的景色,“我”衷心希望母亲像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然后研读1-3段,明确这部分交代散步的缘由和经过。再研读5-8段,明确这部分写散步的发展和高潮,叙述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认识这篇散文精巧的结构,作者叙述故事避免平铺直叙,把平凡的小事写出波澜,情节富有变化,突出了散文叙事的情趣之美。 再如《社戏》一文先从“去看社戏”切入,再瞻前(“盼看社戏”)顾后(“怀念社戏”);《背影》一文可从第6段“描绘背影”入手,再以“背影”为线索梳理全文思路。
  
  运用“追根溯源法”理清文本思路,即从文本后半部切入,然后研读前文。如《幽径悲剧》,先抓住“紫藤萝悲剧”,再回溯前文“燕园幽径”。再如《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先直奔结尾中心句“明天先不封阳台”,再梳理前文“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这样前后勾连,便于学生迅速理清文本思路。
  
  2,文本细读的局部系统——咬文嚼字,变单项训练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阅读教学的课堂节奏讲究变化之美,对于具体段落的多角度研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往往能够形成阅读教学的场效应。如《散步》一文第4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进行如下综合训练:
  
  一是诵读(悟感情)与说话(说体验)结合。学生读后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活力、希望、生机、春光美等),联系具体语句说说理由。再次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欣喜、赞美及对生命的赞叹之情。
  
  二是诵读与思考(揣摩写法)相结合。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法:先读实写的句子,再读虚写的句子。分析多角度的描写,虚实结合的妙处。
  
  三是诵读与语言品析相结合。首先典型示例,比较阅读,咀嚼语言的妙处。通过讨论明确:“新绿”点明了季节是“初春”,也表现了田野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密”字写出了嫩叶的数量多,突出了嫩芽旺盛的生命力。“咕咕地”运用拟声词,写出了冬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让学生再赏析其他精妙的词语,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的“熬”,“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一句中“太迟了”的反复手法的作用等。
  
  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④段落教学可以构建一个局部的语言学习情境,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进行诵读感悟、问题探究、字词赏析、概括归纳、读写结合等多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追求文本的深度解读——思想在场,变浅尝辄止为深入探究。
  
  张志公先生曾说:“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段落教学的优势在于围绕教学重点深度掘进。如《散步》一文为了探究文本,超越生命,领悟多元主旨,引领欣赏生活之美,可围绕结尾一段文字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让学生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概括这一段话,并说说理由。如一个字:爱、和、背、亲、美等;两个字:春晖、责任、生命、和谐、温馨等:三个字:寸草心、三春晖、母子情、春光美、合家欢等;四个字:尊老爱幼、继往开来、爱的延续、和谐家庭、人间真情等。每一次提炼与解说,都是对文本主题的又一次深入把握。这样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不仅仅停留在“亲情”的肤浅理解,而变得丰富深刻,他们会领悟到这样的一次散步,表层的是生活,深层的是生命;表层的是温馨和谐的亲情,深层的是对生命的爱惜和珍视;表层的是亲人的互亲互爱,深层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和思考。
  
  近期有文化学者指出年轻人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在阅读方式上,他们倾向于网络阅读、习惯于走马观花;在阅读内容上,好看、好玩的类型小说,往往是他们的最爱。⑥由此看来,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理应拒绝肤浅阅读,应关注思想、思维、思路。有思想的阅读,不会盲从;有思维的阅读,不会肤浅;有思路的阅读,不会迷路。段落教学为锤炼思想、培养思维、理清思路提供了平台,值得我们重视并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相关文章: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反思策略08-17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04-13

新课程理念下理综高考备考策略浅见08-18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用语教学08-02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08-22

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策略08-1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08-08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讨08-12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