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还语文课堂以“生命体验”的姿态

还语文课堂以“生命体验”的姿态

时间:2023-02-26 06:27:3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还语文课堂以“生命体验”的姿态

  还语文课堂以“生命体验”的姿态
  
  作者/ 王国富
  
  课堂呼唤生机,因为课堂的主体是生命,生命是生动活泼的。新课改实施10年来,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悄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变化,课堂中生命的气息也正在氤氲弥漫。但同时又不可否认,由于一些教师对课标理解的错位,“秀美、热闹”的背后往往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课堂中求“动”而忘“静”,得“意”而忘“言”,忽视了“学”与“教”的和谐融合,忽视了语文课堂中“生命体验”力量的自然唤起、涌动和释放。语文特级教师陈跃红认为,我们当前语文课堂应更关注个体的独特体验,更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共同建构,更关注教师课程智慧的唤醒。下面笔者试从“生命体验课堂”的角度谈几点对生命体验语文课堂的认识。
  
  一、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须以“发展儿童”为基石
  
  叶老曾言,语文是一门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我们眼前的孩童,天真烂漫,灵动活泼,活力在他们身上与生俱来。正如陈跃红老师所言,教学应是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课堂才是本真的课堂,才是“活力”的课堂。因此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堂中要以“唤起童性、尊重个性、凸显主体、自然发展”为基石,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归还他们应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人性的光辉在语文课堂上熠熠生辉。
  
  1.珍视孩子课堂中的“错”。课堂本身就是出错的地方。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正如201 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所以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我们都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语言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要用统一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如在教学《雨点》(苏教版第二册)一文时,某老师问:同学们,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呀?有的学生说落在花瓣上跳舞,有的说落在玻璃上画画,有的说落在草丛里打滚。可当有一个学生说道:“雨点落在冰棒上,在冰棒上……”话还没说完即被老师反问:“雨点能落在冰棒上吗?”其实在孩子眼里,小雨点就是小精灵,它调皮的身影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很自然的呀!
  
  2.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热情”。漠视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要让课堂鲜活灵动起来,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只有几个学生“唱主角”。(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特级教师陈跃红在《活力课堂:让孩子回归本真的童年》一文中指出:“我们要把人的发展置于中心位置,让课堂脱下僵硬的外衣。我们的课堂应是舒展儿童心灵、放飞儿童想象的场所。”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可设置一些浅显的问题交由他们来解决,因人而“问”,积极评价,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这个词你念得多有味,你太有才了!”“这个问题,你答对了一半,也真不简单!”……诸如此类,这些学生定会在你的呵护、激励下获得满足感、成功感,进而转化为学习的持续动力。
  
  3.耐心倾听“天籁之音”。倾听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在我们的课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貌似“民主平等”,但实际仅是把学生当作他的一种道具而已,心中装的不是学生,而是“稳步推进”的“教案”,课堂中明显生拉硬拽的痕迹比比皆是,在与学生对话交流时要么不置可否,要么匆匆打断,即使课堂中表现难得的“精彩”,这一切也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其实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教师的一份从容心态、一份闲适心境,心中真正装着学生进课堂,清除纷扰,微闭双眸,侧耳倾听奇思妙想,倾听童真童趣,倾听眼前每一朵花儿绽放时的天籁之音。
  
  二、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须以“情感体验”为纽带
  
  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级教师陈跃红提出的“体验语文”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践行,他认为:体验是强调人性光芒的教育,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强调主体生命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个体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现实生活,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并使这外部引起的“触感”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
  
  小语教材承载着孩子生命成长的奇幻梦想,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地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本之中,能时刻注意把情感体验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学生经历“人情→动情→析情→抒情”的过程,强化其内心体验,努力构筑课堂教学的情感隐线。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体验情境时能重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经验和生活习惯,多采用游戏、制作、故事、表演、背景设置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引发情感冲动,从而产生主动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语言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欲望。如特级教师陈跃红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第四册)这篇课文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凭借语言和媒体创设情境,采用以情激趣、以动激趣等方法,营设了鲜明、生动、可感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和文本对话,继而产生共鸣,雨滴、小鱼、蝴蝶、蝈蝈等事物在孩子们的眼里变得情趣化、生命化。孩子们在和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了真情,发展了能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使得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须以“激荡思辨”为标志
  
  生命体验的课堂应以激荡思辨为标志,因为“思辨的理性”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外观特征之一。陈跃红老师在其文章《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中强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起矛盾冲突的波澜,其实就是让儿童深刻阅读、深入思维、深度体验,也是让学生行走在语言实践、提升的道路上。挑起矛盾的冲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1.创设静思氛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浸润于文本之中,轻轻触摸文字,细细咀嚼语言。静思默想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就是语文学习经验的顿悟与积淀的过程。如现在倡导的合作探究为什么“华而不实”?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合作的问题缺乏个体的深思熟虑。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简短,讨论匆匆,合作缺乏坚实的独立思考和表达需求,又怎能不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默默地想。此刻你定会感受到他们思维的跃动、灵感的萌发和生命的拔节。也难怪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课时,总是不断提醒那些在老师刚提问后就迫不及待举手发言的学生:“别急着举手,再想想!”
  
  2.捕捉矛盾冲突。生命体验课堂还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在深悟文本中引发的各类矛盾冲突,并能紧扣这些矛盾冲突启迪智慧生成,深化情感体验,因为许多文本都是多义的,尤其是文学文本。多义的文本到处隐藏着理解上的矛盾冲突,如苏教版教材中《水》最后一段中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2自然段写彭德怀如此爱大黑骡子,但为什么又决定杀掉它;《海底世界》第2自然段为什么说海底是“宁静”的,但却依然“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以上这些都是课堂中学生经常发现的文本“矛盾点”,抓住了这些矛盾冲突,就等于找到了用于教学的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课堂的绝佳切人点,找到了点燃学生思维的星星之火。
  
  3.设置有效探问。探问是我们课堂中一种常见的理答方式,即教师紧随学生的回答后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追问。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零碎,甚至是错误的,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学生能由表及里,举一反三,通过缜密反思后作出积极反应。下面笔者选取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经典课文《翠鸟》的一个片段来说明。
  
  师:翠鸟们(指着学生),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用什么证明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我们一蹬,就蹬开苇秆了
  
  师:你就是再蹬,我也感觉不到你们的本领高,速度快呀。
  
  生:我打个比方吧,从这个角度落到那个地方,我们只要一眨眼的工夫就能飞过去了。
  
  师:噢,一眨眼。还有吗?
  
  生: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些也能看出我们的速度快。
  
  师:这怎么就能看出来呢?
  
  生:因为当我们已经飞远了的时候,我们原来停的苇秆还在那儿摇晃,水波还在那儿荡漾呢。这就说明了我们的速度快呀!
  
  师:啊呀,是啊,你可是太会找证据了。我现在心服口服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于老师匠心独运,注意紧扣文本,通过采用与学生“平视探问”的形式与学生展开饶有趣味的对话,既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又提高了其思维的效度。在此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绪高涨,思维火花闪烁,表达语言鲜活,翠鸟捕鱼时的机灵形象在互动探问中直抵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须以“语文特质”为根本
  
  语文特质的课堂,我认为就是弥漫语文味儿的课堂,具体说就是体现学生习得语言方法、发展语言水平、运用语言表达和积淀语文素养的课堂。你的课堂再“活力四射”,但缺少“语文特质”,缺少学生对语言的涵泳、顿悟、迁移与内化的过程,你的课终究不算一节好的语文课。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本性,不让语文课丰身杂糅为政治课、实践课、历史课等。如有的语文课设置大量的课外内容,教师旁征博引,四处开花,课堂一下子成了成果展示厅和“杂烩”资料交流会,这样便弱化了语文本身的学习,甚至逐步演化成已种了别人的“一分田”,自己却仍自鸣得意。
  
  例《恐龙》(苏教版第六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某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文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合作,选定某一种恐龙进行研究性学习。先认真阅读课文,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整理出这种恐龙的相关知识。
  
  (2)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找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有的负责找课外资料上的内容,有的负责把找到的内容整理到表格上。
  
  (3)各小组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学习成果,小组成员补充。老师和其他同学参与交流和提问。
  
  语文课绝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此课例我们也不否认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这就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吗?笔者认为本课应把重点放在对科普类知识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上,千万不可追求某种形式上的热闹而“得意忘言”,忽视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当然语文课也不能重“言”忘“意”,“言”和“意”理应水乳交融。陈跃红老师在其“体验语文”论述中强调,语文的本质不在“言”上,也不在“意”上,而在“言意共生”上,其本质就是人的生命与精神的“共生共存”。“共生”利于“言语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同时构建,利于语文课程独特使命的有力凸显,利于语文教学的特有人性之美的自然散发。
  
  语文教学是民族母语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共同生长的过程。净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摒弃一切奢华,除却一切作秀,怀揣平平淡淡的心态,从从容容地行走在语文这片学生生命成长的萋萋绿洲上。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陈跃红名师工作室”成员,镇江市中青年教学骨干。

【还语文课堂以“生命体验”的姿态】相关文章:

生命的姿态09-13

放低生命的姿态08-23

生命的姿态作文03-22

优秀生命姿态作文02-21

体验生命的作文01-19

体验生命作文03-02

生命体验作文03-21

让体验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08-05

平等、尊重——构建语文课堂的生命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