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拨开“浮萍” 岂止“一道”——谈古诗《池上》“言意共生”教学

拨开“浮萍” 岂止“一道”——谈古诗《池上》“言意共生”教学

时间:2022-04-26 22:15:2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拨开“浮萍” 岂止“一道”——谈古诗《池上》“言意共生”教学

  拨开“浮萍” 岂止“一道”——谈古诗《池上》“言意共生”教学
  
  作者/姜树华
  
  古诗《池上》(苏教版第八册)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鳌首诗好比一组镜头,从小娃撑船“偷采白莲回”出现于画面,到小艇划过后的“浮萍一道开”,人、事、景相融。全诗如同大白话,画面平整,诗眼明晰,恍惚一读,着实让人感觉“平常诗”一首,但心静而读又极富情趣与韵味,让人忍俊不禁,甚至会哑然失笑。
  
  深意在言浅之处生根。都说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一览无遗。其实白居易的诗句不是真浅,浅的只是字面意思。诗人白居易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实自然,毫无雕琢修饰的痕迹,这是诗人举重若轻的言语表达。静下心来,投入品味,会让你欲“换”不能:若将“小娃”换成“小孩”,“小艇”换为“小船”,“偷采”换成“采得”……还能有这样的情趣吗?“小娃”的亲切感,“小孩”的书面化;“小艇”的轻快感,“小船”的平常化;“偷采”的情趣感,“采得”的实指化,语言只有咀嚼了才会有“口感”——如此鲜活与灵动。诗人玩味语言手法娴熟,拿捏准确,“小娃”“小艇”的相配与轻盈,既能传达出小娃“偷采”的玩耍嬉乐味儿,又能感受到诗人满蘸喜欢,亲切嗔骂。“浮萍一道开”的正常语序应是“一道浮萍开”,“浮萍”的前置使得诗句呈现“非常”语序,浮萍似乎在为小艇“主动”让路,趣味顿生。小艇轻巧前行,浮萍被长长分开,稍后又渐渐依稀弥合,水面动态地呈现出一道长长的艇状。小娃这番的“此地无银”,可笑,可亲,“偷采”的天真与童稚随之也涌入诗人心头。这何异于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头钻进洞里了,尾巴却在洞外;(教学论文 www.fwsir.com)一个玩捉迷藏的活泼小孩儿,身子躲在遮体背后,屁股却露在外般的有趣。儿童的价值观与成人价值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诚如鲁迅笔下《故乡》中少年闰土说过的那句话,“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西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是多么充满诗意的动人的乡村品质。小娃“偷采”偷来的是童真,是快乐,是幸福,是惬意!抑或这本就是“诗王”白居易内心的美好愿望吧!
  
  【案例一】
  
  (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偷:1.偷盗;2.瞒着别人、悄悄地;3.抽出(时间)。
  
  师:“偷”在字典中有三个解释,你觉得诗中的“偷”该怎么理解呢?为什么?
  
  生1:我觉得是“瞒着别人、悄悄地”的意思,小娃不是真正去偷莲蓬的,他只是在玩。
  
  生2:我也觉得是第2项意思,小娃只是好奇,采莲蓬回来玩玩的,可能是怕家长知道撑船危险,就偷着撑船去采的。
  
  生3:莲蓬并不一定是哪个主人长(养殖)的,本身就自然地长在池里,怎么会像偷人家东西一样的呢?还是在隐瞒大人吧!
  
  借助选择字典中的义项,让学生真正理解小娃的“偷”是一种乐趣。读任何作品,都要尊重作者的表现方式与风格。这样丰富地体会一个很平常的“偷”字,是在刻意引发学生对诗人看似大白话的诗句的静心品读,这是对作者言语的尊重,有助于领略定格白居易“词浅意深”的作诗风格,诗眼在“言”“意”互转中闪烁。每首诗都会有诗眼,有古诗阅读经验的读者都会自觉寻找诗眼。《池上》这首诗一般读者读出的诗眼是“偷”,全诗显然重点在描写“偷采”之事与“偷采”败露的滑稽之趣。细究题目《池上》,以地点为题,再强调“池上”的所见。池上除了描写了小娃撑小艇的画面,还展露了小艇过后的“浮萍一道开”的画面。池上浮萍的开合动态地滞留在“池上”,作者以《池上》拟题,强调了视觉收获,闭目想象,随着浮萍的打开,一个主角——天真、调皮、好玩的小娃出现在镜头;随着浮萍的打开,小娃喜不胜收的内心、乐得合不拢嘴的神情,在竹篙一下下的撑划中如水波漾开;随着浮萍的打开,诗人对小娃的不胜欢喜与乐看小娃可爱行为的会心之笑显得格外慈爱亲切……诗眼又何尝不可理解为那个“开”字?“浮萍一道开”,“开”出了小娃的童真、童趣,也“开”出了作者的未泯童心与平和慈心!有时读诗也未必就是“钻”诗眼,不妨随性而读。
  
  【案例二】
  
  看着这一道打开的浮萍,想象一下白居易的心情。
  
  生:我们认为诗人他一定感觉好可笑,笑小娃的天真!
  
  生:我们想白居易会很开心,小娃多自由啊,无拘无柬。
  
  生:我们认为诗人很羡慕小娃的自由。
  
  教者透过“浮萍一道”,让学生揣摩诗人看到此情景的心情,实在高妙。“他一定感觉好可笑,笑小娃的天真”,“自居易会很开心,小娃多自由啊,无拘无束”,这样的内心体验多么符合场景下的作者内心。白居易的写诗意图在场景体验中像墨染宣纸,在学生内心渐渐化开。显然将“偷”“开”中的某一个固定为诗眼,其实都是不全面的,但似乎又都离不开,“偷”“开”两个字在品读诗境的言语实践过程中不断闪烁,“偷”而公“开”,“偷”而不藏或许是对诗眼的更好表述。多美好的“学的”过程,欣赏这样的教学片段。
  
  “言”“意”在画面隐现间相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画面一直是古诗教学中致力追求的媒介。《池上》一诗的画面感特强,特有趣。诗人选取了“偷采”成功后“兴尽”“归舟”的画面,隐去了小娃去“偷采”路上的情形与“偷采”时的情形。因为呈现的只有“偷采”回途的画面,前面的画面就不免让人滋生联想:一个顽皮的孩童背着父母,偷偷地到池塘里去采摘心仪已久的莲蓬,“偷采”路上的窸窣与紧张,“偷采”时的忐忑与欣喜……诗人都没有直写,但这又是清晰可感的。画面的隐现处理,花了最少的语言“成本”,收到了切入点虽小,却给诗歌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的奇效。
  
  【案例三】
  
  (出示)请学生从诗中读出画面: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图”,眼前________________。
  
  活动要求:1.自由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哪些画面。
  
  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交流汇报:
  
  生1:我们看到了“撑艇图”,眼前仿佛看到小娃用力地撑着小艇,不时还拍起水花儿。
  
  生2:我们看到的是“浮萍图”,眼前看到的是浮萍被小艇划开一道水面,亮晶晶的。
  
  生3:我看到了“采莲图”,小娃靠近了一个又白又大的莲蓬,小心地摘下,闻了闻那香气,摆放在艇上,回去给妈妈一个惊喜。
  
  生4:我们讨论时也看到了“撑艇图”,眼前仿佛看到小娃笑得合不拢嘴了,还似乎听到他开心的歌声。小鱼也探出了脑袋。
  
  师:不怕别人发现?
  
  生4:因为他已经成功地“偷采”到白莲了,太开心了,忘记自己是偷偷干的,就放开嗓子了!
  
  (众笑)
  
  师:想象一下,此时的白居易会是怎样的?
  
  生:白居易啊,笑而不语。
  
  生:估计他会捋着胡须,眯着眼睛。
  
  ……
  
  诗无达诂,随着画面的丰富,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多解”起来。学生内心流淌出的“言”在画面隐现的媒介下与诗“意”、作者之“意”、读者之“意”完美共生,彼此相长。
  
  古今孩童的生活是相远的,但天性是相近的,永恒的童真和童趣;不同诗人的表达风格是相远的,但意向是相近的,都离不开对孩童天真的喜爱与呵护。白居易的《池上》就是饱蘸着童心而泼墨的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水墨莲花,浅“言”与深“意”共茂。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拨开“浮萍” 岂止“一道”——谈古诗《池上》“言意共生”教学】相关文章:

《池上》的教学反思04-22

池上教学反思02-09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07-18

池上教学反思15篇02-28

拨开烦恼的乌云作文600字05-17

谈教学反思11-14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五言古诗04-15

谈礼貌教学反思04-01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