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时间:2023-02-26 13:17:3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作者/马拴莹
  
  马拴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 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更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严重错位、专业设置不合理及师资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症结问题;结合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景目标,采取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以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步探索“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步骤措施,走出一条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必要性;症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5-0184-05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持续加大、尤其是随着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热络,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多。结合未来一个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强化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拟就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症结问题以及加快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西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按照百度的词条解释,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级人才。”西部民族地区涉及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等12个省区,其中“省一级的自治地方全部分布在西部;州一级的自治地方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地方的27个,为90%;83个县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集中在西部,占全国民族自治县总数的69.2%;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到西部总面积的85. 9%。”全国8 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80%以上分布在西部。截至2008年底,西部民族地区共有各类高职院校291所,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高职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1.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随着西部地区对外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双边或多边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www.fwsir.com)在你来我往的人员交流或项目互动中,急需大批具有国际化能力素质的高职技能人才,让他们起到累积互信、夯实经济基础的纽带或桥梁作用,这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现实需要。一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从矿产资源来看,全国39.4%的煤炭、87.5%的原油、50%以上的锰、铬、钛等储量均在西部,青海的钾盐、镁盐等储量居全国首位,云南、贵州的磷矿占全国的40%以上。从农业资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28%,草原面积占55. 9%,森林面积占36 %,水能储量占82. 3%,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旅游资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有6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西双版纳、内蒙古大草原、青藏高原以及珠穆朗玛峰等无数美景。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极其匮乏。比如,云南“每万名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有专业技术人才90名,比全省平均值少53人……一些民族自治地区,如楚雄、红河、德宏等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更加明显偏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站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抢抓优势资源转化升级的政策机遇,逐步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旅游产业,使西部不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煤炭等生产基地,而且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业的多元发展。适应一体化经济跨越赶超的提升需要,西部民族地区既需要大批熟练掌握石化等相关产业技术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掌握现代种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与服务技能的高精人才。二是围绕实施“走出去”或“请进来”战略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随着西部民族地区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出于互利共赢的经济动机,许多国外高精人才来到这里参与项目开发或经济建设,中外高端人才的互动交流次数越来越多。如若没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熟练的实战能力相配合,国外专家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就难以发挥作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另外,随着西部各省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诸多资金雄厚、技术一流的大企业开始勇闯国外市场,或者承接相应的经济合作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有一大批外语精、业务强、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研发、创新、设计、品牌、制造、营销、维修、售后服务等基础工作,并以专业视角对国际市场的运作机制等进行全面把握。如若没有相当数量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文化、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做后盾支撑,国内企业将很难在国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适应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战略需要。培养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人才,既是西部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层次竞争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民族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院校对外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来的,具有起点低、基础差、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弱点。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远考虑,他们结合各自的教育基础和师资力量,瞄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努力实现专业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材国际化和教学方法国际化,以此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业资质水平及国际竞争力,逐步满足西部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点位需要,打造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及国际化表征的高职院校集群。
  
  2.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长期失衡,第一产业比重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不是很高。仅以2007年为例,在西部27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一产业比重只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自治州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只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23个自治州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只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8个州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余19个自治州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的原因之一。与不均衡的产业结构相比,人才分布同样如出一辙,即多数技能人才集中于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则人才匮乏,进而影响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结合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民族地区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主导产业,逐步淘汰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通过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或经济优势,以此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层次的跨越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受此拉动或助推,西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或重点岗位,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高职人才,以承担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对技术人才的技能需求。”加快培养能够适应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显得十分必要。
  
  3.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西部民族地区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规模较小、速度较慢、质量较差”的低位运行状态。其中,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低……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受高校连年扩招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加之民营经济不发达,西部民族院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一是高职毕业生能力素质难于适应现有就业岗位需要。按照不成文的升学规律,西部民族院校在校生多是因考不上大学转而接受高职教育的,他们接受高职教育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无奈之举。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不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相反把主要精力用在消遣娱乐上,因而专业知识学习不扎实,实战操作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弱,毕业后因功底不牢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据调查,新疆城镇少数民族家庭“近三年,有67. 72%的大学生没有就业……就业率为33. 82%,实际就业率可能更低。”二是用人单位选人标准更加务实。随着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吸纳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选人用人过程中,他们不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对达不到录用标准的高职毕业生坚决拒之门外。与此同时,随着新行业、新岗位的陆续设立,同步需要大批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部分高职毕业生因专业不对口,很难在这里大展才华,由此出现“部分毕业生找不到用人单位、部分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优秀毕业生”的两难现象。比如,随着煤炭精深加工业的快速崛起,新疆自治区十分缺乏煤矿开采技术和煤化工方面的高职人才,特别需要与能源化工、高技术化工、重要矿产等方面的技能型高级人才。由于上述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从而降低了煤炭精深加工业的运行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就是坚持高起点或高标准,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本位,以能力素质为根本,全面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国际化意识,让他们具有符合世界潮流的知识结构,一体化的宽阔视野和超强的能力素质,从而能够在西部未来的就业中赢得主动。从这一点来看,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提升西部民族地区高职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重要保障。
  
  二、西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诸问题探析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具有“传统产业人才多,创新型、专业型尤其是新技术人才少,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等表征,具有国际化眼光的职业教育人才凤毛麟角。经分析,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思想观念严重错位。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用工制度的全面改革,尤其是随着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深刻变化,西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积极心态关注职业教育,这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便如此,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对职业教育仍抱有偏见,并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严重错位。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倾其所有让孩子读好书,以便日后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相反他们对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嗤之以鼻,认为是低层次或不正规的,学不学没啥用,即便毕业后也不会找到好工作;部分高中生同样把考取名牌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认为只有考上好大学才“不枉十年寒窗苦”,相反他们从未考虑接受高职教育,感觉去那类院校学习低人一等。只有在高考成绩较差、理想大学考不上的情况下,才去高职院校接受技能教育。与学生或家长相比,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觉得到这里教书脸上无光,认为高职教育是为高考落榜生提供的“次高等教育”,若有机会必去其他正规高校任教。部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管理职能。”个别地方领导甚至认为,高职教育是地方政府的累赘、财政的包袱。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对职业教育存在上述偏颇认识,这对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2.专业设置不合理。民族高职院校多是通过对本地人才市场的动态分析和前瞻预测自主设置专业的,推进实践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暴露出的问题不少。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专业规模小、布点多、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与支柱产业适应性较弱”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本地区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一是专业设置趋同。由于西部各省区经济结构相近,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出明显的同构属性,给人产生大而全、小而同的相似感,相反不能体现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因专业的同质性太强,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之争异常激烈。二是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受经济的计划性影响,西部民族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是考虑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动态需求,而是习惯于政府下指令,或者寄望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招生就业等问题,存在较大的“等、靠、要”思想,致使专业设置长期固定不变,难于与市场需求实现同频共振。三是争办热门专业。对于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既要秉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准入原则,也要根据本院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科学谋划,不能盲目跟进,或者只顾眼前利益,设立诸多“短平快”的热门专业。目前,西部民族院校专业设置恰恰具有“功利主义严重、随意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缺点。由于专业设置不科学,不但与西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用人需求出现错位,而且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到负面作用。
  
  3。师资素质亟待提高。加快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眼光、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从西部民族院校师资现有状况来看,“普通型师资较多,专业型师资较少;具有传统型知识的师资较多,具备新型知识的师资较少。”部分教师存在“学历偏低,观念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窄”等缺点。一是知识结构单一。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点陈旧,科研能力较低,科研水平较差,对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向知之甚少。比如,在广西自治区36所高职院校中,每年能够发表具有“较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30%左右。”二是师资学历不高。受历史、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西部民族院校师资学历不是很高,以低学历为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数量不是很多。经对广西36所高职高专院校统计,具有“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数占全部教师的8%左右……”这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差距较大。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民族院校师资年龄结构不成比例,呈现老教师多、青年教师多。中年教师少的结构特点,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以老带新、梯次合理的师资队伍,从而对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四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与工程师或技师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作为复合型教师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集知识、素质、经验和技能于一身,并体现于日常教育过程之中。依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具有“双师型”资格的师资数量应不低于任课教师总数的80%左右,西部民族院校很难达到这一规划目标。五是实战能力较弱。由于民族院校任课教师多是从其它学校合并来的,因而“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偏少;理论型、教学型教师多,技能型、实践型教师少;单一型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上述教师多擅长知识灌输,相反缺乏相应的企业经历或实战训练,难于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应用,进而实战能力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西部民族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加快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强调:“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构建具有现代表征的职业教育体系,结合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景目标,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师资素质当起关键性作用,架构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无疑具有指标意义。一是面向国内外招聘“双师型”人才。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际,应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广招具有“双师型”资格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并在职称评定、子女安置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让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筑牢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二是面向知名企业引进兼职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人用人原则,有重点地从大企业或跨同公司引进一批“双师型”人才,发挥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实战技能娴熟、操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兼职教师身份为在校大学生讲授实战技能课程,使国际化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强化校内“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校内师资素质实际,可分期分批地把他们选送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知识培训,尤其是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走“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之路,把院校教师选派到相关企业进行实战经验培训,让他们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管理流程,不断丰富自身的实战阅历,把知识学习和实战演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2.以调整专业设置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必须根据各民族院校实际设置相关专业,以满足国内外人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点位需求。一是围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设置专业:西部民族院校可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针对国内外市场对高级人才的即期需求,及时设立与之相符的高职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大批市场急需的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内外企业对特定高职毕业生的数量需求。二是设置前瞻性专业。应组织对国内外人才市场熟悉的专家学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发达省市的产业发展方向或潜在人才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从中确定一些前瞻性的专业,做到国外经济提升到什么程度,就把涉外技能人才培养到什么程度,哪个发达省市需要高技能人才,就把毕业生输送到哪里。三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设置原则,根据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结合院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同步设立相关专业,并细化学习课程。对那些已经不适于继续招生的专业,要及时予以裁撤。实践中,只有做到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才能确保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内外市场需求顺利对接。
  
  3.探索“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西部民族院校与国内大企业或用人单位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应依托中外合作办学载体平台,以高职毕业生境外就业为导向,及时培养一批国外人才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一是校企之间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由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出面,与国外跨国公司或相关用人单位签订用人或人才培养协议,也可依托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与国外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使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够有所遵循。二是校企之间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西部民族院校与外方用人单位或跨国公司联手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内容设定、授课方式以及考核考评等共同研究,以便对在校生的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培养和实训,真正实现“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到境外指定企业工作。三是建立境外学生实习基地。为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境外适应能力,西部民族院校可与跨国公司联手,有重点地设立境外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培养民族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在跨国工作环境中接受实训锻炼,使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真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文章:

建设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的思考08-15

建设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的思考08-16

西部的杨树08-17

证券金融论文:国际化08-05

云南民族地区柑桔资源调查08-27

民族地区中专英语教学方法探索——民族地区中专英语多元教学08-18

从美国西部开发看我国西部发展08-07

工行国际化人才培训体会08-16

人才教育论文: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问题研究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