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散步》主题刍议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散步》主题刍议

时间:2022-08-15 23:47:3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散步》主题刍议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散步》主题刍议
  
  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正耀
  
  关于《散步》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下面几种解读比较有代表性,且流传极广,影响至深:
  
  1.《散步》描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的事,一家人和和睦睦,充满了温馨。事件看似很平淡,但却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儿子孝敬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中年的作者既肩负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又有抚育下一代的义务。如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呢?作者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 2216玫瑰空间:《解读莫怀戚的(散步)》)
  
  2,(通过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他们要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是生命之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也要请同学们更多地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的辛劳,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语文学习》2010年第4期,黄伟《提问与对话——<散步)课堂教学观察与研讨》)
  
  3,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9期,夏雨舟《(散步)探美三题》)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
  
  要了解一篇作品的“主题”,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作者自己。套用一句俗语:“知子莫如父”,作为文学作品的创造人——作家,他对自己的作品应该最有发言权。当然,作为阅读主体,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但这种阅读体会或感悟应该尊重作家的创作本意,或者说作家的创作意图应该成为我们解读作品的最好钥匙。要正确全面解读《散步》这篇精美的散文,我们先来看作家自己是怎么说的: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且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语文学习》1996年第3期,《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作者的自述,透露出了这样几点:一是文章的突出主题是有关“生命的感慨”:二是文章中虽然涉及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敬老爱幼”,(www.fwsir.com)但作者明确说要“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三是确定这样的主题的考虑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人类“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当然,作者说所有的动物都不会“善待衰老的生命”,有待商榷);四是“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承担着极其沉重的责任,作者通过“渗透”的方式,也巧妙地传达出了“伦理性质”;五是被作为“尊老爱幼”集中体现的“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情节并非实有其事,而是作者的“设计”。
  
  而在众多的解读文章中,作者的这些陈述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遭到了不应有的漠视。如上所述,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还把它的主题定为“尊老爱幼”,有关杂志或网络上的大量“教案”、“教学设计”、“课例”还持这种说法。笔者曾经在许多语文教师中作过调查,结果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这四个字。
  
  《散步》一文只有短短的580字,却含义隽永,意味深长。全文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点:“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结合文本内容和作者的陈述,我们可作这样的解读:
  
  1,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的开头部分有这样几句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冬去春又来,初春的气息是这样浓郁,是这样充满勃勃生机。这正是对生命的感悟,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
  
  人是自然之子,和自然交融,享受大自然,享受阳光、空气,这是满足生命本身的需要,给人以莫大的快乐。为此,作者写出了生命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它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请看作者这样写母亲和她眼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眼里的春色是这样美好,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彻悟。
  
  作者还非常巧妙地通过儿子的口,直观地揭示了生命传承的奥秘:“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天真稚嫩的话语,传达出的却是对生命的最质朴的认识:美好的生命状态,是由于其代代相因、生生不息之传承。
  
  儿子要走小路,不仅因为小路上有美丽的风景,更因为年幼无知的他还没有经历过生命的磨难;母亲要走大路,也不仅因为大路平坦,不想因走小路而给儿子增添负担,更重要的是她历经人生之路的坎坷,明白生命之途的坦荡来之不易。
  
  2,对生命的珍爱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是人的最大快乐,托尔斯泰也说“健康是一个人的最大幸福”。“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享受健康,是享受生命最基本的方面,是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是生命古老又永恒的需要。温馨质朴的语言,饱含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真切关心,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拳拳之情溢于言表。
  
  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说:“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一个人的村庄》,200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莫怀戚的母亲也不例外,所以他非常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这并非对严寒的冬天的抱怨,而是母亲顽强生命力的突出表现,是母亲对生命的渴求与酷爱。在春天的田野里,母亲看到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美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生命的眷念与珍爱。
  
  3,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命的尊重,源于体会到了生命的快乐,而生命的快乐之中,“天伦之乐”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爱情、亲情、家庭,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才有了两对母子、祖孙三代、一家四口在田野里其乐融融地散步而演绎出的一曲生命的赞歌。
  
  在散步的路上,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作者在一边是老、一边是幼的矛盾冲突中,理智地选择了遵从母亲的意愿,所体现出的不仅爱幼、更加尊老的情怀令人感佩,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
  
  这样的尊重不仅存在于“我”对“母亲”的态度上,也同样体现在母亲对“我”和孙儿的顺从上。“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所以才有原先因为“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而不愿出去走走,而听了“我”的劝告后“信服地点点头”而欣然参加这样一次极为难得的心灵之旅。虽然孙儿要走小路的想法与自己有冲突,但经过短暂的思考,她怜爱地“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决然提出:“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的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对儿子的无限信任和对孙子的由衷疼爱,使得她的生活充满了温情,她的生命也更有了延续下去的理由。作为饱经沧桑的母亲,她知道自己是生命,儿子和孙子更是生命,家人之间就要以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
  
  4,对生命的担当
  
  正如作者所说“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为了突出勇于担当生命的责任,文章中有了“歧路之争”,由身为中年的“我”来裁决,而“我”却不能两全。由于“我”在家庭中的独特身份和地位,这样的争执仲裁权“取决于我”,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而“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正是家人对自己的无比信任,“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作者为我们形象描述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往具体里说就是,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上要赡养老人,让父母安享晚年;下要抚养孩子,关心教育,让他健康成长;同时还要与妻子相濡以沫,和睦相处,让她幸福快乐。
  
  对生命责任的勇于担当和义不容辞,突出表现在生命遇到危难之时。正因为如此,当在蜿蜒的小路上遇到母亲与儿子都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巧妙地“渗透”了社会伦理的重大主题,极为含蓄地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站在老与幼、新与旧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
  
  文章的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文眼所在,是文章主题和思想情感的升华,与文章的第四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对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朴素的文字里,饱含着责任,满溢着温馨,闪烁着理性,让我们在欣赏生命之美的同时,感觉到了生命的分量。
  
  不难看出,作者写景物的一草一木,写人物的一举一动,自始至终都在围绕“生命”这一凝重而宏大的主题,强化“生命”意识,弘扬“生命”精神,张扬“生命”本性,凸显“生命”责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关怀“生命”,“生命”的旗帜在高高飘扬!
  
  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个“尊老爱幼”所能代表得了的!
  
  为什么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总是匆匆地“走过”,停留于浅表,满足于肤浅,而不能深入其“肚腹”,进入其“心脏”,贯通其“血脉”,穿越其“灵魂”,审视其“全身”?因为它需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的眼界与气度,需要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的坚持与自信,还要有“漫卷帘衣延草色,欲回春气入书丛”(唐长孺)的求实与察变。

【怎一个“尊老爱幼”了得——《散步》主题刍议】相关文章:

怎一个错字了得08-21

怎一个“烦”了得作文11-18

怎一个愁了得作文10-27

怎一个“绿”字了得08-17

怎一个愁了得作文04-25

怎一个什么字了得作文09-17

怎一个烦字了得作文08-24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02-11

(荐)怎一个愁了得作文10-27

(合集)怎一个愁了得作文9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