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个最佳位置——浅谈经典作品的错位及教材编写

时间:2012-12-28栏目:语文论文

学为文学鉴赏课,或者说变文言文教学为“百家讲坛”——中国古代的传记作品《史记》多么伟大,文学手法真了不起。要学习“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话,去学习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足够了,必修三课本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文学作品,哪一篇的“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不比《廉蔺列传》更典型、更丰富?《廉蔺列传》仅仅是一篇传记类文言文,其“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即使再经典,怎么比得上一篇经典的现代小说更有文学性、艺术性、代表性呢?学必修四的历史传记文言文花大气力“重点”去“细细讲”其文学手法,是出力不讨好,绝对没有意义。
  
  再说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教学参考书》建议“课文故事性较强,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诵读,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考虑组织学生表演一个或几个小片段”。这一维度目标似乎应该在必修四课本的“戏剧单元”去落实,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为什么要落实《雷雨》等“戏剧单元”的功能目标呢?
  
  王荣生说过:“文本的教学解读,一定要依据体式,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也就是说,“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回到《廉蔺列传》教学上,就是说我们要把文言文当文言文教。把一篇文言传记经典作品,当成小说“刻画人物”课、散文“写作手法”课、戏剧“对读表演”课来讲,那是本末倒置。
  
  三
  
  笔者认为《廉蔺列传》的最佳位置是安排在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单元”第一课。
  
  首先,《廉蔺列传》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我们把它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至五册17篇文言文的难易程度进行比较,《廉蔺列传》“语言是典范的文言,内容不深,读之不难”(任靖华)。它故事性强,写了三个故事;它的句子大多是短句,叙事语言简练,对话语言简明;它的文言词语知识,《教学参考书》列举了“通假字”有11个,“一词多义”的实词有8个、虚词有4个,“古今异义”词语有16个,“词类活用”有6种情况,成语有6个,这些都是一些常见常用常考的知识。《廉蔺列传》是一篇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文言文,把它放在必修一教学,指导学生积累“知识和能力”,是最合适的。
  
  其次,从高中阶段教学司马迁作品的实际出发,《廉蔺列传》是教学难度最低的一篇文言文。新课改之后,高中必修教材弱化了《史记》教学,选入教材的作品剩下2篇,分别是《项羽本纪·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比较而言,《廉蔺列传》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鸿门宴》则稍有难度,词语丰富,人物多,关系复杂,文化常识难理解。如果把《廉蔺列传》和课改之前选入教材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和司马迁的散文《报任安书》对照,不难发现《廉蔺列传》是最没有教学难度的文言文。教材编者若把《廉蔺列传》安排在必修一教科书里,让它上承小学教材中的《将相和》或《负荆请罪》、初中教材中的《陈涉世家》,下启《史记》中《项羽本纪·鸿门宴》乃至于《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等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笔者认为,这样安排非常切合《史记》作品的教学实际。
  
  再次,先学容易的,后学艰难的,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现代认知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人的认知活动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人的认知能力,遵循由低到高、先易后难的发展过程:人的认知水平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螺旋式上升。高一阶段,学生学习浅易的文言文,大量地积累知识,牢固地掌握基本方法,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和提高。到了高二、高三,再去学艰难的文章,学生就不会畏难了,因为学生会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眼前的问题。像《廉蔺列传》这样浅易的文言文先学,像《鸿门宴》、《屈原列传》这样艰涩的文言文后学,这样安排,才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最后,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分析,《廉蔺列传》放在必修一教科书里是十分恰当的。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换句话来讲,学生只有感到有接受知识的乐趣与期待,才愿意接受经典,否则,经典就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廉蔺列传》放在必修一教科书里,它的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能给学生带来“接受知识的乐趣与期待”;放在必修四教科书里,无论是“作者介绍”,还是“字词知识”,或是“人物刻画”、“写作手法”,给学生带来的“乐趣与期待”,是极其有限的。
  
  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教科书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教学的有效性。课文安排的前后顺序,更要考虑内容切合学生认知水平,考虑语文学科本身的科学性,要考虑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增加难度,增加维度目标,要以学生的阅读水平、认知水平不断进步,接受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
  
  不仅如此,笔者认为,教材编写的专家们尤其要考虑到经典作品并不具有“永恒性”而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去安排经典作品的前后顺序。经典作品并不是无论何时何地永远是经典。孟子说过:“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英雄只有在得到他该得到的位置时,才能显现出他的价值,同样,经典只有得到切合的位置才显现它的魅力。通览现行必修教材的编写,专家们没能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相反,或多或少有点按照成年人的眼光来选作品,以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以自己的人生思考为标准去安排作品。于是把艰深的作品安排在前,把浅易的作品安排在后,甚至把毫无联系的文章堆在一个单元,这使得教材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内在规律、不科学等问题。教材的编写,尤其是课文的安排,没有遵循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利于中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