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的误区

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3-02-26 13:06:3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的误区

  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的误区
  
  作者/ 蒋成云
  
  一、重景轻情
  
  【案例】苏教版《鸟岛》第三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鸟多?
  
  生:我从“聚在一起”知道鸟很多。
  
  师:为什么?
  
  生:因为很多鸟才能叫聚。
  
  生:我从“各种各样”这个词语中知道这儿鸟很多。
  
  师:看,这就是鸟岛美丽的鸟儿。(课件出示不同种类的鸟,配乐解说。)
  
  师生对话:鸟岛上的鸟真多呀!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黑的——(有白的),有雄的——(有雌的)。
  
  师:这就叫做——
  
  生:各种各样。
  
  师:难怪作者说,小岛成了鸟的世界。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话,把鸟多读出来。
  
  【诊断】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感受鸟岛鸟多的美丽画面,但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到位,只重视对文字所描述画面景物的感悟,仅仅看到的是鸟多,而忽视了对画面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没有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鸟的世界”这个词语背后所蕴含的“鸟乐”的情感,学生没能走进鸟儿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策】写风景其实是写心情、写心志。这类课文,作者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课文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应是学习这类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们要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不仅要引导学生入境,还要人情,既要感受画面中景物的美,更要感受画面中景物所蕴含的情趣,读出文美、景美、情美。
  
  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鸟多?
  
  生:我从“热闹”知道了岛上有许多鸟。
  
  师:(播放鸟鸣声)听,鸟儿在干什么?
  
  师:这么多鸟在一起歌唱、呜叫,可真热闹啊!
  
  生:我从“各种各样”知道了鸟儿的种类很多。
  
  师生互动:鸟岛上的乌儿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是飞翔高手,有的是——(游泳能手),看,这就是鸟岛上的鸟儿。(www.fwsir.com)(课件出示不同种类的鸟,配乐解说。)
  
  师:鸟岛上有这么多种鸟儿,难怪作者说岛上有各种各样的鸟啊!
  
  生:我从“鸟的世界”读出了鸟很多。
  
  师生互动: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看,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还是——(鸟),难怪书上说这儿是一个——(鸟的世界),还是什么?
  
  生:鸟的天堂。
  
  生:鸟的乐园。
  
  师:鸟儿在这里生活着,它们想唱歌就唱歌。
  
  生:想吃小鱼就吃小鱼。
  
  师:难怪作者说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二、重情轻景
  
  【案例】苏教版《九寨沟》第四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你看到了神奇的什么动物?
  
  生:我看到了一只金丝猴。
  
  师:这只金丝猴正眨着小眼睛向你窥视,是那样的可爱。你来读出它的可爱。(生读)
  
  师:有点可爱了,谁再来读,把这只金丝猴读得更可爱,更神奇,让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它。(生读)
  
  师:九寨沟是如此的神奇,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生活在这里的金丝猴一定会——
  
  生:开心、快乐、幸福。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金丝猴的幸福生活。(配乐齐读)
  
  【诊断】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金丝猴的可爱,感悟作者对所描写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体悟情感,这无可非议,但该教师虽心中有情,却目中无景。脱离景去谈情,就像是无本之木,这样,学生没有走进画面之中,自然就走不进作者内心,也就给人以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该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金丝猴的可爱形象,明白它可爱在哪里,作者是怎么来介绍它可爱的,游客喜欢它什么,学生也就没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与赞叹。
  
  【对策】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教学这类课文,可紧扣情感点,引导学生从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等角度领悟景的美妙,情的深厚。首先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景,景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来写景的,然后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对景的描写来抒发心中的那份情的,这样,在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情况下立体呈现所看到的景物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完整的景物形象,把握景物特点,将语言训练和对动物形象的感知有机结合。在训练语言的基础上丰厚形象,产生美感、情感。
  
  师:作者为什么用“也许”?
  
  生:因为你不一定能看到这些动物。
  
  师:你就是游客,你也许会看到哪些动物?
  
  生:我看到了一只金丝猴。
  
  师:今天你很幸运。在你眼中,这是怎样的一只金丝猴?它正在干什么?
  
  生:这是一只调皮的金丝猴,它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师:谁能像他这这样来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金丝猴,体态粗壮,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游人窥视,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
  
  生:我看到了一只幸福的金丝猴,它……
  
  师:因为这是一个——
  
  生:美丽的地方。
  
  生:童话的世界。
  
  生: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师:那么你也许还会看到一只怎样的羚羊呢?
  
  三、情景分离
  
  【案例】苏教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段:
  
  师:读课题,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了什么?
  
  生:这是怎样的樟树,又有怎样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看看这是怎样的樟树。
  
  (生自读,师生交流,从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从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感受樟树永久保持香气驱虫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不仅总是蓬蓬勃勃,而且永保香气,驱除虫害。那么你们知道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吗?(生答略)
  
  师:是呀,她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伟大女性(简介宋庆龄生平),所以课文最后说——(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人们来到她的故居参观,就是为了缅怀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永远记住她的名字——(生齐念:宋庆龄。)
  
  【诊断】这篇课文表面上是写樟树,实际上是写宋庆龄。樟树的所有生长特点正是宋庆龄为人处事的特点,教者却没有看到两者的内在联系,虽然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樟树的特点,并能结合课文教学,渗透对宋庆龄同志的怀念,但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而是就树谈树,就人说人,简单地将两者隔离了。情景分离,学生并没有真正感悟作者和编者的用意,没有真正走进文本。
  
  【对策】教学这类课文应该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蕴含情感的关键词,仔细品味其中的曼妙,入词,入文,入景,人情,在咬文嚼字中,读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画面,领略画面中景物的美,感悟景物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将景、情融为一体,使写景抒情成为一个整体。
  
  师:课文最后说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何为“瞻仰”?
  
  生:非常恭敬地看。
  
  师:人们非常恭敬地看故居的什么?
  
  生:故居的樟树。
  
  师:因为樟树——
  
  生:生机勃勃,四季常青。
  
  师:好好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樟树的生机勃勃?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师生交流。)
  
  师:人们前来故居,仅仅是为了看看樟树吗?
  
  生:不是,主要是为了瞻仰宋庆龄,怀念她。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宋庆龄,而写故居的樟树?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又能读懂什么?
  
  生:作者表面是写樟树,实际上是写宋庆龄。
  
  师:这就叫——借物喻人。
  
  生:哦,课文前面写樟树生机勃勃,实际上就是说宋庆龄永葆革命青春,在人们心中永远像樟树那样美丽,富有生机。
  
  生:樟树即使枯枝败叶的时候,它也保持香气,驱除虫害。宋庆龄就像樟树一样,即使遇到困难,也保持正气,与敌人作斗争。
  
  生:樟树的可贵之处正是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师:所以人们在樟树前留影,实际上就是——
  
  生:怀念宋庆龄,学习她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
  
  生:树虽然还是那两棵树,但在人们心中已经是两棵不平常的树。人们瞻仰故居,睹树恩人,宋庆龄就像樟树一样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写景抒情类课文教学的误区】相关文章:

对写景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08-05

古典名著类课文教学的应有境界08-17

美术教学中的误区08-05

走出习字教学的误区08-05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08-17

写景抒情作文08-03

写景抒情的句子08-24

写景抒情作文03-13

写景抒情的作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