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如何“练”得有效

如何“练”得有效

时间:2023-02-26 18:03:46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练”得有效

  如何“练”得有效
  
  胡春怀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让学生拖、累、困、弃,学生感到过的是一种不幸福不快乐的教育生活,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协作、发展的愿望和潜能也会被这样的人为因素所弱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热情难以激发,持久的学习力不能得以培植,学生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难以构建。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途径和方法是有的。总结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新课程实施与反思,我体会到在教学的诸环节中,“练”得有效,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结果即达到有效教学目标有积极意义。
  
  一、教师在“练”前的准备工作应是有效的
  
  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是否有效,起决于教师在“练”前的准备工作应是否扎实、科学而有效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始于备课这一源头,很大程度上是备课环节草率、粗放、缺乏预见性、不遵循科学规律、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的,其表现为:对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储备和认知水平缺乏实际的有效的钻研、理解、提炼、把握,导致教学内容设置冗、繁、杂,作业设置多而全,教学方式的确定粗放、单一、枯燥,从而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拓展学生参与面和参与空间,最终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困,师生负担重。为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在“练”前教师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备教材。通读、精研所上的那节课的全部内容,掌握教材内容的编排和陈述体系及该节内容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做到内容系统、概述科学、学科渗透性强,为组织系统训练做好准备。
  
  2.备知识与能力要点。对照课标要求,分清所授课内容那些属A 级知识点(了解水平)、那些属B 级知识点(理解应用水平),为分层练习重点突破做好准备。
  
  3.备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在通读、精研所上的那节课的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备课前先做题是我的一贯做法,目的是在“做”中把握课标、教材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在“做”中熟知学生的经验储备,为精讲精练做好准备。
  
  4.备学习资料上的题。在本着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每一个学科都配备了相关的教辅资料(一种),但这样的资料往往容量大、机械性重复多,在布置学生练习前,教师应先做每一道题,再进行精选、分层、归类,为有效指导学生训练做好准备,达到轻负增效、省时高效的目的。
  
  5.备近几年中考的样题、中考试题,使训练题的组织有明确的方向性。这样做决不是“以考为本”,更不是猜题和押题,而是正确面对学生要参加中考这一现实,把握中考命题方向、内容设置形式、题型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和备考,避免题海战术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6.重视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依据课程标准,在把握课程资源,钻研理解教材和掌握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编写教学设计,并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以研究问题为核心、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目的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训练题的组织、设计有更强的针对性、质效性。
  
  7.备教法。(教学管理论文 www.fwsir.com)设计和运用讲与练相结合、师生交流与评价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之中,注重每一教学环节的实效,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切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热情得以激发,持久的学习力得以培植。
  
  二、组织、筛选、精编训练题的工作应是有效的
  
  针对教材、课标、中考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储备现状,筛选、精编适量的训练题对支持学生探索性学习,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效地做好训工作有较理想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依据课标和知识与能力要点及考试说明筛选训练题。即所选训练题必须符合、涵盖课标、知识与能力要点及考试说明的要求,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重点选占考试内容的设置中60%——70%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的题,因为这部分富含基础性的内容正是我校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而且还能发展得比较好的切入点,更是像我校这样一所薄弱学校的教师教学的基点,是日常教学必需坚持把握并落实的标高和教学内容。
  
  2.依据课标和知识与能力要点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设计分层训练题,这是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的需要,更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需要。课本上安排的例题、探究题、习题、阅读材料是设计分层训练题的首选题,抛开课本上的例题而盲目追求资料上的题是本末倒置的表现。结果必然导致训练的低效性。
  
  3.依据课本、课标、知识与能力要点及考试说明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的要求设计情景训练题。这几年,我坚持对大型考试的调研题、样题、中考题进行细致的跟踪研究分析,及时掌握试题的框架结构、内容设置,尤其是对情景创设题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并在日常授课及训练工作中及时设计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情景训练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领悟科学的无穷魅力,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科研、环保、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组织学生训练的工作应是有效的
  
  这些年,我始坚持如下做法,有效指导学生训做好训练,达到了轻负增效、省时高效的目的。
  
  1.有效组织学生训练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将课本上安排的例题、探究题、习题、阅读材料作为首选题进行训练。既做到懂、熟、会,又做到讲过程、讲规范、讲科学,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阶段性反馈补救。
  
  2.有效组织学生对所配备的学习资料分次、分层训练,决不盲目求多求快。在新的教学中,只用一种资料,并且在练的顺序上明显进行分次、分层训练,确保每个学生练有所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拖、累、困、弃,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力。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用的这一种资料反复认知和巩固,但不机械重复,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
  
  3.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合理安排练习时间。这几年,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将45 分钟分为三部分:用2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授新课、用15 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作业(训练)、用5 分钟左右的时间解答与反馈,少量未做完的训练题学生回家短时间内即可解决,第二天快速批改。这样的做法,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积极主动地做好了学科协调工作,符合轻负高效、协调平衡的新课改要求。
  
  4.组织学生练习具有探索性的能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情景训练题,以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每周利用1——2 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题源来自课本上的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阅读材料及本人精选精编题,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习,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5.在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每次大型调考和中考前精心组织两套试题进行诊断性训练,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和帮扶。
  
  (作者单位:武汉市林祥谦学校)

【如何“练”得有效】相关文章: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08-05

男人如何有效减肥08-18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08-18

小学语文如何有效教学08-20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03-15

电影名汉译如何译得真实08-20

如何让我们的练习更有效?08-05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8-18

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