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时间:2023-02-27 01:31:5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作者/ 韩云
  
  特级教师沈大安提出:“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上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教师细读文本有多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教师要以细读先行,以自身的细读引领学生的细读,以自身的细读体验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
  
  一、“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多斟酌
  
  字词是能够表达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沉入文中字词,就是把文本读到了最小,细读的功夫就是沉人字词的功夫。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这堂课,并没有过多地去渲染“爱”,而是引领学生从文本的字词中去感受、去领悟。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文,细心地读。一边读一边关注那些最能流露真情、真爱的细节,感受那些带有温度的字、词,可以把它圈下来,画下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直奔”这个词体会到爸爸很关心妈妈,一听到妈妈生病了,马上去医院看望妈妈。
  
  师:好,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直奔医院(板书),这个细节有谁关注到了?
  
  生:“直奔”是直接往医院跑,读ben,是动词。
  
  师:你说对了,这个ben呢,他是直接往医院去,有目标的跑叫奔。所以有一句话嫦娥——
  
  生:奔ben月。
  
  师:对。“直奔”这个词,谁还有什么体会吗?
  
  生:看出爸爸急切想看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不爱,不会这么急切,这么焦急。轻轻一个动作,直奔医院。真的爱是没有痕迹的。(板:真爱无痕)读!(指板书)
  
  薛老师抓住了一个“奔”字,充分挖掘文本蕴藏的茉莉般的爱,让语言展示魅力,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是有温度的。
  
  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善发现
  
  文本也由细节组成。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文本里发现一个个“可疑”的地方,一个个隐秘的“角落”,甚至一个小小标点,有时候都值得我们用上放大镜去探究、去查询、去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细读时有一双慧眼,及时、准确、独到地发现那一抹稍纵即逝的精彩。
  
  苏教版第八册《黄河的主人》一文的第三节,它中间的标点运用就是作者心灵的独特表现。教学中,我就以标点符号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师:面对时刻都会被吞没的羊皮筏子,当作者发现上面还有人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三节,尤其要好好去体会其中的标点符号。
  
  生:作者在说“啊”时,用感叹号,分明非常惊讶,我都好像看到他张看大嘴吃惊的样子了。
  
  生:还有一个省略号。作者看到羊皮筏子上坐着人,他不但吃惊,而且吃惊得差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生:老师,顿号用得也非常有意思,作者在数人的时候,数一个停一下,越来越吃惊,声音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数完六个人时,又用了感叹号。
  
  师:没有想到标点在这一节中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同学们读这一节,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学生借助标点带来的情蕴,通过诵读恢复了文字的生命灵动,重拾文字的生命之气。
  
  三、“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巧补白
  
  文本有许多“空白点”向读者发出邀请,要求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此作出解释,进行填补,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可供人欣赏的丰满的审美对象。
  
  《孔子游春》最后只是写颜回扶着琴弦在唱一首自己谱写的志向歌,而没有写出歌词的内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对文本空白进行了适当的补充。
  
  师:读“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颜回,你会唱些啥呢?
  
  生:我是一个谦虚、沉稳的人,我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我也不会藐视他人,我希望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生:我要像水一样,成为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能善施教化但不为自己表功的真君子。
  
  生: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我要虚心生活。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做个真君子是我的志向,无私奉献是我的做人准则。
  
  这样的生本对话,使课堂充满灵性,彰显活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味觉,提升了语言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细分析
  
  文本细读,文章结构是不容小觑的“点”,把握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才能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在细读文本时,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一个更具高度的宏观认识。比如《三打白骨精》,它的叙事结构就可圈可点。反复叙事的结构模式,让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在“打”的几个回合中,同中有异,行文一波三折。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对其进行了经典解读,让我们在受益的同时更学会深思。
  
  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生:因为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
  
  师:三变的内容不一样,三打、三责的内容一样吗?
  
  师:而且,这三次中间有联系吗?一次比一次深。我想到了歌曲有三段,是为了反复抒情。所以,课文这样写是为了——
  
  生:反复叙事。
  
  (师板书: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师:《西游记》中用到“三”的还有——
  
  (生出示报告单)
  
  师:如果把白骨精替换成别的妖精,你也可以发现起因、经过、结果。比如换成红孩儿,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发现没有,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像这样,找到起因、经过、结果。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可以看成是——反复叙事。
  
  细读文本,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就不至于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谋篇的巧妙和构思的精妙。
  
  五、“物换星移,情迁势易”——会迁移
  
  一位教师执教《触摸春天》一课,预习时安排了一个体验活动:模仿盲人生活半小时,并在课前进行了交流,令我深受启发。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经过昨天的体验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生:当我蒙上眼睛时,我觉得世界一片黑暗,我觉得自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无法前进。
  
  生:当我蒙上眼睛时,我想去倒杯水喝,结果差点碰翻杯子,还把水倒在了桌子上。平常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却变得很难。
  
  生:当我蒙上眼睛时,我试着自己穿衣服,可是看不见衣服的正反面,只能靠手摸,速度相当的慢。我觉得眼睛能看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师:是啊,大家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活在失去光明的世界里有多么的艰难与不幸。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盲童——安静的生活。
  
  这位教师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接触了盲人的世界,体会着角色变化带来的情感的变化,为文本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
  
  文本细读是一种“慢工”,但能出“细活”,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我们就是要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以自身的细读体验引领、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使学生由浅人深,充分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有效、真正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相关文章:

文本细读——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08-05

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08-08

诚信是根——《万年牢》文本细读08-16

小学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的妙用08-14

在“不幸”与“愧怍”中穿行 对<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05-13

细读《金岳霖先生》08-15

袁鹰《筏子》细读08-15

源于文本,超越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08-17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