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我思故我读 我读故我在

我思故我读 我读故我在

时间:2022-12-16 16:10:1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思故我读 我读故我在

  我思故我读我读故我在
  
  作者/ 朱小薇
  
  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学专家呼吁语文教师要细读文本。到底什么是细读文本?王崧舟老师在《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的讲座中谈到,“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将文本里里外外爬梳个透,殚精竭虑,读出课文背后的深意,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潜心细读文本,深入钻研教材呢?
  
  一、静听词语拔节的轻响
  
  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泳,涵泳必须从语言文字人手。孙双金老师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章是由语词构成的,细读文本首先必须关注词语。词语总在拔节,细心的读者能听到它的轻微的声响。只有关注了词语,才能做到“语语悟其神”。
  
  1.关注课题中的词语。
  
  课题往往是文眼。如《梅花魂》的“魂”字,画龙点睛,借助一幅梅花图,表达的则是一生恋国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们完全可以就课题中的“精彩”和“糟糕”这一对意义完全相反的词为突破口,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两个词展开文本细读,从而明白“爱”的不同含义。这样的一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深意,因此,解读时,所有这样的地方,都不能轻易地放过,否则,极有可能不得要领。当然,这是讲教师应有的细读态度,至于引导学生的细读,则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取最佳处导之,此法我名为切题深究法。
  
  2.关注文中的关键词。
  
  课例:王崧舟:《荷花》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美?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使劲地长、不停地长、笔直地长、高高地长……
  
  师:你们再体会体会荷花长出来时的那种心情、那种状态,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地长?
  
  生:痛痛快快地长、争先恐后地长、兴高采烈地长、精神抖擞地长、喜气洋洋地长……
  
  师:太好了!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呢?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快!
  
  名师教学《荷花》一文,就一个“冒”字,做足了文章,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荷塘边,与荷共舞,成就了精彩的瞬间。
  
  因此,阅读教学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以致课堂毫无实效;或漫天撒网、面面俱到、心细如尘,以致课无重点,泛泛而过。这些说到底,是与我们对文本把握不得要领有关。
  
  二、欣闻句子散发的清香
  
  始终保持对文本语言的一种高度敏感,对每一句话,都必须抱着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那种警觉。要抓住关键句,进行文章的探寻,从而获得对文意的心领神会。
  
  1.关注关键句。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水》一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句的内涵。
  
  【导入】(课件出示一幅幅严重缺水的画面)看着这些严重缺水的画面,你想起哪些词?
  
  【学习第1自然段】师:现在,我们走进一个这样的村子,默读课文,思考:水对村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为什么呢?你读着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习第4~5自然段】提问:“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取水之乐?”
  
  课中的四次提问,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兼难点,集中火力,大设其问,直到攻克解决为止。这就是重问,正像《学记》说:“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重温“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样的教学,“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岂不美哉?
  
  2.关注文本中前后矛盾的句子。
  
  在文本中寻找“缝隙”,也就是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发现作品跟生活、跟人之常情的矛盾。
  
  《梅花魂》里,外公平日里碰都不让我碰的墨梅图,却舍得送给即将回国的我,其中的深意不值得探究吗?
  
  《慈母情深》中,平日吝啬的母亲得知我要钱买书时,竞没理会旁人的劝阻,把钱“塞”到我的手里,这是怎样的母亲,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题目就是一对矛盾共同体,难道没有深意吗? 如此种种,关注前后矛盾的句子,也是找到进入课文的良好切入点,循此探究,自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三、触摸符号无限的滚落
  
  符号是表情达意的补充,有时候,一个特定的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词语和句子。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第5自然段中有一段叙述:“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有一个省略号,可以引发学生多少想象的空间啊!我是这样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驻足流连的:第二次,第三次,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这一次又一次的扑打,哪里是老天鹅用自己的身躯在扑打,分明是____!这样的说话训练,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既充分挖掘了这个省略号背后蕴藏着的思想内涵,又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散落在文中的标点符号,犹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滋润了文本,赋予了文本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四、洞察细节默默的流淌
  
  在对文本进行细读时,除了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玩味和推敲,文本中的某些细节也是我们值得发掘的点。
  
  《爱如茉莉》是一个散发着茉莉般清香的真情故事,读着、看着,看着、读着,一处处感人的细节描写流淌着至真至美的爱,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被打动。映儿最初对淡如茉莉的爱不能认同,不予理解,可是当她经历了妈妈生病住院这件事,特别是亲眼目睹了病房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那一幕动人情景,内心受到震撼,再听到爸爸妈妈互相照顾的朴素话语,她由衷地发出了一声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就让我们默默地聆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师范读)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
  
  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日艮。
  
  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菜莉清幽香远,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的自然流淌)
  
  这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串联了两个人物、一个画面、几段话语,使学生对爱的认识更加深刻。爱不只是浪漫的玫瑰之约,不只是海枯石烂的誓言,而更多的是365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相互的牵挂关心,彼此的照顾体贴。茉莉的平淡无奇、茉莉的洁白纯净、茉莉的缕缕幽香,不正是这朴实而又感人的爱的象征吗?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丰富的情感积淀,教者的教学才能具有深度和效度。
  
  五、品味文本构思的精妙
  
  文章结构是文本细读中不容小觑的“点”,只有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才能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
  
  例如《桥》一课,写老汉在指挥村民过桥时,把一个挤在前面的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结果小伙子被洪水冲走了。老汉与小伙子是什么关系?在这里并没有交代,只有当读到文章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我们才心头一震,原来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读到这里,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震撼。那么,作者明明知道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为什么不在前面交代、讲明,而在后面才点出来呢?这就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这样安排,能使文章产生一种更加感人的效果,让读者有一种“意外”的震撼。这种意想不到的结尾,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细读品味,就会发现这样先设置悬念后揭开谜底独具特色的结构形式,给学生的人物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整体,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每篇课文在其谋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特点,它传达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目的、意图。细读文本,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就不至于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谋篇的巧妙和构思的精妙。
  
  六、知人论世,我思不彷徨
  
  “小园香径独徘徊”,但徘徊不等于彷徨,而是在文本中的轻歌曼舞、浅斟低吟;是一步三回头,一读双泪流;是为获取更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细读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沉迷文本而不能自拔。
  
  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创作意图的阐述,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
  
  王崧舟老师为了教好《长相思》,读了整本《纳兰词》,了解了纳兰性德的生平,阅读了一万多字的鉴赏文字,然后写下了1500字的文本细读感受。按他自己的说法,“细读,魔术般地将短短36个字的《长相思》化成了繁华如东流水的课程资源”,才使他有十足的底气把经典名作演绎为精彩课堂。
  
  窦桂梅老师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前,不但细读了文本,还事先阅读了史铁生先生的许多文章,了解了史铁生的生命历程,将这些融入到文本解读中,并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因而,课便上得游刃有余,荡气回肠。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本细读贵在“细读文本,潜心会文”。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度人人自度。一个个文本就是一座座美丽的百花园,为师者当徜徉其间,敏感些,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睿智些,逐字逐句的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放松些,在自我原动力的指引下进行自我精神的重塑。
  
  文本细读,倡导在开满鲜花的语言之途徜徉,目之所及,那是人生的一道道风景,她让你心旷神怡,它让你流连忘返,它让你进入一种内在的、生命的、澄明之境。
  
  我思故我读,我读故我在!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我思故我读 我读故我在】相关文章:

我思,故我在08-23

我思,故我在作文08-16

我思故我在作文08-09

我读故我在作文05-29

我思故我在作文9篇06-27

我读故我在作文3篇05-29

我勇故我在作文800字05-17

我思故我在演讲稿08-15

我梦故我在家好国更好演讲稿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