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时间:2022-08-17 04:54:1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牛丽琴(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 310012)
  
  摘 要:霍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出发,针对目前中国家庭早期教养中存在的弊端,确立了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和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现代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焦虑;家庭早期教养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92-02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性学说使儿童发展中的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这一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毕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新精神分析学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发展了自己的神经症理论,现在,我们对霍妮的学术思想特别是神经症焦虑理论进行再次解读,对于处理好家庭对儿童的教养问题很有意义。
  
  一、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概述
  
  霍妮批判了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从阻碍儿童自我实现成长(按照个人的天赋及技能,自由健康的成长[1]1的环境因素着眼,引入社会文化因素,以追求安全感、消除基本焦虑的神经症动力机制为线索,重视童年期经验,深入探讨神经症的动态过程,揭示了神经症的心理历程。
  
  (一)神经症的社会文化观
  
  根据文化的和心理动力学的标准,霍妮认为,“神经症是由恐惧和防御对抗恐惧并试图找到解决冲突倾向所产生的心理困扰。基于实际的理由,我们最好只有在这种心理困扰偏离了特殊的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时,才称之为神经症”[2]13。她放弃了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说,强调从文化中探寻个体人格的成长和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她认为,生活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个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个体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而个人环境则是其直接原因。
  
  (二)基本焦虑
  
  霍妮认为,神经症患者性格的基本结构就是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她指出,焦虑是个人在“一个怀有潜在敌意的世界的隔绝感和无助感”[1]364,是一切神经症的动力中心。
  
  焦虑是压抑敌视所带来的心理后果,按照霍妮的观点,敌意产生于人际关系的失调或障碍。这种障碍往往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的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在童年期,由于儿童本身的无能感、无助感,他必须依赖于成人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如果父母未能给予子女温暖和爱或者给予子女虚假的温暖和爱(霍妮称之为“基本罪恶”),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使儿童对父母产生敌意,霍妮称之为“基本敌意”。对父母的敌意又导致儿童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和内疚感,儿童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从而产生了焦虑,这种焦虑被霍妮成为“基本焦虑”[3]。敌意和焦虑都会投射、泛化到外部世界。所以,所谓基本焦虑就是儿童所具有的,觉得自己是孤立的、无能为力的生活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敌意的世界上的一种感情。一个具有基本焦虑情绪的儿童很容易在成年时表现出神经症[4]。
  
  (三)焦虑的防御机制
  
  敌视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痛苦,难以容忍。尽管焦虑常是无意识的,但它对个体行为会产生影响。为缓解基本焦虑,保护自己,“必定(在潜意识中)以各种方法对付他人,这些方法不会产生和增强焦虑”[1]3,而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的策略,这些策略的潜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症的需要。她《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在提到了四种消除焦虑的神经症需要:关爱、顺从、权力、逃避。后来,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她指出防御态度,即亲近他人、对抗他人、逃避他人,每种倾向突出了基本焦虑的要素,即无助感、敌对感、孤独感。三种情形是抵御基本焦虑和应付周围环境的主要策略和方式,也标明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一种基本态度和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四)儿童早期经验论
  
  霍妮重视儿童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从本质上来讲,神经症的发展是由于儿童早年时期的一些体验”[2]1。霍妮强调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安全的需要,不安全的恐惧导致焦虑。一个人生来的主要动机是寻求安全和满足、避免威胁和恐怖。她相信儿童在生命之初就有一种无助感,他必须依赖父母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给子女真正的温暖和爱,就会造成子女的不安全感,影响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发生性格障碍。父母的态度、行为不当,可能使儿童需要受到挫折,所以她主张神经症患者的根源应该从他们在儿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中去寻找。
  
  霍妮所强调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她认为儿童的基本焦虑来源于家庭中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任何事情,只要扰乱了儿童和父母之间的安全关系,就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家庭环境给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养成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由此形成人格结构。因而她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二、我国现代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由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自身经历和文化环境等原因,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5]。依据霍妮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父母有爱的能力,但爱缺少理性,为非理性之爱;二是父母由于自身的态度、行为等问题,无法爱孩子,为虚假之爱。
  
  (一)非理性之爱
  
  1.溺爱
  
  爱是一把双刃剑,过多或过少的爱都会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最后导致个性上的偏差。霍妮指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孩子想要拒绝父母过度的照顾时,父母便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的机会。
  
  2.期望不当
  
  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期望过低放任自流,都将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不少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低于成人。家长的盲目跟风,使我们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加入无目的“赛跑”,造成身心发展的畸形。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束,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我们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一生的,学校和社会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当家长的自身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
  
  3.粗暴压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60%的不良少年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霍妮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父母的地位是以权威力量为基础的,要求强迫服从;这种权威强迫的文化态度存在,也会在仁慈家庭关系上投上阴影。这种家庭环境成长的儿童,觉得父母的权威不容破坏,自己是有错的,形成了在自身之内寻求和发现过错的倾向,使他感到自卑[2]168-169。
  
  在霍妮看来,父母溺爱孩子,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病态的依赖;或者过于拒斥孩子,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或孤独心理,这些其实都是父母的神经症需要,似乎只有孩子的病态依赖、对抗或疏离才能消除父母的焦虑,才能给父母心理上带来满足和安全。
  
  (二)虚假之爱
  
  1.有条件的爱
  
  霍妮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贿赂的爱,把爱作为一种减轻焦虑的策略,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某种东西——满足、忠诚和帮助,必要时也需要献身”[2]71,这些爱是有交换性质的。
  
  2.过分依恋
  
  表面上看,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也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一切,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对子女进行占有,“渴望占有是对焦虑的一个基本防御”[2]85。
  
  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真诚;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懂得奉献;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面对生活等等。在非理性之爱、虚假之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不相信自己,过分依赖别人,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三、对现代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一)父母用科学的育儿知识完善自我,进行自我调适,完善人格
  
  每一个孩子是需要父母付出大量心血的。霍妮认为,儿童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父母本身的问题造成的,而健康的父母是能够给孩子提供爱和安全的;而病态的神经症的父母导致孩子的人格障碍。父母要发自内心地真正爱孩子,而不是口头上、行动上貌似的爱;同时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首先,父母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次,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养理念和策略。第三,要加强自身个性的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亲子关系有“度”
  
  1.亲密有间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所有物,成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空间,让孩子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完善自己的健全人格。
  
  2.尊重有度
  
  尊重太过,就成了无原则的妥协;尊重不足,父母与子女间的冲突矛盾又会产生。我们应创设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环境,同时应该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对于儿童是不够宽容的,其实儿童需要有自己的权利和空间,他们需要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文化环境与儿童神经症人格的产生直接相关,家庭环境作为儿童生活的微观系统,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就充分利用孩子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让孩子对父母的“教诲”不容置疑。儿童迫于父母的权威,口是心非地表面顺从,而内心并不赞同,内心形成更大的冲突。这样一来可能将进入焦虑-神经症倾向-神经症的恶性循环,埋下对儿童的人格扭曲更大的潜在危险。应该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儿童提供更为广阔的个人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总之,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现代家庭的早期教养有很多重要启示,为探索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霍妮的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她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忽略了孩子的能动性等。我们应借鉴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更好地提高儿童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陈收,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荷妮。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M].陈收,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王国猛。霍妮的焦虑理论述评[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刘启珍。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5]杨青。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相关文章:

卡伦·霍妮经典语录08-25

浅谈家庭中的教养--尊重天性08-23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兼论武汉早期现代化11-18

晁福林:中国早期国家问题论纲08-17

学习层级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08-17

民族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08-17

教养的作文05-21

基于三种理论对学校组织管理的启示08-25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08-17

关于教养的作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