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

时间:2023-02-27 07:45:1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
  
  王 婧(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探究大学生使用微博中出现的问题、心理动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心理动机;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67-03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象及其心理动机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象分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兴产物,如微博为大学生带来许多乐趣。但是,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1.沉迷于“信息垃圾场”
  
  由于缺少严格的人工筛选和把关,微博上一些垃圾信息层出不穷,呈现泛滥的趋势。同时,微博“传受合一”的特点使得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只能通过更新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如果控制不好,微博很容易成为一座信息垃圾场。而大学生本来就热衷于玩微博,当看到没有意义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删除,有时为了突出个性,吸引其他博友的眼球,也会模仿并转发这些垃圾信息,这样会导致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这个“垃圾圈”,而荒废了学习时间,浪费了青春[1]。
  
  2.热衷成为微博控
  
  好多大学生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微博,然后回复自己的看法,不断登录、不断刷新。更甚者手机微博不离手,只要手机有电就必挂微博,然后以这种状态度过一整天,无论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卫生间,甚至走在校园的乡间小路,他们都会下意识拿出手机,浏览微博。还有一些大学生以发微博为乐,发得越多,回复的人越多,他就越开心。否则便是浑身难受,无精打采。这样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微博“暴力”此起彼伏
  
  随着微博的不断演变,它慢慢由一个交流的平台变成一个谩骂与炒作的广场,不少人利用微博攻击别人,并且将这种攻击演变成一种病态。比如明星在微博上的出位言论,借由传统媒体的介入放大,由“事情”上升“事件”。名人在微博上的每次拌嘴,都伴随着大量大学生追随其后,不分青红皂白跟着自己喜爱的明星一起谩骂攻击。这种“暴力”倾向严重扰乱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并且玷污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处于一个盲目的状态,加重了大学生的非理性行为。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机
  
  大学生是追求和吸纳新鲜事物的群体,微博作为当今社会最便捷、个性化的互动交流平台之一,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微博改变着大学生传统的交流方式、表达模式和情感体验,这大大满足了大学生追求新鲜感与时尚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方便。
  
  1.从众和求知欲的心理动机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2]大学生的从众心理集中表现在“学习圈”和“生活圈”中。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群就是同学和老师,追求时尚文化品位和独特个性发展的大学生群体,内心深处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微博这个载体,将形单影只的个体融入到虚拟的“团体”中,使个体在思想上具有集体归属感。因此,不甘落后的大学生又怎愿“与众不同”,被大家认为是孤陋寡闻并且被边缘化。所以他们要乐此不疲地玩微博,加好友,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普通大众或是娱乐明星,他们都要面面俱到,生怕输于人后,以此来满足自我求知欲的需求。
  
  2.彰显个性魅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动机
  
  微博是一个不受限制,自由、平等、共享的互动平台,同时也是彰显个人魅力,塑造自我形象的大舞台。(教育论文 www.fwsir.com)每一个使用微博的大学生都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在这个不受限制的空间里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展现自己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感以及生活动态,以其独特、诙谐的语言彰显魅力个性。大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和向往,他们运用夸张的语言来吸引人眼球,对当下热点新闻、奇闻奇见发表自己超凡的见解,常常创造一系列的微博名词,以博得其他博友的赞赏和转发,从而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3.抒发情感和记录成长的心理动机
  
  大学生情感世界丰富,往往希望有聆听者倾听他们的心声,而微博正是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情感、释放情绪、排除孤寂感,进行自我调节的媒介,通过微博的内容来吸引与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平等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微博也是大学生记录成长的“记录簿”。大学生发微博的内容以记录每日心情,表达自我的兴趣爱好为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的经历需要记录,他们的思想需要升华,他们的生活需要记忆,他们的经验需要总结。”[3]微博的记录功能能够满足大学生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的需要,为大学生的内省提供肥沃的土壤,在总结与思考中,不断完善自我。
  
  4.寻求社会认同和扩展人际交往的心理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时将出现高层次的需求,当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对社交需求即对归属和爱的渴望愈加的强烈,这种需求更加细微,难以捉摸。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对于校园以外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幻想,但是校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广阔的施展空间。微博的出现大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被认同、渴望与人沟通的需要,在微博这个虚拟世界中,可以自由、无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受到别人的关注,获得及时的反馈,使个体因认同而产生群体归属感。此外,微博不但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进行互动,还可以结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与他们进行互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馈”
  
  (一)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取信息的渠道
  
  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广阔平台,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不仅简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大大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时效性增强。与过去获取信息的途径相比,大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被动式地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浏览微博首页,就可以轻松获取新闻、杂志、报纸、媒体网络站等各类媒体信息和社会信息,还可以对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微博还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地域范围。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微博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聆听学生最真实的内心,及时疏导学生心中的疑问与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平等对话的桥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客体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单方面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用晦涩的说教形式向学生灌输教育内容,而教育客体只有被动地接受,主客体之间往往处于一种尊卑有别的关系中。微博的到来打破了传统中不平等的教育形式,不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都是信息的发起人,有平等的话语权。教育主体尊重教育客体自由表达和选择的权利,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平等地、积极地进行对话,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桥梁,拉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拓宽主客体之间的思维局限。教育主体还可以借助微博平台,了解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针对教育客体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教学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原有的信息传播途径如报纸、广播、图书馆等大大耗费了教育主体获取信息的时间,满足不了教育主体及时、轻松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的需求,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不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而微博的广泛应用,大大便捷了教育工作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只要浏览微博主页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动态,在微博搜索中也可以查询报纸、广播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报道。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借助微博平台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发布学校下达的相关信息,学生也可以及时接收与反馈信息,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反馈”
  
  (一)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者有选择性、主导性的讲授获得,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储存的思想政治内容十分有限。“网络具有无中心、自由平等等性质,这样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性逐渐丧失,微博的产生则更进一步加快了主导性丧失的步伐”[4]。大学生通过微博获取的信息量已经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然而,微博庞大的数据库,涵盖了良莠不齐的内容,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的思想和文化,有一些思想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大肆宣扬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微博垃圾恶意地传播和扩散,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了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了冲击。
  
  (二)挑战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因素,是人们渡河的“船”,过河的“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实践、听讲座、报告、个别谈话为辅的形式进行的,对教育客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导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客体早就对这种面对面单向灌输方式产生厌恶,不爱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微博的出现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僵化的局面,以方便、快捷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目光,搜索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件、党的建设等信息省时省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利用微博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活动,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异化了教育客体的思想和行为发展
  
  微博便捷性的特点使大学生登录微博的行为无处不在。只要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电脑就可以轻松登录,无需走动就可以自主地获取感兴趣的咨询,这种虚拟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但是大学生分辨力与自控能力较弱,他们认为微博无所不能,只要上微博,加关注,便能知晓天下事,不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沉溺于微博的虚拟世界,不认真听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错失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邢全超,袁萌。从心理分析视角谈微博带来的社会问题[J].教研探索,2011,(11):50.
  
  [2]鲍婕。微博的受众心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丁西省。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与新途径探析[J].前沿,2012,(5):147-148.
  
  [4]金永淼。“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职业探索与研究,2011,(3):52-56.
  
  [5]郑展鸿,卢瑞扬。微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38-39.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相关文章:

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08-18

微博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困境与路径探析08-17

《孟子》的位商思想探析08-11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08-07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08-11

艺术类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08-17

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08-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08-1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