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中年级“段”的训练教学谈

小学中年级“段”的训练教学谈

时间:2023-02-26 10:36:5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中年级“段”的训练教学谈

  小学中年级“段”的训练教学谈
  
  ■ 李雪梅
  
  “文章有四法:一曰章法,二曰股法,三曰句法,四曰字法。四法明而文始有规矩矣。四法中,章法最重,股法次之,句法字法又次之。”
  
  ——清《读书作文谱》
  
  “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
  
  一、知——树立“段”不可少的教学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主要侧重段的训练,高年级更多关注篇章的训练。中年级“段”的训练作为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和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要桥梁,在当前阅读课堂中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仅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中提及“重要段落”。这样的淡化,也许是为了回避过去在段落教学中存在的繁琐分析和僵化模式的弊端。但笔者认为,即便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对于段落训练也不可能完全回避。我们要明确的不是还要不要进行段落教学的问题,而是怎样进行段落教学的问题。
  
  思过去,过去段的训练的弊端需要反思:一是段落教学的落脚点不清:为什么要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些问题老师们不是没想过,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并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教学中。二是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但很多情况下为了赶进度,教师往往等不到学生深入思考就把结论端给学生了,压缩了学生思维的行程,压抑了学生阅读的体验。
  
  看当下,当下段的训练的问题依然严峻:一些阅读课上教师没有学段教学的着力点,或是断章取义地理解词句,或是模模糊糊地读悟篇章;习作课上教师多靠范文引路,没有进行如何把重点段写具体的指导,学生习作犹如记流水账,没有重要部分的详写,更不知道要怎么写。
  
  望明天,明天段的训练的智慧源于实践:树立了突出段的训练的目标意识,明确了“段”不可少,且需更灵活、更适度地进行段的教学,我们一定能用在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去填补课标在学段目标上的留白。
  
  二、行——段的训练的几个有效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非要说出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最佳的,恐怕有失偏颇。但是针对段的训练的一些误区,根据段落教学的一般规律,可以理出几点较为适用、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宜依文精选,忌逢课必练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构建段的教学序列、在具体课文的教学中选准语段,是进行“段”的有效训练的前提。既要强化段的训练意识,但又不能面面俱到。根据文本特点,选准典型的语段,才能突出训练重点。切忌“逢课必分段”“各段齐用力”“从头至尾逐段教”。
  
  如何选择典型段落呢?
  
  一可选择语言表达有特色的段落。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着眼于那些凸现文本表达特色的或具有某种规律性的鲜明的语言现象,如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研究“怎么写”的问题。如鄂教版四上《检阅》一课的第六自然段由一连五个问句组成,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的陌生化的语言特点,这样的段落既新颖又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时可作为重点突破。
  
  二可着眼构段方式有特点的段落。
  
  在教学目标上,高年级将从篇章入手,着眼全篇。为了给高年级的谋篇布局打下基础,中年级学生学习如何构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段的训练,使学生能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理清段内的各个层次,在感悟中形成较为鲜明的段式印象。(教育论文 www.fwsir.com)在中年段教材中,最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因果式、承接式等。有些段式拓展开来就是篇章的基本框式,所以在这一学段让学生掌握构段方式,不仅是构段的需要,也是为谋篇打下基础。在具体的课文中,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每篇课文的行文特征,选择一两个这样典型段式的语段,细读品味它的意义和结构,才能让学生从读中悟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对于有些段式不明显的课文则可淡化处理。
  
  (二)宜循序渐进,忌囫囵吞枣
  
  从事过中年段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有感觉:三、四年级同属于中年段,但这两个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每个年级关于段落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不一样的,体现着难易程度的层次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果只知道要对学生进行段落的教学,而不考虑到年级的差异,就会使得段落教学不分层次,训练不讲序列,甚至三年级一上来就让学生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三、四年级一个样,显然是不合理的。
  
  既然一口也吃不成个大胖子,何不依据学生的年级和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分级把握目标,有序地进行教学呢?
  
  三年级重点是自然段的训练,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抓住两个点,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让学生在了解几种基本段式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承接”(侧重于“言之有序”的训练)和“总分”(侧重于“言之有物”的训练)两种重点段式的结构规律,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中年级前期由于把重点放在句子和段的关系上,着重对段落中句子的分析和综合上,因而只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理清课文层次即可。
  
  四年级要巩固自然段的训练,着力逻辑段的训练,渗透篇章训练,特别要弄清段与段、段与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到中年段后期要把段的训练放在段与段的关系上,要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段落层次和概括大意的有关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连缀意义的方法,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
  
  (三)宜及时导法,忌盲目练习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每教师要求学生简单地概括一段话或整篇课文的大意时,教师总会遭遇“冷场”,学生总要几番“纠结”。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只做了“提问”这件事,而没有伴随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及时的“提示”和“提炼”,学生就只能盲目应答了。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和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来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比如,对事情要素的提取:记事的段落中要关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对人物特点的提取:写人段落中这个人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特点等等。
  
  二来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用通顺、简洁、完整的语言将这些主要信息归纳出来。还有诸如找中心句、先示范例举某几段落大意再让学生模仿概括其余段落大意等具体方式。
  
  同样,在感悟段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改进教法、优化流程,帮助学生准确地理清句子之间的联系,明晰地把握整段的构段特点,清楚地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例如教学鄂教版三上《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时,在逐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引读第一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学生分组朗读关于“大小”和“形状”的句子,通过这样“总分式”的读,让学生体验总分段式的特点。接下来安排仿写,教师亦要在仿写句子、连句成段的基础上再回扣上“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一个总括的句子。
  
  总分段式的特点就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鲜明起来。这样让学生在解段和构段之间走上一个来回,远比整段内容学完后再单独抛出一个问题要事半功倍得多。
  
  (四)宜读写结合,忌光说不写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表达,段的表达是篇章表达不可逾越的阶段。在理解了段“意”,掌握了段“式”之后,教师要当堂创设情境,鼓励、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这种段落结构,运用于表达练习,或进行仿写,或进行创写。这是中年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这样的“写”应当堂进行,应在当下的情境中进行。这是由语用训练的适时性和情境性决定的。因此,教师从备课时就要考虑如何设计才能使“读写结合”更为有效。
  
  1. 从练习内容考虑——既要结合文内又要拓展文外
  
  文内即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随文练笔。因为它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且随文练笔不同于单元习作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简单而实用。如鄂教版四下《秦兵马俑》一课中的第八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无论从构段方式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有特点,特别是“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这组排比句式,值得学生练习运用。教师抓住这一读写契合点进行小练笔:“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既回归了文本,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了兵马俑的栩栩如生,又对这一总分结构的段落进行了拓展运用,可谓一举两得。
  
  文外即根据课文里“段”的学习进行课外内容拓展的小练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语言规律及时运用到课外生活中。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消化,使典型段落的表达方法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 从练习效度考虑——既要挖掘广度又要设计梯度
  
  广度即训练范围要广泛。中年级教材中涉及的构段形式并不单一,有多种构段方式。有时可进行用不同构段方式写不同内容的训练,有时可进行用不同构段方式写同一内容的训练,有时还可进行用同一构段方式写不同内容的训练。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便于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各种构段形式,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总分式构段方式在教材中频繁出现,但每次涉及的写作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以鄂教版第五册教材为例,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总分式段落是描写各种不同声音的;第四单元《罗马速写》的总分式段落是写景的;第六单元《“我喜欢昆虫”》中的总分式段落是写具体的小事的……所以在进行相关练习时,要考虑训练的广度,学生能运用总分结构的段式写出不同的内容来,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类文章的写作打下基础。
  
  梯度即训练要由易到难。所有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设计好梯度,由简到繁,由基本到综合。
  
  3. 从练习主体考虑——既要关注全面又要考虑分层
  
  全面即关注全体学生,这是有效练习的保证。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性练习,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整体参与中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达到高效的训练。
  
  分层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进行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通过分层练习,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习得需要。如教学《山茶花》第一部分,语言训练点较多。教师可设计分层练习:可以用上文中的词学写一两个精彩的比喻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段话,学着从“色”和“形”两个方面描写一种你喜爱的花……教师设计练习时,从不同学生的能力出发,重在练习的质,而非练习的量。这样,为每个孩子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个孩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思——段的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且行且思,段的训练在实践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段的训练一定要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段与篇的联系,要防止孤立地进行段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盯住课文的某一段或某几个段,而是要将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 要从内容入手,不要从形式入手。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从理解内容当中去领会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领会段的表达方式。不要过早地教给学生概念性的东西,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教学中是存在的,应当避免。
  
  3. 要从教学实际和课文自身特点出发,讲求实效,不要程式化。比如划分课文段落,该分的则分,不该分的则不分,不搞一刀切。
  
  4. 要扎扎实实,不要急于求成。中年级只是侧重段的训练,并不是段的训练的完结,到了高年级还要继续进行训练。段的训练搞得扎实,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年级“段”的训练不是机械的程式化训练,它有丰富的内涵、整体性较强的过程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我们只有进行目标切实、方法多样的训练,才能使段的训练真正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让中年级的教学在低、高年段之间发挥好“架桥铺路,顺利过渡”的作用。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小学中年级“段”的训练教学谈】相关文章:

试谈中年级自然教学中的对比实验08-07

谈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做法和体会08-17

试谈小学中年级人物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08-14

素描——小学中年级习作训练的有效形式08-15

谈训练结构08-17

实验教学技能训练例谈08-07

谈训练结构_英语教学论文08-12

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训练08-17

谈中年级美术课使用颜料作画的教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