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

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

时间:2022-05-02 13:15:09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

  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
  
  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蒋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幼儿可塑性强,情感富有易变性、冲动性,随着幼儿经验的发展,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提高,其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等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尤为关键的是,幼儿情感的发展在幼儿个性的形成里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情感目标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目标,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纵观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最易忽视情感目标的落实。在设计时会有情感目标意识,但也都是确立一些很笼统的情感目标,如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在合作中获得快乐的情感,等等。而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的落实,心中有时虽然有情感目标的落实意识,但往往之后将其抛之脑后,或是逐渐淡化,很难将情感目标在活动中真正落实。
  
  一、教学案例
  
  实录一:大班散文《找家》
  
  活动目标:
  
  1.感受家的美,理解散文内容和“家”的涵义。
  
  2.尝试运用散文中的句式进行创编。
  
  3.体验家的温暖,激发幼儿爱家、爱国的情感。
  
  活动中,教师首先以“你们有没有家?你们的家在哪里?”导入本次活动,然后教师围绕散文的内容,借助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散文中的内容,如提问:“你们想给小鱼/小鸟/石榴找家吗?”“什么是小鱼/小鸟/石榴的家?”……接着教师又激发幼儿尝试根据散文的句式大胆创编:“你们还能帮谁找家?他们的家在哪里?”……当幼儿能分组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散文时,教师就以分享创编后的散文结束了整个教学活动。
  
  实录二:中班故事《老爷爷的帽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爷爷与小鸟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师以“帽子”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配合插图先讲述故事第一段,即老爷爷将自己的帽子给小鸟做家。幼儿配合教师的提问能回答出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小鸟的家怎么没有了?老爷爷做了一件什么事?”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故事情节,提出“老爷爷生病了,没有坚持每天去看望小鸟,小鸟会怎么做?老爷爷最后病好了吗”。在结束环节中,教师简单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然后草草收尾,结束了整个教学。
  
  一、案例分析
  
  在“找家”活动中,教师始终围绕着散文诗歌的理解和创编开展活动,教师认为只要幼儿能掌握散文并会复述和创编,就算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但在此活动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感受家的温暖和激发幼儿爱家和爱国的情感,教师却未将这进一步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幼儿。
  
  故事《老爷爷的帽子》主要体现的是爱的象征,故事中的老爷爷共有两顶帽子:第一顶是他自己的帽子,他把它送给了小鸟,表示他对小鸟的爱;第二顶是小鸟用羽毛做成的帽子,表示小鸟对老爷爷的爱。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引导幼儿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形象的“爱心”教育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开展话题的延伸讨论,因此预设的第三个情感目标也未完成。
  
  反思以上的教学活动,为什么两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未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解读教材不够,挖掘内涵不深
  
  教师应该走进教材,仔细揣摩编者的用意,学会在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立意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师准确把握目标的基础,若要让教材成为一种活性因素,首先要在教师的生命体中活起来,将其同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
  
  面对品种繁多的教材,教师也会迷惑,当你略读时,似乎感觉内容很简单,主题思想很明确,很容易设计。但是,往往在这些教材中还隐含着深一层的意义,如果教师不去认真、细致地吃透教材,往往会找不准真正的情感内涵。例如:故事《微笑》描述的是许多动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了别人,可是小蜗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最后,它将自己真诚的微笑传递给朋友们,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故事所传达的情感是告诉人们“微笑”能在人们伤心或难过的时候带给大家心灵上的温暖和关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告诉我们应该多对身边的人微笑,关注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关怀和沟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只停留于教材表面,片面地理解为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应该像小兔子和大象等动物那样用自己的本领去帮助别人,而没有深入地挖掘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传达出的情感内涵。
  
  (二)忽视情感目标,蜻蜓点水而过
  
  大多数教师认为认知和能力目标大于情感目标,因此在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会以前两方面为教学重难点,殊不知情感目标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目标。正由于教师的理解失误,教案的构思和设计便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传递,实际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只不过是形同虚设。
  
  教师面对语言活动中的故事,通常认为当讲述完故事,整个活动的中心思想也点出来了,活动也就可以结束了。例如,故事《爱跺脚的小老鼠》讲述的是一只骄傲自大的小老鼠的经历,教师预设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谦虚、不骄不躁的品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递情感信息时,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老鼠吗?为什么?”幼儿回答:“不喜欢,因为小老鼠太骄傲了!”然后教师小结:“对了,我们以后可不能学习小老鼠骄傲自大!”活动就结束了。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再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引导幼儿,问问他们:“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然后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让幼儿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幼儿的情感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中得到有效的延伸,语言表达得到适当的发展。
  
  因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情感因素及其变化的脉络理解越清晰,挖掘越深刻,才能准确地体现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涵,才能自觉地加以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为幼儿有效地营造欣赏作品的情感氛围。
  
  三、措施
  
  有效途径的学习与研究后,对如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实践。通过一年多的语言教学探索,我逐渐做到心中有目标,环节践目标,行为化目标,并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与提炼。
  
  为了以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我通过寻求全园教师的帮助,实施了以下措施。
  
  (一)领会教育理念,注重情感目标
  
  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即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人作为完整的教育对象,致力于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追求。因此教师在制定三维度目标时必须准确把握教学活动中的情感目标,只有确定了情感目标才能通过设计具体教学环节落实目标。
  
  (二)把握教材内涵,突显情感价值
  
  当教师拿到教材时不妨自问:这是给教师的教材,还是给幼儿的教材?如何才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自己受教育,受作品感染的过程。通过学习语言活动,我们能体味到更多幼儿的主观感受、内心情感以及个人体会。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幼儿在情感上与故事或者散文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这也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只有深挖教材,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里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被情感打动,才能用教学内容蕴涵的情感打动幼儿、感染幼儿。
  
  (三)优化教学情境,传递情感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知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此外,音乐是一门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艺术。它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丰富的美感,并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如果能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幼儿感受这种感情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
  
  (四)基于幼儿本位,立足情感体验
  
  1.言语传情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知道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情感目标的体验并不能靠自己完成,幼儿对一则故事或文学作品的第一感受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的口述。这就意味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必须发挥语言的传情作用。教学中,充满感情的语言、语调与作品的结合,便创设出一种情感氛围。这种情感氛围会激活幼儿思维,让幼儿产生期待。当他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作品。这样的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还能传情,从而使课堂教学获得科学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2.角色扮演法。幼儿接受作品丰富内涵的过程,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与他们的知、情、意、行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如大班语言活动“会想办法的乌龟”,教师可以在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后,引导他们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通过设计角色表演环节,透过角色扮演体验,幼儿很快会感受到大熊和乌龟的不同心情。角色的转换让幼儿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为此动情,为此感到快乐,这个过程也是幼儿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鸣的过程。
  
  3.无痕体验法。很多教师都会感觉困惑,幼儿在刚听故事时兴趣盎然,可活动最后为了点题或者提炼中心思想时,教师传统的方法是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幼儿们会立刻觉得索然无味。我们不禁反思,为何作品深刻的内涵会变得枯燥乏味。幼儿的学习从情感激发开始,以情感体验贯穿全过程,并以情感的积淀和养成为最终目标。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具有艺术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幼儿无痕体验情感目标,透过有趣的角色游戏或者经验讲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逐步形成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相关文章:

加强自主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05-01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能力论文11-02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能力论文5篇11-0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05-31

优化教学反思03-04

深化素质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7篇)09-1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通用6篇)09-26

如何体会诗歌教学中的情感03-06

长的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超长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