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

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

时间:2022-08-16 03:36:4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

  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
  
  任红梅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架起“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桥梁。
  
  一、于文本“精彩”处,仿一仿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节选的范文,不仅字斟句酌,语句精美,而且表达方式也值得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把握文本精彩之处,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对写作起始阶段的孩子来说,不但减缓了写作的坡度,还能激起其成就感,激发写作的兴趣。
  
  1.仿“经典”句式。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充实、扩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中有许多重点的句式有其独到精妙之处,不妨让低中年级的孩子来仿一仿,为写作夯实语言表达的基础。《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句有趣,充满想象,学生读来生动有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雨点的可爱之后顺势而导:“请你们也来做做小诗人,写写你们眼中的雨点吧!”孩子们模仿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下了姿态万千的雨点,对雨点的喜爱也缘于笔,孩子想象的翅膀也在笔下展开。
  
  2.仿“精妙”片段。习作的起始阶段是片段的描写。教材中许多课文它们在构段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各不相同,精彩纷呈。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分析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式,找出规律,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仿”的训练,以至构思成文。如朗读《珍珠鸟》中雏鸟外形的描写后,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再按这样的段式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雏鸟的样子有了深刻的了解,还学会了观察描写另外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
  
  3.仿“典型”课文。仿写课文就是以课文为范本,范文必须具有典型性,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寻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板块,使其触类旁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抓住语言特色挖掘文本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依据文本的表达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进行应用练习。当孩子学完《石榴》一文,了解文章状物的顺序后,我让孩子们也来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这样的仿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又有一定语言作参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孩子会写,所以丰富的语句也就跃然纸上。
  
  二、于文本“留白”处,补一补
  
  空白是作者在行文之中或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往往是“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没有写明却引人人胜,召唤读者去想象,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小语教材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内容上往往都留有艺术性空白。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个性化的填补,这不失为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时机。
  
  1.补景象描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重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突破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大胆去写,写出他们的所思所感。如《桂花雨》一文写到“桂花开得最茂盛时”的景象没有花多少笔墨,而是以一句“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笔带过。刚好时值金秋,我让学生熟读这句,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假如此时此刻,我们来到这村子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会感受到什么。在这样的语境下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仿佛置身村中,感受着桂花的香、桂花的美和桂花给人的陶醉。我想,只要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参与热情高涨,创造性被大大激活,想象力也得到了训练。
  
  2.补人物刻画。人们常说“于小见大”“细微之处方知大境界”,文本中有一些细微之处,若能有心地加以挖掘,一定会有更深的意味。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对文本的理解、主题的升华会起到推动的作用。课文《九色鹿》中当九色鹿看见有人在水中奋力挣扎,就纵身跳进河中,教学时可引导孩子们走进九色鹿的内心世界,把他此刻心里的想法补充出来。学生在这种情景之中感情喷薄,语言自然流泻而出,也进一步体会到这种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精神。
  
  3.补事件叙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每篇都翔实具体,大都为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把一些事情写得较为简略,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大做文章,让隐没的部分充实丰满起来,以帮助学生在练笔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语言。还是以《九色鹿》为例,当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愤填膺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当个小作家给故事加上精彩的结尾。学生兴致盎然,不仅给课文加上了更为具体、鲜活、生动的结尾,还对其蕴含的人文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于文本“发散”处,练一练
  
  文本通过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展示丰富的意蕴。文本所蕴含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或思维发散点,往往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好的语言实践切入点。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隐没的部分显现出来,略写的部分更为翔实,让相关的知识得以链接,拓展文本空间,拓宽理解背景,以加深感知。
  
  1.练画面浮想。教材中许多地方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细微处,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天空,于小见大,进行相关的画面想象,使文本更丰满立体。《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中,当教学至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顺着课文这根“藤”,学生思绪万千,在小练笔中感受着火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从而也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这样一位英雄的形象就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
  
  2.练故事延续。教材中许多课文在内容安排上都言虽尽意未止,结尾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也是练笔的好抓手,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故事,深化文本的主旨,更好地让文本的思想化为学生的体验。在教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认为仅让学生明白这些还不够,于是又出示课文插图,并引导学生想象:有一天,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小红马……故事又是如何展开的呢,请你们也来当当小作家把故事编下去。孩子们由于学习兴趣高涨,顺着课文中故事情节展开了新故事的构思。故事中的小骆驼是那么自信,而小红马也由此变得谦虚起来了,他深深地体会到:不可以貌取人,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而应看其价值和功用。孩子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人文教育。
  
  教材是蕴藏着丰富习作资源的“矿藏”,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这一重要渠道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话“宝藏”,扩大学生写话空间,激发其习作热情,为学生营造一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张开创作的翅膀自由翱翔。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溧阳市骨干教师。

【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深入挖掘教材构建精彩课堂08-24

宝藏作文05-26

挖掘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 --低段语文教学小得04-10

公路拓宽施工测量方案08-24

拓宽外侨工作思路08-24

我的宝藏作文05-05

找“宝藏”作文11-07

心中的宝藏作文05-12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08-23

这是宝藏吗作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