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中学语文选修课授课理念的三大转变

中学语文选修课授课理念的三大转变

时间:2023-02-26 21:24:5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选修课授课理念的三大转变

  中学语文选修课授课理念的三大转变
  
  曹剑锋,贾小华
  
  (益阳市一中,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语文选修课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选修教材包括上级教育部门制定的选修教材以及各所学校的校本教材。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授课理念上必须实现三大转变。即:上课内容,应该由教师制定上课内容转变为经学生提出师生共同确定上课内容;教材处理,教师应该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完教材而不是老师教完教材;教学方式,应该做到教师的学习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
  
  关键词:选修课;观念转变;上课内容;教材处理;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09-02
  
  作者简介:曹剑锋(1978- ),男,湖南益阳人,中学一级,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湖南自从2007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选修课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便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的新课程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建设尤为如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开设语文必修课的同时,还设置了一定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功能上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设的选修课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二是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强化语文的应用能力,例如:《文章写作与修改》、《新闻评述》;三是注重思维的开发与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在这些选修课程之外,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都开设了一定的校本选修课,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大胆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我们考察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选修课的上课,却发现在不少的学校都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无论是处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编订的选修教材,还是处理自己学校编订的校本教材,老师们都存在一定的授课困惑。虽然说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但是,一些选修教材授课的基本原则还是要把握,如果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那样不但了无新意,也失去了高中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各校开设迥异,但是,上好语文选修课,除了要求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教学班级的重组(即改常规的行政教学班为走班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授课理念的转变。通过我校语文选修课的开设现状研究,我认为,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一上课内容,应该由教师制定上课内容转变为经学生提出师生共同确定上课内容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是语文老师应该首先考虑好的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学的内容就是行军打仗的粮草,非得先有规划才行。传统的部颁教材,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会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其授课内容,非但学生没有确定上课的权利,连老师也不可能真正获得。于是在语文试卷的指挥下,语文选修课要么上成了必修课,要么就成了一种摆设。几乎无人问津。
  
  以近三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为例。2010年湖南卷的第六大题选做题考查的分别是外国小说和新闻评论,2011年考查的是新闻评论和文化经典研读。2012年考查的分别是外国小说和新闻评论,而在新闻评论中加入了新闻标题拟题的考查。因此,与这些内容相关的选修课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上成必修课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还会影响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授课。但是,有些课程,比如《文章写作与修改》,基本是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师生在选修课上实际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对于那些看似是由我们自己决定上课内容的选修课,师生之间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行使这样一项弥足珍贵的权利,尤其是学校和老师,一般情况下可能也会稍微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但是,更多的是在行使学校这一份难得的权利。在设置选修课的内容时,一般是不会去考虑学生的需求的,而是会从两个基本点出发:一是考虑高考的需求,二是考虑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对学生的需求似乎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一来,便会开设出来许多看是叫好但是不叫座的选修课程。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和选修课开设的初衷相违背的。要想改变选修课的授课现实中面临的尴尬,最好的办法是在确定选修课课程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设置选修课课程,尤其是确定选修课上课内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在民主、和谐、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选修课的上课内容。
  
  二教材处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完教材而不是老师教完教材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容量大。试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为例。这本选修教材因为涉及到诗歌赏析和文言文阅读2个高考的考点,在教学的实践中,不少老师都是把它当成必修教材处理。但是如果当必修教材处理,面面俱到地讲,一课一课地学,难度实在是太大。因为这本教材一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加起来,这本书大约选取了100篇作品,实际上它就是一部微型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能讲完的。
  
  除了指定的选修教材之外,各个学校自己开设的选修课在上课时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受常规教学的制约,学校在校本类选修教材的开课时间上是无法做到充裕的,从我所走访的一些学校来看,一般是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全校或者全年级按照走班制的形式进行校本教材的学习,这样,对老师们处理教材的能力方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面对丰富多彩的选修教材,我们一定要在明确选修教材的作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在选修教材的《致同学们》部分,其实已经强调了语文选修教材的使用原则:“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和必修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更加放开思路,发展个性,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几个平台,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这样,你的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为你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从中,我们不难读出,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都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对于选修教材尤其应该这样定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应该把完成教材的教学摆在第一位,而应该是把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摆在第一位。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不过是一个个例子而已”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明确这一理念。师生都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千万不能够成为教材的奴隶。因此,日常的教学中,哪些课文应该精讲,哪些课文应该抓住其中的一两个要点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哪些课文又可以一笔带过,教师都应该仔细琢磨,得出结论。选修教材的使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唯有教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才是正道!
  
  三教学方式,应该做到教师的学习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
  
  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是展示语文教师教学艺术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舞台。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受高考的影响,师生都有一点带着脚镣跳舞的感觉,不是很放得开,但是语文的选修课少了不少高考的压力,因此师生双方都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教与学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
  
  但是,选修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一是把选修课上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纯学术课。不少老师在处理选修教材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拓展,这样,选修课便在内容上会更加深化,教师上课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学术倾向。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课堂会不自觉地变成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方法系列讲座,教学《语言文字应用》则大讲古文字知识,这样处理教材实际上违背了选修课开设宗旨,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回潮,是与语文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二是在处理教材时出现一种与上一种过“实”做法截然不同的做法,那就是处理得过“虚”。课堂形式活泼,但是学生过后收效寥寥,基本没有学到什么实际管用的知识与方法。
  
  因此,在选修课的上课中,教师一定要将学习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在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已经得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尤其是围绕选修课开设的几个原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就一定会发挥其作用,并且得到不断完善。

【中学语文选修课授课理念的三大转变】相关文章:

命运大转变08-24

由幻想到现实的伟大转变08-17

授课教学反思08-2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大学选修课心得03-16

语文三年级授课教案01-09

徐海授课经典语录08-13

名师授课听课心得08-14

网络授课教学反思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