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浅谈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

浅谈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

时间:2023-02-26 21:24:5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

  任重道远破冰远航——浅谈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
  
  王芳
  
  (益阳市一中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高中选修课多样化建设,是自2003年新课改以来重新提起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虽然在全国各地的精英高中已经有成功开课的范例,但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气候。基于选修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其兴趣爱好的拓展与提升等特点,选修课多样化的推行势在必行。但要将选修课的多样化推进到每一所普通高中,存在种种现实困境,包括认识不清、经费短缺、师资薄弱、生源基础较差、研究体系不健全、学藉管理与评价体制难以建立等,只有突破这些困难,才能真正实现选修课多样化在普通高中的普遍开展,并有更远大的前景。
  
  关键词: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现实困境;未来出路;后果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11-03
  
  作者简介:王芳(1977- ),女,湖南益阳人,中学一级,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选修课的理念源自于美国,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由于其具有“教学在班额统一性运作为基础的情况下,以更小的单位集中教育资源,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的独特属性,以及通过实践对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慢慢为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所熟知,并引进加以运用。资料显示,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已经引进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
  
  然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教育的道路曲折多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一度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学生成了教育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这种教育基本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其不能得到更全面自由的发展。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课程“选修”概念再一次植入到课程改革中,至于其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受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固有因素影响而正式成文地提出选修课将运用于高中阶段,应始于2003年,后经过一些师资力量强大的精英高中的实验,最后促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选修课的政策: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探索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
  
  那么,在精英高中已基本形成模式的情况下,多样化的选修课要在普通高中推广下去,还存在哪些困难?多样化的选修课怎样在普通高中全面铺开并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旦形成规模,它又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现实困境
  
  毋庸置疑,多样化的选修课在普通高中的开设,存在着种种现实的困难,这些困难直接阻碍了选修课的发展,是选修课多样化推行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选修课多样化的本质认识不清,是导致选修课无法真正走进高中教育的思想根源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规定了必修课和限定的选修课的教学科目,2003年进行新课改试验以来,选修的内容也是被规定了的,与必修从操作模式上来比,几乎没有差别。因为其尴尬的位置,这一部分选修被称为了选修Ⅰ,而由学校自主研发并执行的被称为选修Ⅱ,从此名称可看出,选修的真正理念并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它只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用来应付新课改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选修课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保障人才培养多样性的需要,是教育民主化进而影响社会民主化的教学制度创新”,“选修课的设置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落实多样性的选修课,才是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认识到多样化的选修课开设并不是为了应付,而是真正满足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需要,才能从根源解决消极应对的问题,才能积极地去开发课程,创造多样化发展的局面。普通高中的学生更不是以学业成绩见长,故而也更为迫切地需要多样性选修理念的植入以激发其各方面的潜能。
  
  2.对多样性选修课的经费投入太缺乏,是导致选修课无法在高中教育中广泛推行的现实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多样性选修课程的开设,既然将凝聚大量研发者的智慧与体力,也就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力量,一者为实验中所需要的教具经费,一者为发放给研发者的耗时耗力补偿,一者为选修课的招生费用。而现实情况是,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本来就相对短缺,此点可参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一文,必修与选修Ⅰ的模块教学形式,因有其统一且完善的执行与评价体制而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教学资源,这样自然就会缩减对选修Ⅱ的投入。选修的教育经费投入太少,便会导致教学硬件落后,高水平师资无法集中,优秀生源短缺,选修课多样化开展的理念就无法以最好的形式展现,这样,选修Ⅱ的推行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3.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研究性、拓展性与创新性人才,是选修课多样化建设的硬伤
  
  与精英高中老师队伍结构相同的是,普通高中老师也分为三个层次:中老年教师、壮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不同的是,其所占的比例与知识层面有巨大差别。相比之下,同为中老年教师层,精英高中的中老年教师在原有教育体制的严格要求下,大部分毕业于各大高校,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修养,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面对新生事物,他们多年的素养决定了他们的挑战欲有了用武之地,而普通高中的中老年教师,由于青年时毕业院校的狭隘性,自身学问修养与人生追求的定位普遍相对较低,这使他们大部分处于疲软的老化状态;精英高中的壮年层,由于残酷的竞争,而大部分进行了专业化的再学习,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科研能力,而普通高中的壮年层,虽然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多属近十年学校扩招后各地外调而来,虽然一样优秀,但由于来到新的地方疲于生活与工作的种种应付,也已对科研一事失去了部分热情;至于精英高中的青年层,则多数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本来就是某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研究力极强者,普通高中的青年层,初来乍到,学习上好课,便是头等大事,根本没有时间去用心钻研(具体数据见本课题调查报告《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建设调查与研究》一文)。
  
  教师的素养,是选修课多样化推行的关键。以上因素直接影响了普通高中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能力,阻碍了选修课多样化的建设步伐。
  
  4.普通高中学生眼界欠开阔,选课欠理性,是选修课多样化建设推行过程中的难点
  
  由于地域与个人成长特点,普通高中学生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们的知识面,大部分仅限于书本,学生与家长甚至老师概念中的高考,便是高中生活的全部目的,一切与高考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科目学习,即使趣味盎然,一样会难以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选修课多样化建设中的科目设置,就出现了重理轻文,重动脑轻动手,重学问轻生活的倾向。
  
  据1 000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将选择所学内容的选项中,设有A、文学与艺术鉴赏;B、哲学探源;C、生活中的物理;D、生活中的化学与生物;E、音乐与国画选修;F、手工制作;G、园艺;H、我的厨房;I、人际交往与礼仪;J、机器人与计算机。其中,A占5%,B占0.2%,C占23%,D占26%,E占5%,F占2%,G占1%,H占0.3%,I占10%,J占23%,其它是不愿意开设选修课,其理由是“怕耽误了其高中的必修学业,兴趣不能当饭吃”。从此数据与原因可以看出,大部分动手和理论性的学科,即使很有意思,也无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清楚地说明了高考的引导性作用,这一思想与学生的眼界有着必然的联系。
  
  5.普通高中研究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多样化选修课程内容的无序性
  
  选修Ⅱ的开设,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因为思想认识不深刻,教师研究不给力,体系不健全,所以就没有统一的部署,于是出现了即使在学校内部也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更妄谈区域间的资源组合,这就直接影响到多样化选修课在课程内容上呈现出的无序性,推行起来,自然便举步维艰了。
  
  6.普通高中选修课学分认定的可活动性,存在学藉管理混乱,评价体制无法建立的通病
  
  课程的开设与推广,如果失去了评价体制,就失去了动力。由于选修课在实验阶段,其执行理念是先在一部分学生中展开,再慢慢推广,再到普及。这就导致了学藉管理的混乱,使得学分制在这一部分学生身上不太好展开,不统一,其评分就失去了意义。比如,同样考北京大学,没有参加选修实验的学生,是以其必修与选修Ⅰ的知识作为考点,分数全国统一,那么,针对学习过选修的学生,又以什么作为考查的依据?如果与没有选修的学生一样以考分为标准,那么,选修的评价就没有了意义;如果不一样,又该怎么样才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公平公正的比较?
  
  另外,一旦评价体制建立健全,以老师的评分为将学生送入高校的标准,对老师素质的要求也必然相应大大提高。问题又回到了前面。
  
  总之,选修课的多样化建设要在普通高中全面铺开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成长,困难重重。但是,针对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也并不是做不到的事,以下便来谈谈选修多样化力争走出精英教育怪圈后的未来出路。
  
  二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未来出路
  
  1.建立健全评价基制
  
  学习美国已经执行多年的选修课评价体制,或者借鉴完全成熟的高校选修课录用制度,结合我国高中教育的国情,通过建立健全选修课评价机制,争取在高校录用中渐占一定考分比重,或者取而代之。在“高考就是王道”“高考是检验成绩的唯一标准”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诟病后,各大高校以“自主招生”为名,实行了对特殊性人才的自主选拔。可见,选修课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爱好,发挥学生特长的教学,与高校培养全面但更能专业的人才的宗旨不谋而合。
  
  只要建立起一种完善的选修课评价制度,才有可能促进多样化的选修课广泛地推广开来,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目的。
  
  2.强调校长负责制
  
  “校长应当是职业教育家,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从事的是教育,是应当远离权力圈的。”“校长们不要叹什么人才流失,第一要有勇气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的素质配不配谈留人,其次是要有胸襟,要让教师生活得比自己好,设法让一流的教师过上一流的生活。”强调校长作为学术研究领导与财政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校长对选修的认识深度,强调校长的改革精神,强调校长先接受选修课多样化建设思想的培训,并以选修课多样化的建设成果作为对校长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完善校长评价制度,是选修课多样化在普通高中推行下去的政策手段。
  
  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既然教师的素质有高下之分,那么,对教师队伍多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将选修课建设中的成就作为教师评价制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将选修课开发执行的能力,纳入到教师的业绩,与其待遇直接挂钩,不失为一个强制而有效的手段。同时,开发并执行多样化的选修课,也将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感。
  
  4.强调内容选择的多样性
  
  在选修内容的选择上,个性化、生活化、实用化的选修课,最为贴近学生内心需求,系统有序地开发各种科目,让学生的选择更多元,更开放,是多样化精神的实质表现。这样,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且自由开放的课堂,成了新课改精神的真正展示区。一旦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程评价结合起来,就能产生最有益的效果。
  
  5.注意课程开展的分层性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要求,注重分层,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尊重。不能对所有的学校,从一开始就有完全统一的要求,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靴,分步骤有计划的推行,是开设好选修的第一步;注重区域间的合作,注重资源的整合,是选修课多样性克服在普通高中铺开的种种困难的必要手段,通过整合后有选择地选取学生需要的科目进行教学,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6.尊重选修课研发的开放性
  
  既然存在着多样性,就说明,选修课不是死的,它是流动的,是变化的,已经编好的教材可以不断修改补充,没有编写的,一旦发现好的领域与热点,就去研究开发。及时有效地将社会生活与课堂学习结合,对于拓展学生眼界,很有好处。
  
  以上几点,是针对现实困境而提出的。一旦做好了这些,普通高中多样化的选修课又将走向何方呢?
  
  三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执行结果预想
  
  1.教学效果明显,教师管理、学生思想与心理高度配合。化一贯形式单一的课程模式为多样化的模式,课堂在哪里都能进行,这样,就将改革真正深入到了教学中,实现了真正的探索。
  
  2.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自己爱学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强动手与动脑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课堂成了探究未知的地方,也成了学生的乐园。
  
  3.教师积极性高,创造力强,发挥主观能动性。原本已经偃旗息鼓的人生,开始有了挑战,本以为除了教授课本知识,那些已经翻来覆去教了很多遍或者将要翻来覆去教很多遍的课本里,再不会有新东西,本来以为价值已如此平淡的人生,忽然开始出现种种未知。新的局面出现了。
  
  4.校长对学校资源的发现和重组变成了真正的行动。在校长负责制的评价体制监督下,校长将财政、科研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结合起来。有政策的指引,推行竞争里发展,表现中竞争,将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多样化建设推向更开阔的境地,不再是一个设想。
  
  5.对选修价值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选修课不再仅仅是课程,而是指引学生健康自由、多元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21世纪的中国,社会对多元化开放型人才的渴望,使选修课走向多样化,走向普通高中,是教育中一种切实可行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教育的执行者而言,这既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也是一种光荣的使命,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破冰方可远航。
  
  参考文献:
  
  [1] 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浅谈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相关文章:

关于社区教育论文: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08-28

税收筹划在中国:困境与出路08-06

税收筹划在中国:困境与出路08-07

税收筹划在中国:困境与出路08-07

税收筹划在中国:困境与出路08-07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08-13

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08-05

论前期物业管理的困境出路与对策08-05

浅谈企业公会维权的困境及对策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