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浅谈“学案助学法”的理论与模式

浅谈“学案助学法”的理论与模式

时间:2022-08-17 04:24:21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学案助学法”的理论与模式

  浅谈“学案助学法”的理论与模式
  
  河南省鹤壁市第二中学 李伟华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实现不了“不教”的最终蓝图。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之后无数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讨论和实验,创建了很多教学模式,但都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是教学的最基本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别人无法代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反过来,学生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下,我们尝试用“学案助学法”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服务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案助学法”中“学案”顾名思义,即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助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时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导思、导读、导练。
  
  我们“学案助学法”中“学案”的设计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内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其中前四个内容是对本节课的一个统领,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关键是在“学习过程”这一项中要体现教与学的全过程,它分四步进行:一、定向诱导;二、自学探究;三、讨论解疑;四、反馈总结。
  
  一、定向诱导实际上就是以前我们所说的引入或导入,它是学习新课内容的进入桥梁,定向诱导的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强,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也就会好。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构思也不容忽视。
  
  二、自学探究部分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学的过程,它实际上就是对具体学习内容的自学提纲,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一定的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学过程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讨论解疑是学生对“自学探究”后的一种深化学习,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讨论时可以将前后左右4个同学组成一个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的疑难问题。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如不会,则由教师适当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解答。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讨论解疑”这个环节上,除了可以针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拔高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便达到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反馈总结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强化练习和诊断,这是学案助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由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练习题尽量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对于共性的难题要精讲,精讲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根据练习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实践证明:“学案助学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浅谈“学案助学法”的理论与模式】相关文章:

“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08-24

浅谈作文教学法08-20

浅谈班级管理论文08-23

浅谈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08-24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法08-23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08-20

浅谈美术学案教学的实践和探索08-18

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08-24

浅析互动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施08-26

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模式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