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体育论文>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时间:2022-08-17 15:25:30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文/杨青山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以往体育概念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与归纳,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体育概念的中心词(亦称本质)定义得过大,有必要对其重新审视。结合体育这一现象的产生以及当代体育的发展情况对体育的概念与本质进行再定义。
  
  关键词:体育;概念;身心活动
  
  当前我国关于体育的概念或本质这一问题尚处于争论状态,没能准确地给体育下一个定义,多年来它一直是困扰体育界的一个难题。致使体育概念难以定义的原因,笔者分析有:从纵向时间的角度来分析,体育这一历史现象诞生多年,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横向跨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这一社会现象所涵盖的内容较广,包含的运动项目偏多,且规律难寻。
  
  在笔者看来,体育的概念应该能概括体育诸现象的本质属性,能够反映当前我国对体育的认知水平,能够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概念的问题是事关体育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的问题,绝非文字游戏。
  
  一、研究体育概念的意义
  
  体育概念研究的相对滞后以及体育无概念这一社会现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会放任体育发展的,使一些运动项目发展超出体育运动的范围,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另外,体育无概念也会拘束一部分运动项目的诞生与发展,不利于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
  
  体育概念的研究,有利于历史地、发展地认识体育,能提高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促进本学科建设,能不断丰富体育概念的内涵,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扩大体育的影响,有利于国际体育学术交流。
  
  二、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我国相对集中地对体育概念进行研究大体有三次:第一次大讨论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探讨了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第二次大讨论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重点探讨了体育与文化的关系;第三次则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重点探讨了体育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问题。2000年后由于体育课程改革等研究热点的兴起,体育概念这一问题几乎没有学者再进行研究,处于停滞及放任状态。
  
  三、以往对体育概念研究的困惑
  
  当前我国对于体育概念研究的学者较多,在专著与期刊中公开发表自身观点的专家与学者也较多,其中对体育概念研究起到促进作用,笔者认为主要有周西宽老师的大体育观,以及杨文轩老师的身心一元体育观等。就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非常赞同周西宽老师的看法,即“给体育下一个大的定义”,以免涵盖内容太小影响体育自身的发展,但同时给体育的本质“瘦身”,本质不应太大,以免使其涵盖内容的泛化,体育的概念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体育自身的发展。面对体育无概念的这一历史事实,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以往的研究者在进行体育概念定义时,对于属概念的争论相对较少,争论相对激烈的主要在概念的本质上面。以往的专家学者主要将体育的本质界定为教育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等三大方面,并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行争论。
  
  1.体育属于教育活动
  
  在以往的研究中,一部分专家学者将体育概念的本质属性界定为教育活动。其主要传承的是近代体育诞生后随着其进入学校并课程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再就是20世纪初美国新体育专家赫塞林顿和伍德的新体育理论,认为传统的德瑞体操没能很好地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强调从事体育活动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练习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对于学生意志力、勇敢、自信心等均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从某种角度上分析,体育属于教育活动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
  
  但“教育”一词与“体育”一词一样,并不具备一个公认的、非常恰当的定义,在教育界对教育的概念或教育的学科属性同体育界对体育的概念争论一样激烈,“教育”一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或大家都能完全接受的概念。纵然体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但也不能用一个存在很大争论的词作为对体育本质的表述。笔者认为这非常不恰当。
  
  2.体育属于文化
  
  文化主要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一观点的由来主要是基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体育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催生出很多璀璨的人类文明,如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中侧重武德的学习,在现代的竞技体育中有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的习俗,无论是武德还是尊重对手其均属于人类精神范畴、属于精神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的体现。持这一派观点的专家学者主要是杨文轩老师及韩丹教授。在人类的历史传承中和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曾伴随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发展至刀耕火种的农耕社会,以及今日昌盛繁荣的现代社会。体育与人类一直并肩前行、共同壮大,并演化出一系列运动项目与体育文化,丰富与发展了人类文明,对于时下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从人类文明的进化史的角度看,体育可以完全包含在文化这一概念之下,其也属于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但由于人类的发展进化史便是人类文明的丰富壮大史,几百万年来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何止千千万万,现实社会的任何事物从某种角度上讲均可以定义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产物。所以笔者认为体育等同于文化确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文化本身所涵盖的东西太多,过于泛泛,把体育笼统地放在文化里面,对体育自身的发展不利,“帽子”有点过大。这样会放任体育的发展并有可能使其步入歧途。
  
  3.体育属于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多指工作之余的集体活动。将体育概念的本质界定为社会活动有其合理的成分。但社会活动多特指“集体”的活动,而体育除了有集体的活动以外,还有个人为增强体质或健身娱乐所进行的个人活动。从体育项目的设置也可以看出,体育中不乏集体项目,但也有很多个人项目。并且笔者认为活动一词所包含的范围过大,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四、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笔者认为给体育下定义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概念要宽泛、恰当,中心词要准确,并且不能过大。
  
  (2)应结合历史的传承性,也就是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3)注意与世界衔接,同时还应注意概念的本土化、民族化。
  
  杨贤江曾说过:“自有人类便有教育。”也有人认为早期的教育主要就是体育。但笔者认为有了教育未必就有体育,也就是说当时的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体育,笔者认为最早的人类在向他的后人传授知识(教育)时多为一些有功利性的劳动知识或生存技能。众所周知,劳动与体育有很大不同。据史书中介绍,北京人的年代,尚存在着北京人吃北京人的现象,这种人吃人的现象,正说明了物质生产尚未丰富。试想古人类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很艰难,如何进行体育活动。笔者认为古人类最主要的工作便是迫于物质匮乏而忙于生存斗争,而体育除了增强体质外,更侧重的是精神享受和情绪的释放,应是身心一元的。而精神和情绪属于意识范畴,它对物质有很强的依赖性。综上观点,笔者认为体育应该产生于古人类物质生产丰富,达到一定水平时。
  
  体育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但依赖于物质生产的进步,并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而变得多样化。从近代体育的产生来看,也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工作压力过大要求到户外去,回归自然进行必要的身心活动,这也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享受和情绪的释放,也是在强调体育对人的心理作用,也是身心一元论。
  
  体育是要通过身体活动来达到预定目的的,身体活动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体育区别于一般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因此,将身体活动作为标志而出现在体育概念中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笔者认为在给体育下定义时应该借鉴史学家的观点,从体育的产生和早期发展入手。并且除了强调体育能增强体质外,还应侧重它的健身悦心的功能,笔者认为这是早期体育的最主要功能,而增加社会交往、加强国际合作等都是随着体育功能的泛化而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体育如同一棵大树,它根植于社会实践活动,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目前在这三者之上又出现了许多“枝条”,如休闲体育、康复体育等。在以往给体育下定义时太过于关注体育这棵大树发展起来以后的部分,而忽视了最基本的部分。笔者认为早期的体育主要强调的应该是“身”与“心”是身体活动、是心理愉悦。
  
  综上,笔者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强身、悦心的身心活动。
  
  参考文献:
  
  [1]熊斗寅。“体育”概念的整体性与本土化思考:兼与韩丹同志商榷[J]。体育科学,2004.
  
  [2]鲍冠文。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体育组)

【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相关文章:

再苦再累自己扛的句子11-06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认识03-19

中班体育活动教案《认识球类》04-25

物理概念教学中怎样做好“联系实际,运用概念”08-20

数学《角的概念》教案01-09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6-03

实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4-06

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的句子180句10-08

再错过作文04-25

函数的概念的数学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