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时间:2022-08-18 09:54:38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作者/曹继堂
  
  摘 要:道德是每个人所需要的,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理应成为教育的有效注意点。从学校德育目标,简单谈一下基础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德育教育;德育目标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党和政府、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但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低效已成为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顽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目标偏高,对青少年学生喜欢提高要求的道德标准,明知对方做不到,也要坚持。对一些为人的常规的、基本的规则和基础的道德却很少涉及,甚至是忽视的。
  
  我国自古就有“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因此,鲁国法律就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果有本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那么鲁国人出钱将其赎回来之后,可以到国库去报销。”这一制度就是鼓励大家去赎人。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他在齐国遇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把他赎了回来。有人提醒他去报销,结果子贡公开予以拒绝,不要国家给的赎金。子贡的行为,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想,我们一定是大加表扬的。但是,孔子却对子贡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子贡的错误就在于他将原本人人都能够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即道德高标。谁要是再把同胞赎回来还要到国库里领赎金的话,会被人们指责为道德不高尚。如果一种道德舆论、一种道德风气是这样的话,那就很可能导致原本人人应该做的事现在大家都不做了。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1)道德和道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大多数人,不能把个人化的道德抉择当作普遍化的道德标准加以提倡和推广。子贡赎回同胞而且不愿意领赎金,这是他个人道德高尚的一种表现,这种个人选择不应该普遍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强加给大多数人,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
  
  (2)道德和道德教育要区分层次,注重实效,关键是要从基础做起,从起码的道德要求做起,先做到这一点再有更高的道德追求也不迟。
  
  道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理想层次的道德教
  
  育,这个涉及的就是道德高标。(2)原则层次的道德教育,涉及的是道德基准。(3)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涉及的是道德底线。理想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很难说谁做到谁没做到,而且事实上要做到也很难。比如说“爱护公物”和“不破坏公物”的差别就很大,而我们通常都认为“不破坏公物”就是“爱护公物”。其实不然,“爱护公物”要求不但不破坏公物还要主动去维护,带有一种感情在里面,要比“不破坏公物”要求高。高要求的道德标准虽然难做到,但也应该有,这样人们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规则不一样,规则是底线,是不可违背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原则表示一般情况下应该坚持的一套标准,而这套标准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原则层次的道德要求是介于理想和规则之间的一个层次。当高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与低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应首先确保低层次的德育目标的落实。通常我们使用倡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其主导功能是激励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动机,理想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这也是人所需要的,因为有了这个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尽管可能做不到;原则层次的道德教育通常是使用指令的形式,这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通常用禁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则层次的教育,其功能在于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规则告诉我们的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所以,层次越高的道德要求,其激励作用越强,而约束力越弱;而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其约束力强,但其激励作用就相对较弱。
  
  伦理学家何怀宏1998年写过一本名为《底线伦理》的书,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常被引用,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够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可能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道德的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可是人类的最后屏障。”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之际,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道德底线,把准德育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相关文件中,道德教育的重心是在不断地降低的。比如说1988年,中共中央有一个规定,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将全体中学生培养成好公民,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引导,最后才是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办再一次下达意见,又提到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基本任务,这次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一定要求的公民(把1988年通知中的“好”字去掉了),在此基础上使之不断提高,最后说到“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要求再次降低,而且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但我国的教育界在执行时的调子仍然是很高的,还是比较保守的。其原因是跟他们对中央的想法的把握不够灵敏有关,另外害怕犯错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实效低,不但是德育目标过高,内容也需要调整,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德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无非是为人之德、为民之德、为事之德、立生之德。每一种道德都有其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效果就会显示。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核心,负责任是为事之德的核心,爱国是为民之德的核心,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是立生之德的核心。德育要抓住基础的东西。比如诚实守信比起仁爱来说要求似乎低了一些,但是要一辈子做到其实不容易,它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到不说谎、守时,大到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与坚守,这是诚实守信作为基本操守的实践性表现。同样地,负责任虽然不及牺牲奉献那么高尚伟大,却与每个个体相关,更为平实和基本。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下的事情;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务实有效、符合时代需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是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现代社会对合格公民的要求出发,把准德育目标,将德育的着眼点放在常规的规则上,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小鲁。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3)。
  
  [2]张世贵。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人本价值取向[J]。唯实,2003(02)。
  
  [3]陈文。论社会转型期中学生的道德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 安徽省南陵县家发中学)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相关文章:

加强道德教育 培养时代健全人格04-28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08-21

综治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心得体会08-22

准主任培训心得10-11

思想道德教育总结11-11

准爸妈给宝宝的取名宝典08-20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心得09-06

道德教育与实践工作总结08-24

“小沙包掷准”教学反思08-18

重视道德教育 培养正气人才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