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结课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

结课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

时间:2022-08-18 08:59:4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课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

  结课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
  
  作者/周印红
  
  结课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好的结课语有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让人有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完之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结课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巧设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的好奇心具有两种特征:一是先天性,好奇心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二是泛化性,他们的好奇心指向任何新奇的刺激物。因此,结课语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以课已结而意未尽的感受。有时,巧设悬念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一位教师讲《少年闰土》时,是这样设计结课语的。她说:“少年闰土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然而作者30年后回到故乡,闰土却成了一个‘木偶人’。闰土成了怎样的‘木偶人’?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小说《故乡》中有答案,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虽然课已讲完,但这个“悬念”还在学生的脑海里萦绕,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课外主动找来《故乡》进行阅读。
  
  二、情境表演,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多动脑、动口、动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位教师在教《草》这首古诗时说:“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完了,为了检查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老师要当堂检查一下。下面,我扮演奶奶,你们扮演孙女,你们向我汇报学习体会。看哪一个小朋友汇报得最好,表演得最像。”
  
  孙女:奶奶,今天我学会了一首古诗。
  
  奶奶:什么古诗?
  
  孙女:是古时候一位诗人赞美草的诗。
  
  奶奶:草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孙女:草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怕水淹、不怕火烧。《草》这一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以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
  
  这样的结课,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合理想象,满足学生的幻想心理
  
  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形式,积极有益的幻想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大推动力。教师在结课时,要抓住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假设、合理想象,满足学生的幻想心理。
  
  讲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学生已经懂得乌鸦是因为喜欢听赞扬的话才把肉丢掉。有位老师结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丢掉肉以后,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时间,课堂沸腾了,有的说乌鸦后悔了,决心以后再也不听别人的奉承话;有的说乌鸦把肉丢了,伤心地哭了,因为它没有肉去喂宝宝;还有的说乌鸦度量大,丢了一块肉没关系,自己再去找一块大的来。这样的结课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但开启了学生的智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巩固练笔,满足学生的效仿心理
  
  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没底的,这时就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调查实情。因此,在教学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开国大典》一课结束时,老师说:“假如你是丰台区的一名铁路工人,当年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过开国大典。此刻,要是让你写一篇简单的回忆录,你能行吗?试试看。”这样的结束语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开拓思维,深化记忆,产生余音绕梁、言尽意不完的艺术效果,如同陈年的美酒,耐人回味,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益阳市桃花仑小学)

【结课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相关文章:

因材施教原则在体育课中的作用08-21

《新闻中的问题》微课教学设计08-22

马哲结课总结08-24

结课心得体会04-13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原则03-29

政治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运用08-22

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前端设计分析08-18

心理学课心得体会03-02

中学美术教学中绘画心理学的融入08-19

贯彻"三贴近"原则,提高政治课实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