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鼓”在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运用

“鼓”在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9 03:50:16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鼓”在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运用

  “鼓”在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运用
  
  文/胡胜花
  
  摘 要:自闭症儿童具有自我封闭、情感表达障碍、情绪不稳定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根据奥尔夫音乐理论,借助打击乐器——“鼓”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学习的兴趣;鼓声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培养听觉能力;借鼓“宣泄”,自由发挥,培养想象,增强共济功能;团体演奏,帮助学生进行非语言沟通以及合作能力等。经长期观察发现,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鼓
  
  自闭症儿童除了具有自我封闭、交流障碍、情感表达障碍外,还有明显的情绪不稳定表现,如,急躁发火、有攻击性行为、莫名其妙的哭闹、叫嚷或无故恐慌,或无故过度兴奋等多种表现,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的正常进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约有722.58万自闭症患者,全世界约有3500万自闭症患者,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尽管自闭症患儿如此之多,但全世界医学界对其病因、病理尚无明确的认识,对其治疗康复更是无从谈起。
  
  音乐治疗,要求运用音乐、医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是以音乐为主要形式的康复训练。洁特露(Gertrud Orff,1984)根据十余年的音乐治疗实验教学证实:音乐对身心障碍儿童确实具有诊断、预测、治疗及促进发展等功效,并强调采用多种感官输入法,如,打击乐器的使用可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大小肌肉运用、增强记忆力、创造观念联想并促进新观念的建立。(摘自台湾曹纯瑗《自闭症儿与教育治疗》)
  
  笔者从事自闭症音乐教学工作多年,查阅了大量资料,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等理论,尝试着一些音乐教学治疗方法。曾有一位美国音乐治疗师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时说:“音乐疗法主要的治疗工具为日常乐队演奏使用的大鼓和铜钹,让受治疗者即兴而自由地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同时治疗师运用钢琴对受治疗者做反应,敲打与琴声有时称为一种音乐对答,而这种沟通即具治疗作用。”在这位老师的启发下,我开发了乐器大小鼓的教学。通过教学前后的对比,发现确实有一定的康复效果。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来学习。上课时就在教室内随意走动,或吃食物或哈哈笑或做其他动作,根本就不可能来有意识学习,来按照老师要求的动手动脑,学生自己也不能集中精神学习。那么“鼓”有大鼓和小鼓不同型号之分,红色的鼓刺激学生的眼球,他们会借用鼓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会带着好奇心去敲敲鼓,种种迹象都表现出学生对鼓的兴趣。
  
  二、鼓声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培养听觉能力
  
  自闭症学生的中枢神经声音刺激阈值高,一般的小分贝声音不能对其形成有效刺激。而大、小鼓发出的声音响亮,分贝高,对听觉中枢神经的刺激强,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例如,在进行《大鼓和小鼓》的教学时,演奏要求:在小声播放儿歌时用大、小鼓作伴奏音,大、小鼓与儿歌的节奏保持一致,大鼓的声音“嗵嗵嗵”(打得重些),小鼓的声音“咚咚咚”(打得轻些)。
  
  这些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觉、模仿能力并且进行注意力的培养,鼓声的音量分贝能很好地刺激自闭症儿的大脑中枢神经,以更好地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在鼓中。另外通过视听结合,观察老师打大鼓和小鼓时的不同打法和神情,以感受鼓声的不同音量。同时学生看到老师打得如此兴致勃勃,便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借鼓“宣泄”,自由发挥,培养想象,增强共济功能
  
  自闭症学生中枢神经各部分协调能力差,运动系统中常有共济失调的情况。学生可以自由演奏大、小鼓,有的学生演奏特别用力,有的快节奏,有的慢节奏。从开始不会演奏一直到后来能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团体演奏,说明学生在演奏大、小鼓时大脑反应能由慢到快。从耳朵接收鼓音到大脑进行分析,然后指导运动神经发出手臂击鼓的动作,再对鼓音进行分析校正,都需要大脑快速反应,大脑皮质各部分协调配合,增强中枢神经的协调共济功能,这符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原理。另外,敲鼓时,学生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愤怒的、兴奋的、平静的,使他们敲出来的鼓声各不相同。通过敲鼓之后,他们显得平静一些。比如,陈××同学,有一段时间特别兴奋,每一次需要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发给他乐器,他都会特别兴奋地用力快速敲打一番,导致课堂一片刺耳的噪声。通过鼓来训练之后,他的情绪逐步释放,情绪也慢慢缓和下来。
  
  四、团体演奏,帮助学生进行非语言沟通以及合作能力
  
  自闭症学生不像正常学生那样彼此有很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要求他们团体合作完成某种工作或表演常有很大的难度。通过击鼓传花、团体演奏等表演,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到后来能按照要求完成表演,笔者认为学生的非语言沟通以及合作能力是有提高的。
  
  比如,小凯(化名)同学,他一开始只会哭闹、叫喊,很不乐意参与团体活动。但是通过“鼓”的活动之后,他现在能够在打鼓时有意识地看看旁边的同学,有时自己敲错了,会看看别人的打鼓动作,自己再跟上来。不仅不会哭闹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自闭症学生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笔者虽然通过观察对比觉得大、小鼓教学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但只停留在表象上观察,没能找到一种可以量化的鉴定指标,未能进行对照研究,对自闭症康复的近期、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鉴定。所以,对自闭症儿童建立一种量化的鉴定指标和疗效指标一直是笔者梦寐以求的事。由于笔者理论水平有限,还望各位专家教授以及各位同仁多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97.
  
  [2]李钽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2002(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鼓”在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跳绳的意义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23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20

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08-19

幽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08-20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6-20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8-20

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20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08-21

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08-24

体育游戏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