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25 10:55:04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通用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通用7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1

  摘 要: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让学生在乐中学。

  关键词:

  快乐;鼓励;机会;闪光点;课堂氛围

  最近看了一期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调解员胡老师在为一对母子调解时说:“小孩为什么会沉溺于网络,是因为有三个缺,其中一缺是缺少可爱、快乐的课堂。”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不禁自问: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给过我的学生快乐的课堂吗?多少年来,思想政治课被学生定性为“枯燥无味”。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课堂呢?

  一、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机会

  俗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心理学家伯利纳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进行实验,证实: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比如,我在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涉及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也太耗时间了吧,又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经济,这值得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我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于是紧接着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学生创新的意识也被激发,在这样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

  二、关注每位学生,着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相信你的学生都是金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作为教师,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不断地激发,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不能仅凭成绩的好坏来定论一个学生,而是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给他积极发言的机会,就一定能让他重放光彩。

  三、营造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以心动促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材是“经典”,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改革开放、信息交流,现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狭小,学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一书说:“如果班级里能够营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然后加以点拨引领,通过讨论找答案。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不可强求一律,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在《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教学,我设计情景一:

  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3个菜消费3600多元”——大年初六的这条微博,经过两天三万条的转发量,让三亚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成为众矢之的。随后的几天,以三亚为发端,公众对国内旅游城市欺客、宰客等问题的讨论,开始在网络上弥散。

  网民“汗青—刘瑶”在微博上称:经历过黄山上一盘蛋炒饭100元;经历过草原上被牧民索要赔偿草被践踏的损失费1000元;上过最贵的厕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将如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呢?

  教学情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敞开、引发真正意义的对话。创设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的平台,让学生“有恃无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

  四、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成功的教学,教学方式是关键,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为教学而进行适当的游戏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框题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文内容,课上利用模拟法庭,让学生过了一把审判瘾,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开展的课堂小环境。因为学生在这种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同时,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的偏差还能得到同组同学的帮助,他们从法律、道德的角度,结合所学内容,把本节内容理解得很透彻,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五、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中求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常言说得好,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一特性,将教学内容加载于游戏、实验当中,完成教学任务,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让学生做一做折筷子的实验:先折一根,再折一把。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从而实现本课关于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的教学目标。

  又如,在学习《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时,我布置学生先预习,并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堂知识竞赛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最后评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这种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有趣、好玩的心理需求。在欢快、活跃、情绪高涨的氛围中,个个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激发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可以这样说,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总之,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让学生在乐中学,最终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2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给教学课堂注入活力。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推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课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现实社会,使得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使其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中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案例教学法在优化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力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初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调动初中学生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由于政治知识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将知识融入到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使理论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收获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参的热情,调动初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培养初中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相接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培养初中生从实际出发,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实事案例,把学生带入了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理想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切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仔细筛选,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要回归教学目标。此外,案例的难易也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在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要针对学生,正是这种鲜明的针对性,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2、参与性原则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中学,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有效的互动以及讨论,才能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启发性原则

  通过案例情景及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因而案例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视野,把思维推向纵深。教师只有坚持启发与引导并进,才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

  4、难易适中原则

  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明了,更不能晦涩冷僻,应该使案例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对学生的知识的扩展起推动作用。将案例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难度难易适中的案例使所有人都能够有理可循,增加了学生的参与乐趣。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端正初中政治课教师的认识与理念

  教师是案例教学法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引导初中政治课教师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端正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泛滥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案例教学法作用,要将案例教学法放在具体的场景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

  部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技能上还存在不足,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其次,着力培养教驾驭案例教学法的胜任力。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案例知识,还要掌握大量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否则无法驾驭政治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教师要掌握好这些角色技巧,确保案例教学的讨论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3、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没有学生的配合,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优化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案例的意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当今,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3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计划走向实施的过程。虽然这一教育并无统一模式,但构成教育过程的几个要素却是基本确定的,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每一个要素的认识和安排都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两者角色、功能的认识更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两种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承担教育职责,具体实施教育活动的人、机构或者组织。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术界存在两种学说,即教育者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两者各有侧重,却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者主体论

  教育者主体论是对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即认为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在教育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教育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对,受教者是被教化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教育客体从属于教育主体,对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的效果没有实质性影响。这一观点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占据统治地位。

  教育者主体论在看待教育客体的作用时,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受教育者看作完全被动的个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视为是从教育主体到教育客体的单向流通过程。教育客体没有个性,在教育中犹如应声而倒的耙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管教育者传输什么内容都会全盘接受。这种观点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以及其对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主动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则承认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却认为客体的能动作用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内发生。虽然这种观点没有把教育客体完全消极化,但仍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权威性被不适当地夸大,教师被宣扬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至高无上的“神”,教师所说的不仅完全正确并且不容反驳,学生即便心存疑虑也不敢表达。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顺从的个体,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渐频繁,对现实的感知更为直接,而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在学生中的普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他们的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对于教材所言和教师所说,不再盲目接受,而是会比较、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依旧把教育者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性,把主体的作用绝对化了,归根结底仍然没有脱离教育者主体论的范畴。

  (二)双主体论和多元主体论

  双主体理论和教育者主体论的最大区别是教育者主体论坚持教育主体的一元论,也就是认为教育主体只有一个;而“双主体说”则认为教育的主体有两个,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才是教育的客体。双主体论又可细分为三种观点。

  一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处于两套不同的系统之中,即教育者系统和受教育者系统。教育客体已有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价值理念等都是制约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而在教育接受过程中,两者的角色刚好相反。与此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实现角色互换。所谓教学相长,受教育者的某些观点会启发和触动教育者,使教育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在教育客体,是两个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客体也可以承担起传统教育主体的功能,对更广泛的对象实施教育,而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比如,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接受了教育主体传输的教育内容后,转而对其他人转述这些内容时,他们的角色便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

  三是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后,还可进行自我教育。反省和内省都是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在自我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合为一体。

  双主体论看到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也看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有可取之处。但它混淆了受教育者能动作用和主体性的区别,模糊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因此,仍经不起推敲。此外,由于双主体说把部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转嫁到受教育者身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有学者认为,“‘双主体说’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同时,“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自信。”

  和“双主体论”一样,多元主体论在教育主体上也抛弃了“一元论”的主张。不同的是,多元主体论有把教育主体延伸扩大的趋势。这一理论认为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介体等都可以充当教育的主体,发挥教育的功能。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教育要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但却有主次颠倒之嫌,贬低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质上是无主体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

  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从主体对于客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来理解的,它是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的本质特征。”要深入剖析教育主体的构成,就必须联系教育客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与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有所不同。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是从人和物的关系上划分的,是指人类活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无疑也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划分的,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划分的,准确地说,是从人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与被作用、教育与被教育的相互关系上来划分的。

  无论是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或是多主体论,都有失偏颇,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摆正主客体间的关系。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人层面的教育主体包括教师、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者、家庭成员等。而组织层面的教育主体既包括经过严格程序审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章程的正式组织,也包括学校社团、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各种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各类主体在教育开展中应该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以促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教育对象价值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可能通过单一的课堂教育活动来完成,而是要深入实践,融入到教育对象日常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家庭、学校的社团和社会上的有关组织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

  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

  (一)主体中心论

  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观点。这一观点把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将教育者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教育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者操控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运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活动各要素对受教育者的知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成才与否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这一教学理念在教育发展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者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纳等方面都完全服从于自身想法,把受教育者视为任人摆布和一味服从的“木偶”,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不重视对受教育者意见的征集和反馈,最终使教育活动陷入教育者个人的“自说自话”。

  (二)客体中心论

  客体中心论在具体教育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把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教育的主体性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其最终必将导致教育的自。

  主体中心论和客体中心论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单方面夸大了教育过程中某一要素的作用,都没有摆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不论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还是其他教学形式,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的主导和控制是不容否定的,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这一点也是不容质疑的。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应该是一方完全服从另一方的主次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的关系。虽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诸环节握有主动权和决定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也并非表示教育者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和不容置疑的。所谓教学相长,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把教育主体的角色让位于受教育者显然不合适,因为教育内容和学生的价值理念紧密相连,指望依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达成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一样都能接触各类信息源,因此,寄希望于教育者的单方说辞扭转客体的消费观也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客体的互动至关重要。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4

  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可塑性、发展性的特点,犯点错误在所难免。然而最头疼的就是遇到那种经常犯错的学生,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软硬不吃,时间久了,大多数教师即使再“神通”,几乎对他们无计可施。此时的教师可谓既伤心又愤怒,对这些犯错的学生往往是一顿“臭骂”或者把他们喝出教室,甚至写检讨、叫家长、立保证。而最终的结果仅仅是造成了“虚假的繁荣”——摆平了,学生把头低下了,老实了。事实上,高压之下的认错和检讨有多少是心灵的真正感化和顿悟呢?

  其实,学生表面上的认错大多是对付教师高压的权宜之计罢了,教师一味地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是歧视、体罚只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觉得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抬不起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时候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当面顶撞教师,弄得场面很是尴尬,也不利于整个班级的管理。虽然说教育要讲究时机,错过时机可能会减弱教育的效果,但是如果遇到任何事都讲究“及时”,说不定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生活常识:在下雨天时,裤腿上多少会溅上些湿泥点,此时若急着用手去抹的话,一个个湿泥点就会扩散成一大片泥斑,弄得一团糟。还不如暂时不管它们,专心做别的事情,等到湿泥点晾干了水分之后,用手指轻轻一弹便灰飞烟灭,甚至连泥点的痕迹都不会留下。学生犯错了或是跟教师顶起了牛,与下雨天裤腿上的泥点没什么两样,先别急着发火,不如先晾干糟糕情绪的水分再去处理。

  晓北曾经是个让人很头疼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拖拉作业,而且还有沉溺网络的恶习。教师的批评教育没有效果,家长的打骂训斥已成为习惯,最后发展到三番五次跑到学校,采取“死盯战术”也不见什么效果。看着他那副桀骜不驯、不思上进的模样,我这个做班主任的也很着急、很纠结:怎么办?不能放弃!但转念一想仍是一筹莫展,的确没有什么好招了。一天大早,我得到消息:他又钻了放学的空档去上网了,而且前两天的作业又落下了不少。顿时,我一肚子的火骤然升起:早自习还未下课,我便板着脸气呼呼地推开教室后门冲了进去,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课桌旁。坐在后排的晓北似乎已感觉到“苗头”不对,忽地一下站了起来,胆怯地看了我一眼,喊了一声老师,声音很小。看着他缩着脖子,耷拉着脑袋,一副紧张的样子,我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我强压住了火,走开了。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种种选择萦绕在脑际: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件事?是上报学校给他一个处分,还是再次在班上公开批评、念检讨?还是和家长沟通,共同解决?是单独找他谈心,私下里解决?种种处理方式在我的头脑中闪现,种种处理方式的结果,我也在不断预料。晓北紧张的神情也让我疑惑:这次为何如此紧张?以前没有过的,难道有了自知之明?我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仍不能确定我的判断,然而再想想以前收效甚微的处理方式,我把原先的想法都推翻了,决定另辟蹊径,大胆试一试——不公开,不叫家长,也不主动叫他,先放一放再说。

  就这样,我像平常一样上课,但在课堂上我总要多看他几眼,好像在等他主动给我交代,下课后也不叫他,装作全然不知的样子。一天下来,晓北似乎有些紧张了。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周末的晚上,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这几天,你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我知道你对我的那点事早了如指掌了,谢谢你给足了我面子。这几天,我每天都期待着你能对我讲一句话,哪怕是把我拉出去打两个耳光也心甘情愿。但是你什么都没有说,简直让我痛苦不堪。当你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的时候,我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小洞钻进去。我决定改,保证以后不迟到、不旷课,也决不会再去上网,要做个好学生,你能相信我么?我不想让妈妈再为我伤心了。”看完短信,我的心许久没有平静下来:一是庆幸原先的判断是正确的,幸亏当初没有发火,不然局面会很糟糕;二是晓北那天的态度有较大转机,幸亏我没有忽略掉这一点。我为我冷静的处理方式感到高兴,同时又为我以前待晓北的态度感到惭愧。我思忖片刻,在手机上写到:“老师看到你愿意“痛改前非”,决定“摒弃前嫌”做一回“冒险投资”,但希望你不要让我赔得太惨,老师实在伤不起啊!我知道你很爱自己的妈妈,有爱就会有改变,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阳光的明天!”在短信的最后我还留下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对他我是充满了阳光般的期待,因为对于如何转化他我早已成竹在胸。

  后来,我隔三差五给晓北打个电话聊一聊,话题基本不涉及学习。有时也和他父母沟通一下,时不时也表扬一番,说晓北进步很快等等。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和其他科任教师约好,对于晓北身上出现的好的变化和优点,哪怕是极小的优点,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并放大。同时,我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将晓北表现好的信息传递给他的父母,同时也把父母对他的夸奖说给他听。听惯了批评和经受打击惯了的晓北,在无形的'压力下居然不再迟到了,旷课也很少了,网吧也很少去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字写得比以前更工整了,在班级活动中也看到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晓北在班级里一下子进步了20多名!家长会那天,望着阳光下的母子二人紧紧抱在一起,笑得那么开心,我的眼角湿润了。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不论意见多么中肯,硬要被人接受你的意见将是很不聪明的做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点暗示,由他自己思考并做出结论。”青少年正处于自主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当他觉察到教师是有意地要说服自己时,往往产生心理上的准备,从而警觉起来,并对教育引导进行挑剔,甚至形成心理对抗,产生逆反心理,而当他没有感觉到教师是有意说服自己时,则比较容易接受意见,改变态度。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具有较强可塑性的中学生,落后只是暂时的,犯错误也只是暂时的。作为教师,绝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不能一看见学生犯错就心烦意乱、大发雷霆,要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教育智慧,学会宽容。因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禁止学生犯错误,而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当再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发脾气,要像对付下雨天裤腿上的湿泥点一样,先晾干糟糕情绪的水分再去处理,此时师生之间消除了隔阂和戒心,架起了彼此沟通的桥梁,只需“轻轻一弹”,犯错学生的教育转化自然就能获得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5

  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固定的,应该根据教师的操作能力以及课堂的实际内容来决定。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下面谈一下“暗示———领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暗示———领悟”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情知结合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达到高效率的记忆和领悟。

  我国的“乐学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情知教育”等都属于这一类。愉快教育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从情感教育入手,给学生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体人格教育。愉快教育的四要素为“爱、美、兴趣、创造”。成功教育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育的起点,设计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学目标,分层渐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进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这实质上是激理论在教育上的实际运用。情境教育由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创。她把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情境理论移植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现在,此法已被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之中。这几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正在快速推广。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肯定了望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挖掘出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愉快地、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暗示———领悟”教育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来达到德智教育为目的的模式。

  其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这里的创设情境与发现法的创设情境有区别,发现法创设情境主要围绕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提出问题。而暗示法中的创设情境是为了通过暗示,促使学生领悟其中道理。暗示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学生的能动性而起发生,因此,必须有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阶段,比如通过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等活动,这些活动是教师在创设情境阶段所设计好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有时,学生的领悟还得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启发阶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后进行理性的总结,使情与理相结合,这时教师的讲解也不同于讲授课的讲解,因为,讲授式的讲解是以学生没有在特设的情境下进行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生缺乏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而“暗示———领悟”模式下的讲解已经有了暗示的活动过程,只不过通过讲解进行强化,促使学生领悟的'发生。可见,“暗示———领悟”式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情悟理的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模式如果在政治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内容时采用,效果特佳。一般来说,在政治课教学中,它常常与讲解模式结合起来进行使用。或者说它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加以使用较为普遍。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暗示方法。

  情境暗示法———教师采用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达到暗示教学的方法。比如: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容时,创设情境:播放歌曲《为了谁》,歌曲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深刻的内容,优美的音乐形式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振撼的作用。

  板书暗示法———板书也能起到暗示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如重点内容用着重号、波浪线,思维过程用箭头表示等等。还要善于用彩色粉笔,如在知识点比较的时候,可用不同色彩,教学重点则用红色标出等等。这些都起到暗示的作用。

  总之,暗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创设情境、或是幽默的语言以及对比强烈的板书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求知欲。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学生的心理途径。这充分肯定了学生一个理性与感情同时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只相信理信力量的片面观点,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只处在尝试阶段,随着心理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深入,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6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政治课程的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因此,如何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建构业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是推动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初中的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思想落后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必须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应由应试教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进行裂变,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是当前依赖课本机械讲授的现象依然普遍,满堂灌式枯燥无味的说教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老师将政治课上成背诵课,罗列知识点让学生机械识记,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高效发展,综合素质自然也就无法提升。

  2.教学手段落后

  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们大多采用讲授法,人为剥夺学生的发言机会和思考权利,久而久之,学生思维惰性增强变得不愿思考。而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必将催生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教学中那种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让整堂课都围绕着音频和视频信息来组织进行的做法也不可取,它会无意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造成信息技术主宰课堂的错误现象。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去开展教学活动无疑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后果。很多教师依然只就课本中的案例进行简单的探讨,无法将生活感悟灵活地融合到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仅从课本中了解到的政治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离开生活的政治课堂必将源水枯竭和一潭死水。空洞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从而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逐渐丧失,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1.将课堂还给学生

  从当前世界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发展将集中在人才资源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当首先加强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保护自我》时,首先应当让学生自己谈谈,小组内交流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侵害事件,或者是自己所知道的侵害事件,然后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仔细思考侵害事件产生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如何才能防止侵害事件发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保证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逐步完成。

  2.让信息多元融合

  教学手段落后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的一大因素。首先教师应当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情景教学、生活教学等多种情境的导入,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转换成图像文件和声音文件显然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即可。例如在进行《做情绪的主人》内容讲授之前,教师首先应当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图像文件展示学生不同情绪下脸部的神情,随后在学生的细致观察下,理解“不好情绪”下人脸部的“丑”,进而引出人应当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

  3.使课堂融入生活

  教材中很多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时事政治的引入利用,并将理论知识点融入时事政治事件中,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一个个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市场经济观点时,可以适当引入地产经济泡沫泛滥的案例,同时也可以加入我国“一路一带”、上海自贸协定等基本概念等等,让学生对于资金运营有一些基本认识,从而深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引入银行利率调配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这一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对于有些地方无法理解,不过正是由于问题存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而言之,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构建更加活泼的高效课堂是政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要积极将社会生活融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将初中的政治课堂带入一个精彩纷呈的崭新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北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

  [2]王晓霞.初中的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2).

  [3]滕飞.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4,(8).

  [4]陈东军.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J].考试周刊.2014,(58).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篇7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

  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我首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最后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受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从而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理想,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差生,重视差生,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学生陈金元,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一到课余时间便画画,画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时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个课桌面仿佛成了一个“动物世界”,遭到许多教师的批评。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心灵手巧的一面和在绘画、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经常为班级黑板报画刊头,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03-2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1-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2-0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9-02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论文10-22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2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