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课程的特点与模式

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课程的特点与模式

时间:2022-07-31 08:16:59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课程的特点与模式

  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课程的特点与模式

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课程的特点与模式

  唐志文 张祖娟 黄景平 薛晓雪 林毓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摘 要:共享区域是近年提出的新名词,它不仅仅是指幼儿园或各班级空间上的共同拥有,强调空间的有效利用,现在更多指的是时间、材料、计划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共享区域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或在幼儿园某些活动区域中,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突破原有的空间局限进行区域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共享区域;互动

  幼儿在共享区域中通过空间、时间、规划与经验的共同分享,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不仅扩大了活动范围,丰富了活动材料,而且,还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口语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相关动手组织能力等。

  一、共享区域活动的特点

  1.将游戏、合作、交往、学习有效统一

  共享区域活动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活动环境并投放活动的相关材料,幼儿可以自主和伙伴们参与任何一个区域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的游戏活动,还是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合作、交往和学习的活动。但此时的"学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而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影响、促进、帮助幼儿完成活动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伙伴,需要通过介绍自己来交换区域和互助游戏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还可以学会交往和合作,情绪、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2.游戏性大于学习性

  共享区域活动更注重于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而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更注重对幼儿交往能力、语言、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活动的游戏性强。因此,在共享区域活动中,不应该强加一些学习任务给幼儿,应该保持活动的游戏性。

  3.空间共享性与内容多样性

  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各个区域之间并不是绝对孤立和有明确归属的,而是具有共享性的。幼儿可以在各活动区域间来回走动,可以和不同的小伙伴们交流,共同享有空间、材料、环境。共享的同时,幼儿之间不同的游戏方式、思维方式和个性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进展形式,内容呈现多样性。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极高,同伴间的交往大大加强。因此,幼儿的语言、社会性、动作技能大大提高。

  二、班际互动式共享区域的开展模式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往往是根据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把区域活动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积木区、娃娃家区、科学区、语言区等等。区域的功能是不同的、细分的。每一区域投放的材料不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也不同,因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也不同。而共享区域活动则把各个区域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空间、材料、经验进行整合,有效地利用共享。

  1.平行共享模式

  指的是在共享区域中,同一年龄段幼儿在各班级之间的互动式区域活动。由于同一年龄段幼儿的各项发展水平相当,可以进行的活动内容相似,经验的获得也较为接近。这种形式下的共享对材料和经验的利用率比较高。便于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的整体观察,可以针对一些问题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2.混龄互访共享模式

  指的是不同年龄段幼儿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形成互补或合作关系。互补是指一部分幼儿活动的成果成为其他幼儿活动的背景材料,幼儿之间相互协作、成果互补。合作指的是不同年龄班级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彼此间合作,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平行和合作这两种混龄互访活动的进行,彻底打破了年龄、班级之间的界限,对各班特色区域创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既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又需要供不同年龄幼儿同时进入,投放材料面更广、层次更多、适应性更强。在混龄互动中,由于年龄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和活动需要也不同,所以,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也应不同。不仅要考虑低龄幼儿的活动特点,还要考虑材料对高龄幼儿的挑战性,使不同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游戏。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游戏,有时也可以跟随哥哥姐姐进行以大带小的游戏。这种以榜样带动的方式,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既给幼儿提供了经验共享机会,又弥补了家庭中无法拥有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交往的缺憾。

  三、班际互动式共享区域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班际互动式共享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共享区域的进行,可以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本课程,可以适应幼儿发展的多种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为教师建立多渠道的教研系统,给予教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空间。同时将幼儿园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提高现有区域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幼儿园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帮助幼儿走出区域资源不足的困境。

  2.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和实施过程中全方位接受挑战和锻炼,教师要思考如何消除来访幼儿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大带小的互动情况、材料的选择、观察幼儿的发展情况等。同时,教师之间的共同探讨与交流,把个人智慧与群体智慧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激活了研究学习的氛围。

  3.形成了幼儿园共享区域活动的开放理念和价值,更多的幼儿园开始开展共享区域活动

  共享区域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自己选择游戏活动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共享区域的发展趋势

  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由"点缀"变成"主调",由"变动"变为"稳定".虽然现在有一些幼儿园已经在开始进行共享区域的布置,但是有些教师和家长对共享区域活动存在误解,认为区域共享活动的开展只是个形式,并没有对幼儿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如学多点文化知识。教育观念比较保守,不愿意尝试和创新。相信随着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共享区域活动将成为幼儿园活动的主流,会让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走向新的境界。

  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将更多地结合该幼儿园本身的特色。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不再是单一的类型,而是呈多样化发展。教师还要考虑幼儿园的特色来设置具有特色的区域活动,如,设置环保专区、标志的世界等。

  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将参与到共享区域的设计与布置上来。教师可考虑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引导幼儿逐步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区域活动中,作为活动的延伸,使幼儿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幼儿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各区域的活动。

  五、共享区域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班际互动式区域活动进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幼儿园班际互动式共享区域的布置不够合理。有的幼儿园只是用几张桌子拼成一个区域,分区不明显,主题不够突出,材料的提供比较单一。甚至有的区域空间还比较狭窄,活动室的利用率没有达到最大化,一些公共区域没有充分利用;其次,教师的指导和介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的教师只是担当场地的布置者,对幼儿的运动放任自流或者是介入指导的时机不当,区域活动的进展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忽略幼儿同伴之间发挥的重大作用。

  要更好地开展共享区域活动,需要大家的努力。首先,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加深其对班际互动式共享区域的理解;其次,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适时介入指导,及时调整课程;最后,还要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基本技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仇宜波。浅谈托小班共享区域游戏材料的种类及选择原则。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1)。

  作者简介:唐志文,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发展力研修学院。

  项目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教师道德推脱的结构维度与影响机制(立项编号:GD14XXL19),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项目。

【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课程的特点与模式】相关文章:

课程整合的条件及模式初探08-17

引进英国BTEC课程模式 改革传统课程08-13

区域交易市场的物流运作模式08-05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论纲08-05

小语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操作特点08-17

小语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操作特点08-05

活动课程区域推进的探索08-17

食品分析课程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08-04

中职德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08-03

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模式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