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农村学校数学深耕细作式的问题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深耕细作式的问题设计

时间:2022-08-01 22:40:16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学校数学深耕细作式的问题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深耕细作式的问题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深耕细作式的问题设计

  孙 超

  (安徽省濉溪县祁集中心学校)

  摘 要:目前,一些农村学校的数学现状令人担忧。新理念、新课改、生源基础、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复杂因素,是初中数学教学严重“缺钙”的部分原因。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必须从理念上给予新的期望与突破,包括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也包括“深耕细作”式的课堂提问技巧,都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

  关键词:问题意识;全人意识;问题技巧

  在初中数学的百花园中,学生应该多一些自悟自问,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中,面对生源基础差等多重复杂的因素,更应通过“问题”来切中“要害”,搭建起高效课堂厚重的“骨架”。当然,这样的课堂与教师的“深耕细作”式的问题设计是离不开的,包括问题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探究性,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吃饱”,也能让学生走得更远。

  一、问题意识——源自于教师充分地放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但是如何让问题意识充盈在学生的头脑中却是一门更有意思也更有价值的学问。听过很多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发现学生聚精会神,但唯独缺少了“爱问”时的“活蹦乱跳”。对于学生而言,只听不问,无异于知识的静态复制和单项灌输。能否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否激活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笔者以为,在农村数学课堂中,教师充分地放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好路子。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学完“四边形的内角和”之后,教师可以停下来,把问题的自主权完全留给学生。经过讨论,学生自热而然地会提出如下问题:还有哪些方法能证实四边形的内角和?如何猜想并验证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

  教育,30%是启发,70%是等待——教育应该是留白和等待的艺术。的确,一味地讲透讲深,势必将剥夺学生自问自悟的机会。优秀的教师都善于等待,善于放权,善于把问题留给学生自我设疑、自我解决、自我验证。而这,也许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极好机会,也是学生充分解放自己、打开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

  二、问题针对——源自于教师的“全人”理念

  农村学生,由于生源来源等复杂问题,想考入高一级中学的学生并不是全部。那么,数学教学包括数学提问是面向全体呢,还是面对少数尖子生?这取决于教师的勇气、理念、眼界和魄力。好的教师应该具有“全人”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好的教师,应该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吃饱吃好”。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把相对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然后将相对复杂点的题目留给优等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串:首先给出不等式2x+1>5①,然后给出不等式2(x+1)>5②再然后……这样的分层问题串,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又包含了三类不同形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可谓举一反三,一石三鸟。

  面对农村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中,力争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给每个人以提升的机会。同时教师要通盘考虑,以优带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征服感和喜悦感;如题目较难,则为他们降低坡度,搭设台阶,力争使他们能“爬上树摘到果子”。

  三、问题技巧——源自于教师的“深耕细作”

  问题必须要提得深浅适度,才能创造出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具体可概括如下:

  1.在问题的趣味性上下工夫。比如,在学习数的幂这一节课时,提出“2的25次方是多大?”这一问题时,一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假设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传给不知道此谣言的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递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

  2.在数学知识的对比处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是相等问题,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的是不等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设计对比性的问题群,如此方能扫清关键区的障碍,思路方可畅达前行。

  3.多设计开放性或迁移性问题,如以下两个问题:“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这四种图形中,哪种图形不能单一进行平面镶嵌?”“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进行单一平面镶嵌?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应满足什么条件?”后一个问题远比第一个问题要好得多,因为这就对多边形进行平面的镶嵌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而不是停留仅仅记住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这一结论中。

  4.在探索规律中设问。例如,在《一次函数图象》的教学中,在添加辅助线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作四边形的对角线,此时教师可适时追问:“你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吗?你发现不同的分割方法所得到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四边形的边数有何关系?”这样的追问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而不在于转化的形式。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如果数学问题不足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划痕”,就不可能点燃他们的兴趣之火,就不足以让他们“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所以,优秀的教师都是设计问题的高手,他们在问题的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经验,正所谓:“多一些趣味,有时间自悟;多一些延伸,有机会提升;多一些探究,有能力突破。”

  参考文献:

  杨俊玲。浅谈初中数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J]。成功:教育,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