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02 02:56:00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杨永亮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一、课堂主题明确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并不是教师与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那么重点在哪儿呢?影响两字才是研究的重点。

  二、熟悉农业区位因素相关概念

  教师第一步所做的或者说导入新课(复习课)是抓紧考纲,熟悉概念。具体做法可以请学生看课件,并参照鲁教版教材一起说一说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几个方面?学生回答结束后老师进一步提问:自然条件中又包含哪些要素?(请一位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在听其回答的同时注意回答是否相对完整,如说得不够全面,请同桌或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再帮助归纳)。

  社会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采取同样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属于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一起回答或单个回答来补充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开始进入农业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初步锻炼解题能力

  通过课件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六道题目。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农业区位因素:

  (1)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冷藏保鲜技术)

  (2)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在日本的高级酒店。(运输条件)

  (3)《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条件)

  (4)2004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市场供求关系)

  (5)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6)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

  学生在动笔的时候,教师关注一些基础较差或学习较懒惰的学生,待学生基本完成后,抽取2份这类学生的教案用投影仪展示。设计这6个填空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准备。如,用课件图片显示河西走廊的位置及地形,讲解为什么是水源这个因素,提示学生注意河西走廊的范围和相对应的流域,通过这条题目的讲解带领学生逐步融合区域地理,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准备。此设计的目的是当堂巩固基本概念和督促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结合地产农作物相关资料训练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靖江市生祠镇金星村休闲农庄成立于2003年12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农庄为依托,牵头成立了“靖江市香沙芋产销协会”,目前已初具规模。对引导全村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长江冲积平原土壤的独特性和靖江特殊的气候环境再加上市农委的重视与农技部门的精心指导,孕育了靖江香沙芋,这一特有的土特产,品质上乘,享誉中外。

  材料二:近年来,葡萄种植发展速度较快,每年以百亩速度增长。各大种植园葡萄品种不断丰富。现有品种主要为藤稔、巨峰、夏黑、京亚、魏可、红义、金手指、玫瑰香等20余种,已初步形成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有核、无核品种相补充的结构,能够较好地满足市场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时间的需求。

  通过以上材料说明影响靖江香沙芋、葡萄种植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此题目可以充分让学生讨论之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如果班级里有生祠或马桥的学生,让他们回答效果会更好。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政策,土壤,气候,技术,市场。

  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

  五、升华运用能力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一些银杏(白果)询问学生目前在靖江价格如何?学生中有知道的会直接说出目前价格,不知道的会仔细听这些同学的报价。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十年之前的价格如何?预计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问一下家里十年之前就种白果的同学知道价格否?如学生都不能说出对应价格,教师可告诉学生。通过两次价格询问得出目前银杏(白果)价格为什么如此之低?答案很显然是市场因素的影响。

  2.教师可以准备几颗学校周边大棚出产的草莓,团结乡生产的香沙芋,自家生产的稻谷小麦带入课堂。

  (1)教师举起稻谷询问学生是何农作物?哪个季节生产的?大田中是否都种植该作物?学生可自行回答这些问题。

  (2)教师拿起香沙芋询问类似问题。

  (3)教师布置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只种植香沙芋。思考结束后可将课件返回第四部分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4)草莓与小麦可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提问或者放手学生组织讨论活动。

  3.以典型例题结束该部分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①平原地形为主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城市市场需求大 ④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