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03 05:58:5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初探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 姚 敏

  【摘要】文章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从凝眸“文眼”,洞察文思;梳理“文脉”,把握整体;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吸收内化,学以致用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关注文本的语言特性,滋生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语言;语文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可见,一定要姓“语”,“语言文字”的语,即既要“细嚼慢咽”、读懂读透,体会其人文性,又要“咬文嚼字”、会写会用,体现其工具性。然而,静观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热闹有余,而“语味”不足;繁复有余,而简约不足。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往往是“囫囵吞枣”,其语言习得只是停留在“认知存储”的浅层,而达不到“吸收运用”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只知“文”而不得“法”,只懂“意”而不得“言”。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即从语言文字出发到思想内涵,再从思想内涵出发回到语言文字。其它学科的学习,语言文字也许只是作为表达科学内容的载体,理解了就可不必细究,但语文学习则不然,不但要细究,而且还要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深入钻研文本,慧眼识“文”,既要洞察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又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特性,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语言,引导学生产生新的生成,以文为根,以生为本,滋生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凝眸“文眼”,洞察文思

  好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一双眼睛,通过“文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洞察文思,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例如,《美丽的丹顶鹤》文如其名,作者紧扣“丹顶鹤”的形态结构,突显其美丽的形象,通过生动有致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母亲的恩情》,作者用以文包诗的手法将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扩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母亲灯下缝衣,情深切切;母子临行话别,依依不舍。母亲的恩情如胶似漆地交织在字里行间,于素淡之中浸润出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梳理“文脉”,把握整体

  “文脉”就是文本的结构线索,不同的文本结构常呈现不同的表达效果和言说效应,有些小学低年段教师在教学中对“文脉”梳理不够,常把简单的课文复杂化,他们往往过多地关注文中的细枝末节,致使教学臃肿,结构松散,明晰度不高,整体感不强。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无论是作者、编者、还是教者,其语言都不仅仅是感性的表达,更应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语言文字中包含着严谨的逻辑智慧,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逻辑智慧。

  例如,《美丽的丹顶鹤》,文章开篇写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继而以特写的镜头捕捉其“颜色之美”和“姿态之美”,最后以丹顶鹤在其第二故乡——黄海之滨的无忧生活结尾。全文行笔流畅,动静交替,首尾呼应,有一气呵成之感。又如,《云房子》以小鸟造云房子为叙事线索,从造云房子、用云房子、失云房子三个层次来呈现白云生成、变幻、消失的全过程,全文构思奇特,妙趣横生。再如,《梅兰芳学艺》开篇写梅兰芳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后文写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弥补了先天的不足,双眼渐渐灵活起来,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纵观全文,从“学艺遇挫”到“坚定决心”再到“勤学苦练”最终“功成名就”,文章篇幅短小,却跌宕起伏,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三、咬文嚼字,品词析句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读者通过语言文字这个介体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任何一篇文章,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感悟,都是读懂文章最基本、最关键的起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对“语”动情,对“言”生思,在揣摩、辨析、感悟、欣赏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内蕴。

  例如,《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中“我来到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小小的荷塘与大大的荷叶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照常理,荷塘应该是大的,荷叶相对则要小许多,但课文却以“小小的荷塘”来反衬出“大大的荷叶”,给人无尽的遐想。那圆盘似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荷叶用自己圆润的身体撑满了整个荷塘,原本的荷塘仿佛真的是变小了。又如,“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其中一个“睡”字很有意蕴,如果换成别的词“躺”、“停”、“落”、“歇”、“滚”……总觉得没有“睡”字那样惬意,那样舒适,一个“睡”字足以把我们带入雨滴那甜美的梦乡。再如,《云房子》中有一段描写云房子外形的语言十分生动,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一个“傻”字透出云房子的萌态,而“美”字却又显出它的出众。“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高矮宽窄之间勾勒出云房子的姿态万千、形态各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一句话中竟用了三个“小”字,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云房子的玲珑精巧所吸引。

  四、吸收内化,学以致用

  书本中的语言是固定、静止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用环境,使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从而实现文本语言的吸收和转化,滋养出自己的语言。

  例如,《水乡歌》从“水多”、“船多”、“歌多”三个角度来描绘水乡的诗画美景和幸福生活,数量词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亮色。“千条渠,万条河”让人感叹水乡河流交错的奇景;“千只船,万只驳”使人惊异于水乡白帆竞渡的盛况。以“千万”来表达数量的“多”是语言的常规表达,但本文却用“一”来表达“多”的特质,更显其言语的智慧。“池塘一个连一个”“歌曲一箩又一箩”,“连”与“又”的短语组合就把数量从一扩展到了无穷多,真是妙不可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语言组合的魅力,以插图为背景,让学生模仿练说,如青山一座连一座;绿树一片连一片;小鸟一只又一只;白云一朵又一朵……水乡的灵动与秀美便在学生的仿说中逐一地铺展开来,日积月累,就能给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

  又如,《世界多美呀》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作的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等待出壳的小鸡,从一个小小的洞眼中窥探到一个明丽的世界,它迫不及待地破壳而出,发出了对五彩世界的赞美:“啊,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显然,学会叠词的用法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蓝湛湛”的天空如宝石般澄明透亮;“绿茵茵”的草皮给人以毛茸茸的质感。学到“碧澄澄”一词时,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体会小河的清澈与勃勃的生机。最后,还可创设一个课堂的延伸情境:让我们随着出壳的小鸡一同去探寻世界的美丽。于是学生用自己内化建构的语言七嘴八舌地描述自己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情不自禁地赞叹那“红艳艳的花海”、“绿油油的草地”、“金灿灿的太阳”、“亮闪闪的星星”……

  总之,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课就是要从文本语言出发,循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瞄准设定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真切地设计有效教学情境,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滋生每位学生的语言素养。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所在,也是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初探】相关文章: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初探08-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08-19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08-17

低年级作文教学初探08-25

“充分读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08-17

浅谈低年级作文入门教学初探08-17

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初探08-17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08-17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初探08-17

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