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03 22:15:2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重庆市万州区谷雨中心小学 王大秋

  【摘要】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我们农村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忽视了或者是简化了朗读这一环节,存在着很多朗读问题。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堂朗读时间安排不合理。在一节语文课中,40分钟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被老师提问所挤占,而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只有几分钟,朗读练习往往走过场,如雁掠过,且“雁过无痕”,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

  二是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往往采取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多数教师设计的朗读教学总是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

  三是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四是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读得重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指导朗读教学策略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保证时间,提高效果

  依据年级、教材特点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于朗读。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我们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鸟的天堂》一文,播放一首轻音乐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赞美家乡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文章中的意境学生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评读,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5.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和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浅谈语境中的词汇教学策略08-18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浅谈08-2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08-17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1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08-2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08-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08-1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朗读法08-17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08-15

浅谈朗读训练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