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

时间:2022-08-04 20:29:42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

  李佳丽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在对软件工程毕业生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并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做出一些探索。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

  作者简介:李佳丽(1988-),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现就职于中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

  自高校扩招后,我国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2014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27万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加之,我国软件工程技术起步比较晚,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支持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短短几年,已经开发出属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制定出一系列的符合国情的政策和发展计划,取得不小的成功。

  一、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毕业生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约计11.1万人,职业需求在“电气信息类”中排名第三。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研究、设计与应用等工作。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极度短缺。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等沿海地区。巨大的人才缺口不仅使IT行业“全线告急”,更使得IT企业求贤若渴,重金抢购。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的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根据学校招生就业处历届本科毕业生校内招聘用人需求统计资料,2012~2013学年由学校主办的双选会、集团专场、日常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中,共计有1123个岗位需要软件工程类毕业生,2013~2014学年共计有1234个岗位需要软件工程类毕业生,用人需求涨幅接近10%。

  2.招聘要求及薪酬待遇分析。目前IT企业对IT人才有四项素质要求,即专业技能、项目经验、权威认证和高等学历。超过80%的IT企业对用人学历有要求,其中要求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到46%,超过70%的用人单位希望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单纯地讲就业,专业技能与项目经验则是核心要素,是企业最为看重以及个人在企业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软件工程专业相关职位属于高薪岗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国有经济单位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平均劳动报酬最高,达到6300元人民币。据来校招聘单位所提供的薪资水平,可以看出:软件工程岗位的具体薪资待遇在地域间又有些许差异,一级城市(如北上广等城市)初-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待遇在4000~9000之间,内地其他省会城市(例如山西省)一般在2000~6000之间。随着毕业生从业年限的增加,劳动报酬也呈线性增长,从业年限在6~7年间的软件工程毕业生,月薪资可达到1万元以上。

  二、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对IT人才的需求标准逐渐提高,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IT行业就业情况最好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等几个发达地区,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近几年对IT人才的招聘情况来看,这几所城市对软件工程类毕业生的招聘标准逐年呈现出“水涨船高”的趋势。很多企业钟情于有一定工作经验且学历较高的硕士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因为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某一职位的工作任务。正因如此,近两年来,一些虽有高学历但刚毕业尚无就业经验的毕业生则被拒之于求职门外。其次,省内IT行业发展不成熟,企业提供的就职岗位较少,(www.fwsir.com)而省内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考虑到地域问题、户口迁移问题,部分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省内企业,加大省内软件工程的就业压力。

  再次,中部地区的软件行业相比其他地区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我省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在软件制作上,有些软件企业只是采用了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有管理体制、市场、政策等问题。

  2.毕业生继续奋战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率持续上升,大学生在摆脱就业压力和个人追求方面有新的认识。学院2014届未就业的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继续考公务员”的比例分别占未就业毕业生人数的28%、11%。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通过考研缓解就业压力。一些毕业生认为读研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在学术上更上一个台阶。

  一些毕业生认为考研除了学历上更高一层次外,在单位就职时的工资基准也会相应地高一些,甚至有助于找个更好的就业单位。综合来看,在巨大的就业形势面前,考研是毕业生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及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取舍。参加国考、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招考的人数率创下新的纪录。这与国人求稳的心态不无关系,更多的人看重的是上述单位的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等。总之,毕业后选择暂不就业,继续参加各类招考的学生占未就业毕业生的很大比重。

  3. 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时多持观望的保守态度。学院领导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平台,积极联系知名IT企业及实训单位,通过与企业多种模式合作、组织招聘会等方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毕业生举办“IT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多场招聘活动,大力创造就业环境,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领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谨小慎微,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对所选企业的各个方面提出质疑,多持观望的保守态度。“今天就是先来看看,不着急签约”、“以后招聘会的单位会越来越好”、“还想再看看”,不少毕业生对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并不上心。

  三、主要举措及努力方向

  1.以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召开专题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并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制度改革、教学秩序规范、资源投入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院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逐步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基础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并在校内建立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设立多个实践创新项目,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校企联合研究室,进一步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保障。

  2.面向行业需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引导毕业生“顶天立地”地就业。着力扩大就业市场覆盖度,挖掘行业重点单位需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院坚持毕业生“走出去”的就业方针,将保证毕业生就业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针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层次和质量的任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大力创造就业环境。学院积极联系知名IT企业及实训单位,通过与企业多种模式合作,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创造就业环境,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领域,为用人单位招聘提供精细、“一站式”服务,对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重点单位实行分类服务。依托学校软件学院硬件设备优势,为不能到场的企业和单位提供远程实时的在线视频招聘,积极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本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使就业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加强就业工作保障度,为实施高质量和均衡就业战略“保驾护航”。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落实专项经费。利用新媒体推进网络化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多渠道捕捉就业信息,强化择业就业意识,做好择业定位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实现理想就业。开展“一帮一”活动,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建立学困生档案,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建立“毕业生回访与发展跟踪制度”,了解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增强就业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以保证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构建就业工作常态化。实施“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成立由学院院长、书记、副书记、辅导员、学习导师、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就业工作组,配合学校建立校、院、班三级体系,为就业工作提供组织支撑。落实“三个到位”,为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认真做到就业中心专职工作人员稳定、专职工作经费稳定,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建立关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服务中心,有效保证就业工作的开展。健全制度体系,为就业工作夯实基础。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出台的就业规章制度,根据实际需求出台完善学院的就业规章制度,为就业工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文爱,唐菁,王宇灵,蔺华。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广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管理观察,2009,(11)。

  [2]李瑞红,尹四清。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3,(6 )。

  [3]亓传伟,任艳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 )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相关文章:

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08-20

软件工程的就业前景08-20

浅析新形势下上市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08-12

软件工程师就业前景08-20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07-03

优化大学英语专业学法初探08-11

评语初探08-17

评语初探08-09

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初探08-1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