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高职混合生源班级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高职混合生源班级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05 05:15:21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混合生源班级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高职混合生源班级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高职混合生源班级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凌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湖北黄冈438002)

  摘要:针对高职混合生源班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从生源特点、课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课后巩固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期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混合生源班的基础护理技术学习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基础护理;混合生源班;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凌莉,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当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两方面: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高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三校生)。其中大多数是前者,大多高职院校对两种生源都采用混合编班[1]。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护理专业由于录取的中职学校毕业生数量较少,因此,采取普高生源班、中职和普高混合生源班两种分班模式。基础护理技术(以下简称“基护”)是护理专业核心基础技能课程,是护理人员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因混合班中两种生源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增大了教学实施的难度。因此高职院校混合生源班级的基护教学便成了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一、生源特点

  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从2011年始招收中职生源学生,2013年在6个专业方向招收中职生源学生160名。笔者所任教的护理201314班,共49名学生,是混合生源班。学生来自普高毕业生14名,来自中职毕业生35名,其中有14名已获护士执照。笔者发现此班有如下特点。

  1.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我院高职护理专业普高的招生对象是四批二,大多数升入高职的普高生因高中学习阶段偏科和学习兴趣等原因,高考总成绩较低。中职生源学生无入学门槛,只要有初中学历基础,想读便能入学。因此混合班中两种生源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均较弱,学习方法、习惯均较差。

  2.学习目标模糊。混合班中两种生源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强,缺乏远大理想,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目标均不够明确,求知欲望差别较大。部分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对自己没有正确的估计,盲目自信或自卑。部分中职生源学生认为上高职的目的是获一张大专文凭以便就业。部分普高生上高职选择护理专业,是在家人要求下做出无奈决定,自己并不清楚未来想做什么、要做什么。

  3.学习态度有差异。混合生源班中,绝大部分高中生源学生学习态度相对较好,上课认真听讲,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而中职生源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已学过,上高职主要是想获一张大专文凭好就业,因此学习态度散漫、自觉性较差,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更愿意动手进行技能操作。少数同学抱着进一步巩固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技能的目的,学习态度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实训操作,练习主动。

  4.专业基础有差异。中职生源学生在中职阶段已学过护理学基础,而中职教材与高职基护教材内容上大同小异。因有中职学习基础,中职生源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实践教学时课堂表现相对普高生源学生活跃。普高生源学生则是首次接触基护这门课程。因此两种生源学生从一开始就存在专业基础差异。

  二、教学策略

  1.课程安排侧重实践。我院高职基护课程共134学时,(www.fwsir.com)理论20学时,理实一体60学时,实践54学时。大一第二学期完成32学时,大二第三学期完成102学时,选用教材为杨光芹等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主要采用讲授、示教、多媒体教学、自学、讨论、实训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精心组建学习团队。我院护理专业采取的是大班教学。为方便学习,学期开始时将班级学生分组。教师提出要求,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每小组内部由成绩好的、动手能力强的、中职生源学生、普高生源学生、成绩不那么好的、动手能力相对弱的等不同层次的成员组成,而组与组间成员组成相同。将全班分为12小组,每组4~5人。由学生自行在班级选出两名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学习好的同学担任护理专干,作为12个小组团队的总带头人。然后各小组团队分别选出护士长1名,要求由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指导员1名,要求由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中职生源学生担任。监察员1名,要求为人正直、公正的同学担任。其余为成员。

  3.课前分层学习打基础。我院高职基护教材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要供普通高职学生使用。因此,针对混合生源班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课前任务是极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上新课前,指导学生在预习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辅助学习资料。比如通过网络平台(班级QQ群)发布操作视频,教师针对学习难点自己录制的视频短片辅助学生学习。针对普高生源和中职生源学生不同特点,布置少量练习题作为课前任务,给高中生源学生布置的练习题较简单,侧重基础知识。给中职生源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完成。针对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情况,课前任务完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先分别对护理专干、各组护士长、指导员、监督员进行课前学习的组织、课前教学、课前学习监督工作的培训。在教师安排下每组指导员负责本组成员课前学习指导,监督员负责监督小组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及态度并记录,护士长负责在下次上课前收集组员完成课前练习交到护理专干处,由护理专干批改,课前任务完成情况由护理专干记入平时成绩。

  课前学习及完成课前任务过程中是由学生当老师。这不仅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加了中职生源学生的责任感。普高生源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节奏,在反复观看教师提供辅助学习视频资料及中职生源学生同伴的辅导下轻松完成课前任务练习题,并从中体会成就感,让后续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4.多种教学形式构建有效课堂。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环节,结合混合生源班学生特点,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中职生源和普高生源学生进行合作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由护理专干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比如在学习静脉输液时,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基础上,教师给出一个工作任务情景:19岁女大学生小张因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10余次,伴呕吐,到医院急诊,接诊医生体检时发现病人呈脱水征象。经过进一步化验检查,以急性胃肠炎收治入院后开出医嘱,责任护士小李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1名中职生源学生扮演责任护士,1名高中生源学生扮演病人完成静脉输液任务。其余学生分配评委角色。在学生完成静脉输液任务后,先请扮演病人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请扮演护士学生做出自我反馈性评价,分析自己操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并就自己操作的体会给下次课就要实训的同学一点建议,再请评委同学对“护士”的表演进行评价反馈,指出整个过程中的优缺点。然后由教师进行鼓励性和反馈性评价。最后教师在结合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下进行必要的讲授和示范。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中,笔者选择同伴教学法于课堂按小组进行练习。护理专干负责全班实训练习的组织安排、实训用物的分配,小组中护士长负责小组实训练习的组织安排和测试,指导员负责组员的教学,监督员负责检查本组学生的练习表现,护士长和监督员对组内每位同学的表现和测试成绩必须做详细的记录,作为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入平时成绩。同伴学习法充分发挥了中职生源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也让一些“不敢、不会、不爱”向老师提问题的普高生源学生从同伴处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实训室巡视听取学生间的讨论,通过聆听学生间的讲解并观察学生的操作,教师可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出现错误。利用这些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2]。在同伴教学法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让混合生源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互帮互带、合作共事、共同进步。

  5.课后巩固有针对性。基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由于我院是大班授课,加上实训用物数量有限及场地限制等多种因素制约,课程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仅靠有限的课堂实训时间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课后的巩固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混合生源班中,因中职生源学生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掌握较快,再让其进行课后练习,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愿意,效果也不好,所以混合生源班的课后练习主要针对普高生源学生,只要求护理专干和每组的辅导员到场进行指导。

  6.考核评价重在平时。混合生源班基护课程评价方式主要运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占60%,包括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考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护理专干记录为重要依据。期末考核占40%,包括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以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混合生源班是目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教育现象。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限制,班级编制还将在高职院校部分专业中存在一段时间。笔者基于现有的混合分班模式,对基护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基护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中职生源学生有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也让他们在当小老师过程中体验到责任感,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普高生源学生通过课前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缩小了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与中职生源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的差距,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增加了普高生源学生的成就感。同时,笔者也期待招生政策及学制改革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单独组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真正实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云。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2014,11(5):11-12.

  [2]张萍,刘宇星。同伴教学法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2012,01(22):41-43.

【高职混合生源班级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分析】相关文章:

对高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8-25

高职英语教学论文 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及现状的分析04-29

信息技术基础08-16

护理副高职称个人总结03-28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08-24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08-17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分析08-2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08-17

班级情况分析报告08-10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核分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