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时间:2022-08-05 05:17:05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张晶1,范允龙2,刘海霞3

  (1.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山东潍坊261000;3.山东省青岛市第十六中学,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在评教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定性问题,如何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处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学生评教测量指标体系,然后建立了一个基于多级模糊评价的学生评教模型,得到了量化综合评价,最后以实例说明。

  关键词:学生评教;指标;模糊评价模型

  作者简介:张晶,女,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精算、数量经济学。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活动陆续开展并日益受到重视。在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一个定性问题,如何对这个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处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若没有科学的评价模型、比较客观而公正的评估标准和可用于衡量的定量指标值,就会使得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不完全和准确,使评教方式无法体现科学化和客观化。

  而多级模糊评价模型是一种关于多因素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方法,他能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和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适宜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非确定性的问题,学生评教就属于多因素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问题。

  本文首先综合目前国内文献建立了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然后建立了一个多级模糊评价模型,以期实现评价分数的科学化和客观化。

  二、建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文献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较多。在评教的一级指标上,有文献认为,评教的一级指标应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指标(李丹青,2005;雷敏,2005;常亚平,2010);除了这四项,还有文献认为“对课程的总体评价”、“教材评价”(吴培群,2010),“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沈阳,2009)等也属一级指标。在评教的二级指标研究上,刘杭玲(2002)研究认为二级评价指标个数不宜太多,大约在18~24个左右比较适宜,这样可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相互包容,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评教量表的二级指标是17个(孙超,2009);雷敏(2005)研究发现,学生对二级指标的某些项能做出较好描述,但对诸如“授课内容的适合性和先进性”等与学术有关的内容,学生则略显能力不足,所以在二级指标的设计上要运用符合学生思维的语言;另外,对于二级指标,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甚至不同职称的老师的评教体系都应有所不同,按小班、大班、实习、实验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的课程的评教体系也应有所不同(姚利民,2005;李丹青,2005;雷敏,2005等)。

  笔者在综合了国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评教评价体系。(见表1)

  评价体系说明:本文主要进行的是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上述二级指标只是在研究国内文献中形成的,还很笼统,实际应用时,测量主体还应按学校、学科和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建立学生评教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建立二级指标体系,由目标层A、一级指标层B和二级指标层C构成。A代表评教效度的综合测量值,B代表一级测量指标组成的集合,记B= |B1,B2,B3,B4 |,C 代表二级测量指标组成的集合, 记C=|C1,C2,…,Cn |,有4个一级指标和n个二级指标。

  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制定二级测量指标C的评分等级标准。二级测量指标C是主观指标,一般通过百分制、五分制、“优、良、中、差”等转化成定量指标。

  (2)确定测量指标权重。

  目标层A的权重为V;一级指标B1的权重为V1,B2的权重为V2,B3的权重为V3,B4的权重为V4。

  通常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或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四、结语

  综上,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特点:(1 )为评估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避免了学生打分的随意性、主观性;(2)在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下,对学生的打分进行了加权平均,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式;(3)不但能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评估指标体系还能体现出教师优缺点。

  应注意的问题:(1 )评价指标较多,应使学生提前了解这个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及其权重,让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对评教做出思考;(2)不同学校、不同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有所不同,理论课与实践课(或实验课)教师评价体系也应有所不同,并且权重都应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李丹青,钱存阳。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68-72.

  [2]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 ):50-53.

  [3]常亚平,陈亮,闫俊。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0,(1 ):80-86.

  [4]吴培群,陈小红。大学生评教的统计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基于北京一所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0,(3 ):78-91.

  [5]沈阳。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个案[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 ):131-133.

  [6]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J].江苏高教,2002,(1 ):85-88.

  [7]孙超。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的政策、特点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8-40.

  [8]姚利民,邓菊香。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之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50-53.

  [9]杨金花,纪武昌。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7 ):66-67.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混合推理的高血压药物推荐模型研究08-18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08-07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08-09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08-21

基于大学生创业成熟度评价的创业教育路径研究08-26

把学生评教推向完美08-17

把学生评教推向完美08-13

基于伯努利大数定律的云存储数据方法研究08-18

走出课堂评价的模糊性08-17

走出课堂评价的模糊性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