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体育论文>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探析及理性回归路径研究

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探析及理性回归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05 07:45:04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探析及理性回归路径研究

  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探析及理性回归路径研究

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探析及理性回归路径研究

  王全昌

  (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理性回归路径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SGH140581);2013年西北大学教改项目(JX13065);2014年西北大学教改项目(JX14053)

  作者简介:王全昌(1971-),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健康第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俱乐部、三自主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各领风骚,体现出大学体育的时代特色,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中,时尚项目、民俗项目、趣味项目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体系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而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课程逐渐淡出高校课程的内容体系,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趋势。反观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生的体育拼搏精神不复存在。本文试图从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多角度地探析其边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化现状及原因探析

  长期以来,田径课程一直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一些主流教学理念的出现和时尚类体育课程的兴起,田径课程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逐渐下降,出现边缘化的发展轨迹。田径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逐步削减其教学内容,只剩下短跑类和中长跑类的教学内容。一些学校彻底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置体育课程,而把田径课程束之高阁。长此以往,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少上体育课或不上体育课的学生,若干年后是否还知道什么是“田径运动”?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继承,甚为堪忧!

  1.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操作与教育理念部分背离。教育部在2006年就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保证学生每天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要让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高校体育课实现“三自主”,即“学生可自主选择体育教师、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提出,要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阳光体育长跑活动。这些方针、政策无疑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在实际操作中,田径课程成为“三自主”的牺牲品,无人问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而忽视学生的走、跑、跳、力量等田径运动的基础练习。而且,阳光长跑,注重形式,缺乏长效机制,以致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害怕承担教学事故,取消长跑项目的教学和比赛。

  2.社会现象引起的负面效应———“长跑之殇”。据媒体报道,2012年11月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事10公里比赛终点,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冲刺中突然倒地,心跳与呼吸骤停;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经急救无效,不幸离世。长跑运动的猝死事件使人们谈田径色变,这种恐惧与担心使一些高校本末倒置,因噎废食,在田径比赛中取消传统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的竞赛项目。如果将对生命的敬畏转化为对体育的畏惧,那么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更为惨重。高校田径课程在目前这种“学生怕、家长怕、学校怕”的重重困境与压力下,举步维艰。体育教育陷入如此窘境,应该说是田径运动文化教育的缺失与体育运动常识性教育的缺乏导致的结果。

  3.学生自我价值认识取向的必然结果。我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运动意识相对淡薄,关注分数远胜于关注体育锻炼,没有形成运动习惯,对田径运动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易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在学生看来,跑步谁都会,也很难在比赛中取得名次,不如学一种在他们看来有用的体育技能,使得田径自然不受学生青睐。另外,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需求存在多元化,重视在运动中享受愉悦的精神,释放压力,期望团队协作和思想交流等,而田径运动的偏竞技性和缺乏协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他们自身的心理、精神需求,在当今运动项目繁多且自主选择面前,他们更偏向于休闲、时尚、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

  4.教学内容不新颖,教学形式滞后,教与学严重脱节。田径课程伴随学生走过小学、中学与大学,可谓是一门“老调重弹”的课程,如何将老调弹出新曲,吸引学生眼球,这对高校体育教师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往往忽视这点,田径教材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创新与扩充。在课堂上,教师凭经验进行简单示范,不能站在理论的最前沿与学生互动,没有很好地发挥田径运动项目对形成学生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巨大作用。在教学模式上,许多高校的田径课教学一味地强调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重复性练习,不善于创设情境、进行激发式教学,忽视课堂组织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导致学生无味、教师无法,效果不佳,使田径课程失去应有的魅力。

  5.考评体系重结果,忽视过程体验。在高校学生体质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下,一些教师在田径课程的教学中并没有调整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只是一味地上量、上强度,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形成教与学“两张皮”,让田径运动的科学健身方法与价值没有深入人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最终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这种“一刀切”考评制度,在一定程度挫败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实践积极性。

  三、高校田径课程回归基础地位的发展途径

  1.多渠道扩大田径运动的文化宣传,明确田径课程价值,消除认识误区。欧洲田径赛场上观众爆满的景象和我国全运赛场上寥寥无几的观众人数,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我国田径文化教育的缺失。近年来,我国田径运动项目在世界赛场上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培养出刘翔、陈跃玲、王军霞、邢慧娜等世界著名运动员。学校可以利用这些标志性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向学生传授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田径运动的内在魅力,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的价值和地位。

  2.高校田径课程体系改革,是田径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改变过去那种建立在竞技基础之上的教学体系。不管是走、跑,还是跳跃,都要以健身为目的,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田径项目在内容选择上会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突出娱乐、时尚性和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真正需求,把一些便于推广且具有使用价值和新颖性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课程内容融入田径课程的教学体系中。

  3.改革考评机制,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突出激励机制。教学过程应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感受成就感和被教师重视的幸福感。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阳光体育和课堂成绩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健身走、跑等练习。课外练习通过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形式进行延伸和学习,在课外之余教师可进行指导。整个过程要注重学生的田径健身知识、应用效果、个体心理体验与进步程度,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科学考核。

  4.因噎废食不如创新发展。大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无疑同社会环境的因素、学生的主观性等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学校的相关主管部门,不应出现几例突发事件而因噎废食,否定田径课程,而应采取各种措施创新教学方法、内容及考试评定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取消。教学活动的组织、授课过程应科学系统地进行,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减少强度,加强跑量,确定学生的合格和优秀标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

  5.必修与普修相结合,自主和强制相结合。对大一学生,课程设置要考虑他们的实际认识和接受能力,课程内容更应该以基本练习为主,在项目选择上选择一些简单的技术项目。可以针对田径课程的走、跑、跳、投等练习进行改造,以健身为主,掌握基本的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得到更好的衔接。在大二年级时,可以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但田径课程的健身跑内容仍然是每一位学生、每一个专项课的必修内容,要把田径课程的基础练习和专项课的教学应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两年的田径课程的授课,学生会基本上养成长跑的健身习惯。

  6.重视教师的知识架构,鼓励教师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课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应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重视教师的知识架构,注重教师的职后培养,加强教师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内容教授过程中,应简化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逐渐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质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光修。从健身性和兴趣性的角度探究山东省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改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刘应、马力。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教学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1,(3 ):125-129.

  [3]赵克宁。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7,(9 ):57-58.

  [4]黄松峰。高校田径课程的多视角透视与改革实践[J].体育学刊,2011,18(2):78-81.

【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探析及理性回归路径研究】相关文章:

回归生活世界的高校德育研究08-24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探析08-19

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08-17

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08-09

“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08-17

“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08-16

微博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困境与路径探析08-17

高校班主任工作探析08-25

高校声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路径08-18

质性研究视野下的社会行动研究探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