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时间:2022-08-05 07:45:2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高蓉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杜威著作的赏析,浅析出杜威教师观中对教师生命智慧的启迪。生命智慧是支撑教师职业的源泉,教师的工作没有了智慧的注入,将无异于流水线工厂化作业,教师的生命智慧需要培养并且有迹可循。

  关键词:生命智慧;教师;杜威

  作者简介:高蓉(198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德育)。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民主主义教育,强调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有批评者说杜威的教育观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是片面和不实际的。细读杜威的著作,就会发现杜威赋予了教师一个更高层次的定位,教师最应该拥有的就是智慧,这种智慧不会是单纯的教学智慧或者职业智慧,而是生命的智慧。

  一、缺乏生命智慧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

  1.教师充当训练师的角色。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刻板地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法令条例,像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不断训练出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的儿童,训练他们服从指令,完成任务,去做不得不做的作业,将根本没有理解的知识生搬硬套。这样一来,不仅儿童学得很痛苦,而且教师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教材和实际生活产生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失去了生命的灵动,将知识和儿童进行简单粗暴的捆绑,像大工厂作业的流水线模式一样,完全忽略了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儿童均是有血有肉有头脑会思考的个体,这样的教育是完全失败的。

  2.教师盲目崇拜儿童天性。缺乏生命智慧的教师担心自己作用的发挥会妨碍儿童兴趣的发展,因而采取“放手”政策。杜威在论述学校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同时指出了教师不应该采取“放手”政策。他说:“放手政策和任何别的方针同样有那么多成人强加的影响,因为采取这种方针就是年长的人决定让儿童任凭偶然的接触和刺激摆布,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这样一来,只会让儿童学到一些零星的,没有组织体系甚至是无意义的知识,更为甚者,放任缺乏分辨能力的儿童“自由”学习,更是无形中放大了学习的不可控性。人类具有卓越的自主能动性,教师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认识教育对象的特性,更在于创造出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方式使其能更好地、更适宜地理解知识、生成知识。要么进行机械式的训练,要么放任发展,这些非黑即白的方式都是缺乏生命智慧的表现,也是教师应该规避的。

  3.教师忽视学生个体作为完整生命体的存在。传统教育中的等级式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于教师过于敬畏,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生活中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领域,但是等级式的师生关系忽略了学生的生命内涵,使学生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学习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任何知识,知识是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是一种创新。但是忽视日常时间和经验的教学,使学生无法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发生联系,阻绝了创新的可能。同样的,等级式的师生关系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当自己对学习内容有疑问或不同的看法时,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使知识的传递和再生成变得非常困难。

  二、教师的生命智慧可以生成并有迹可循

  1.教师的生命智慧需要培养。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说: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他。教师的生命智慧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培养和反思。(1)避免养成机械的习惯。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重复做一件事情,重复一个练习,或者长期不变的以一个固定的模式授课,那么学生必然也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形成机械的习惯,他们很难跳出这个固定的模式,无法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就像蒙着眼睛推磨的驴,刚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原地一圈圈地走,还以为走了很远的路,后来习惯了,于是每天围着磨走来走去,就算不再蒙着它的眼睛,它也不再想离开这个磨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2)切忌偏重客观标准。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教师只重视期末测评而不重视平时成绩上。孩子学习数学,教师只重视在试卷上是否算对了题目,却不关心孩子是如何算出这道题的,孩子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是否理解了原理概念,是否能将前面学的内容和现在的知识融会贯通,是否能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台湾作家林清玄与小读者互动,林清玄说自己有18篇文章进入了大陆的语文课本。现场有小学女生提问,“我们刚刚学完您的《桃花心木》,有道题问文章中‘人生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答对,所以想问问您。”林清玄听后说,“如果要我来答,我答的可能也不对”。(3)不要树立权威思想。不要给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要给他们质疑和发问的权利和机会,并且鼓励他们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创新和进步的可能。

  智慧本无定论,但获得智慧一定是一个不断发掘的过程,凡是一成不变的,统一模式的,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基本都跟智慧没什么关系。生命智慧的发生,是教师用脑琢磨,用力实践,用心感悟的过程。

  2.做一个善于研究学生心智的教师。杜威提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智的研究者”。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要研究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怎样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需要采用什么手段激起他们渴望学习的动机?怎样才能把教材讲清楚并使学生记住教材?怎样才能使教材个别化?也就是说,使它既具有某些显著的特征,而教材又能适合于每个人的特殊需要和个别爱好。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和学习背景,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接受能力、反思能力和能够达到的程度。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扼杀。

  教师要善于观察、研究学生。(1)研究儿童的家庭背景。一个多文化背景家庭的孩子,身上必定有着多种文化的影子,尊重和了解孩子的文化背景,才能走进这种背景,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也是掌握与孩子对话话语权的关键。进入一个主流文化圈的非主流文化背景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卑和被排斥。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文化背景,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让孩子觉得教师是关注自己的,才会对教师讲授的东西感兴趣,才会愿意学,愿意生长。教师只有进入儿童的生活,才知道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材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最有效果。(2)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每个孩子理解问题的程度和智力水平不同。杜威说:“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能够判别哪种态度是真正的引导继续的生长,哪种状态起着阻碍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表达和思想状态来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通过课堂的提问,学生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探究得出的结论,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些孩子掌握的很好,哪些孩子学习上有困难,是不会表达,不能理解,不会操作,不会推理,不善于记忆还是对该学科不感兴趣。

  3.做一个用智慧创造智慧的教师。(1)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真实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即“做中学”。这一点常被人们加以绝对化,认为做中学就是让儿童做自己喜欢的事,教师的使命只是服从儿童的意愿。针对这种误读,杜威曾很清晰地指出,“做中学不等于把学生从死记只是纲要的环境转到自由活动的环境,而是把他们从乱碰的活动移入经过选择指导的环境。亦是说,环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选择、组织的。选择的标准就是“即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教师应该努力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杜威认为,实现这种教师行为的前提就是教师本人必须对理智有着浓厚的兴趣,然后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唤起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他说:“给学生留下最持久印象的教师,能够把自己对知识或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使其有探究的欲望。”我们常说,身为世范,为人师表。孩子从幼年时就进入学校学习,在整个人格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行事不端的教师又怎么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呢?同样的,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对学习没有激情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必然会颓然厌学。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气。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翻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求知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教材。要有淡泊明志的心态。一个言行一致的教师才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有说服力。要有诲人不倦的职业理念。古人言“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这个老师,才能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取向,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求知欲二者密不可分。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他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大脑高度兴奋,人的创造性得到高效发挥。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个人爱做的事,并会导致人成功和成就。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本就是一个精神放松,大脑高度兴奋的,人的创造性高度发挥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创造知识。创造的过程需要生命的智慧。杜威关于教师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杜威的思想中,教师的使命崇高而神圣,相应的,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也更加重大了。教师们用同一本教材,但每个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吸收的能力也因人而异,教育场就是一个智慧的风暴场,智慧是支撑教师职业的生命之源!

  参考文献:

  [1]杨洋。杜威的教师观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3):120-122.

  [2]林清玄。不要给孩子固定答案[EB/OL]

  [3]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87.

  [4][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5.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相关文章:

生命的启迪优秀作文09-07

教师生命教育心得12-03

浅析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08-17

浅析教师课堂导语的设计和作用08-13

浅析幼儿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影响08-22

《生命生命》 (教师中心稿)08-16

生命,生命(教师中心稿)08-16

浅析实验教师困惑的两个问题08-17

浅析李渔的义利观08-18

浅析课任教师的情感投入对教学效果的作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