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接球"五忌

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接球"五忌

时间:2022-08-18 23:03:03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接球"五忌

  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接球"五忌

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接球"五忌

  课堂像一个球场,发生的问题就像孩子抛过来的"球".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问与答"的互动就像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样,孩子会主动地抛球给老师,表明他们的想法、主张,老师如何接球,并以什么样的方式把球再抛给幼儿,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事例谈谈幼儿教师"接球"的具体法则:

  一、忌抢球

  【镜头一】一次音乐欣赏课,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将欣赏的曲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验快乐、高兴等情绪,于是,欣赏一遍乐曲后,问幼儿:"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没想到一小朋友说:"我听了这首乐曲有点想睡觉。"这个答案大大出乎教师的预料,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就重复道:"哦,你听了想睡觉。"不料这引来了许多幼儿的模仿,这个说:"我听了音乐也很想睡觉。"那个说:"我现在就想睡觉了"一时局面难以控制。

  【镜头二】大班晨间活动,几个小朋友围在新建好的区域"菜市场"讨论,嘟嘟说"这生菜的叶子绿得发黄,真漂亮!"王梦琪说:"它的形状像小扇子。"……老师走过去接着他们的话说:"生菜叶子就是黄绿色,它一片片的叶子还好像小姑娘的裙子,很漂亮的,还可以吃……"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一个个开始默不作声。

  【镜头一】中的教师无意识犯了"抢球"的错误,孩子抛向老师的球出乎教师的意料,以至于教师没有思考,下意识接球。又顺应孩子的思维重复性抛球,结果影响了其它小朋友的思维。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情况不一致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应意识到幼儿的独特理解可能恰好是引导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在幼儿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时,我们应倾听他们的解释,从幼儿的视角去尊重、去感受、去理解。案例中,当时如果教师不急着接球而是能耐心询问为什么,然后结合幼儿的回答顺势引导,或者,教师平时对这个孩子比较了解的话,如果孩子是故意捣乱,教师可接过这个球默默扣下,转问其他孩子,接下来的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镜头二】中教师明显有意"抢球",由于介入时间过早,以至于扰乱了幼儿互相讨论学习的氛围。所以教师要多给孩子自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根据幼儿的能力适时接球。

  二、忌躲球

  中班数学活动《小猴摘桃》。活动一开始,老师扮"猴妈妈"带着"小猴们"来到了"大桃园",老师说:"今天猴妈妈要带小猴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是个下午活动,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有不少孩子说"不饿。"老师看了看这些孩子,自顾自说"哦,我们肚子饿了是不是啊?那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是摘桃子"……

  案例解析之一:理解、尊重孩子

  本案例中的教师显然有意识"躲"过了孩子们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不予理睬,没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应答,而是沿着自己设计的活动思路自己顾自己开展活动,几乎是把教学活动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球场".这种现象在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中出现的比较多,长此以往,孩子在潜意识里就容易形成一种"有我无我都一样"的思想,养成"顺着老师的思路走"的习惯,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看法,难以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教师大胆的接球,首先肯定孩子们的说法,转变自己的思路,然后可能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说"是啊,我们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吃饱了就有精神学本领了,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摘桃子".虽然这样的应答仍是围绕着预设的目标而进行的,但比不尊重孩子的反应而言,应该是好得多。

  三、忌平行传球

  一次语言活动《猫种老鼠》,讲到猫捉住了老鼠,为了鼓励幼儿续编故事,教师提问:"老鼠该想什么办法救自己呢?"顿时,幼儿甲回答:"老鼠拿大石头打猫"幼儿乙:"老鼠用爪子抓猫的眼睛"教师又说:"你们想的都很好,还有谁想的跟大家不一样丙回答:"老鼠戴个拳击手套打猫的鼻子……

  很显然,上述案例中老师一直在"平行传球",幼儿并没有实现对原有生活经验的有效扩充,虽然教师意识到"要说的和别人不一样"但并没有对幼儿的回答做具体的回应,如果教师对前两个幼儿的回答这样引导:"你们帮老鼠想出了勇敢同猫搏斗的办法,大家想一想,除了同猫搏斗,还会有什么办法?"甚至在幼儿再次回答后,再归纳提升幼儿的答案,直至幼儿想出搏斗、哄骗、求饶、呼救等多种办法。如果采取这样梯度式的"抛接球"的方法,此次教学活动才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引导提升的作用,并使幼儿获取新的生活经验。

  四、忌主观性接球

  科学活动《弹性》,教师压弹簧,问:"现在弹簧怎么样了啊?",幼儿举手。"丫丫来说说","变形了",又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力压可以变形的","丫丫你来回答","有沙发、海绵"……在整个活动中,丫丫回答问题的机率最高,将近七八次,多数幼儿没有回答的机会。

  此案例中,教师对于"接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意识,即凭经验和印象选择性接球。只想接投的又准又正的球,不喜欢接歪球、偏球。因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往往就期望幼儿的回答是切入问题中心的,为了有利于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幼儿的回答质量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艺术。在这种期待下,老师往往会选择"聪明的孩子"(语言发展好、能力好)回答问题,而那些"差的孩子"(胆小、怯懦,语言表达能力差)回答问题的机会则较少。长此以往,"差的孩子"就得不到发展,也会丧失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应该客观公平的去接孩子抛过来的每一个球,应从教育教学考虑,因为有时印象中的"差孩子"往往会抛过来意想不到的球,会使整个教学 "画龙点睛"甚至为教学提供契机,更能锻炼教师的教育机智。

  五忌揽球

  科学活动《转动的陀螺》,观看完有关陀螺的动画片,教师问:"陀螺都有什么形状的?"幼儿:"方的""圆的""带花边的",教师"陀螺有各种形状的"教师:"陀螺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幼儿:"尖尖的头",教师:"哦,陀螺都有尖"教师:"怎样让陀螺转起来?"幼儿:"用手扭""用力拉"教师:"哦,陀螺转起来的方法很多:"可用手扭一扭,可用力拉"下面我们玩陀螺……

  此案例乍一看,师幼之间的问答环环相扣,教学进展很顺利,但是幼儿在此次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新经验、及同伴交往合作讨论方面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教师在师幼应答上犯了一个"揽球"的错误,即活动中幼儿抛出的"球"老师全盘接受,没有给其它孩子思考和锻炼的机会。教师成了整个活动的核心。如果在活动中教师把一些接球的机会转让给孩子,即采用孩子应答孩子的方式,把一定量的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评判他人的过程,学习赞同和批判。比如,老师问大家:"他的回答怎么样? "他的方法你们同意吗? "为什么呢?"这样,更多的孩子就能从活动中获取更广泛的学习经验。从而改善了"幼儿围着教师转的"现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迅速反应及时准确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并做到以上五忌,那么,课堂将是一场精彩的"球赛",每个小球员都能在球场淋漓尽致的发挥潜能,真正体现高效教学。

【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接球"五忌】相关文章: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08-25

课堂中的"精心"教学初探08-25

浅析"公式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现象08-24

"破坏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08-25

"等效"在物理中的巧妙应用08-25

师德与"五心"教育08-24

武术协会 武术"五进"活动方案05-2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趣"艺术探究08-25

学院"教学质量月"活动方案08-24

关于"壶"和"茶"的歇后语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