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的素质

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的素质

时间:2023-02-24 19:42:09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必备的素质

    内容提要:本文以当今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做大做强做优为背景。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株洲技术学院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的新视野,提出了职校教师在“可选择素质教育”新视野下必备的素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注重品德修养。树立师德形象;合理的智能结构;创造性的精神品格;提高健康的人格,提高身心素质;勇于实践,不断积累,升华认识,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改革、新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实践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新视野下,教师素质。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第五次全国职教会议上讲话指出:“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当今,我国职教的发展,正逢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的新视野下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以德才兼备高水平的“双师型”、“通才型”、“全才型”、“创新型”的教师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调整与发展。由“观念+思维+专业+英语+计算机”=“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新型教师,正是21世纪新视野下职业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当今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科学命题新视野下教师必备的素质。这是历史发展所赋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国际化劳动力素质竞争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从我国古代教育祖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素质到今天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发展到如今“执着、开拓、搏击、奉献”的演变。教师素质的内涵将不断得以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其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越来越全面。否则,难以胜任其岗位工作,无以体现时代赋予的特色,更难以获得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全程的驾驭能力,无法敲开其大门,以何称职?那就不言而喻了,下面便就“可选择素质教育”教师素质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必备的素质,阐述本人研究过程中的几点看法,与同行磋商。


    一、“可选择素质教育”新视野下的现代教育观


    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形成了关于教育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观主导了人的教育实践,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牵一而动全身的主导性和前瞻性意义。它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和发展,“可选择素质教育”则更要求教育者以全新的理念,使教育行为更广泛、更具体、更深入,并以更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的学生“个个成才,人人有得”,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落实“可持续发展观”。那么,必须深刻理解并牢记邓小平“三个面向”,用创新的思维树立以下几种教育观。


    1.主体教育观:


    “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侧重理论”专业班级,还是“侧重操作”的专业班级,在教育教学全程中体现的是“侧重”研究的则是主体。但它的主体教育观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更具体、更形象、更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丰富了“因材施教”的内涵,拓展“材”与“教”的外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企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体现了现代化大生产企业对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结构。侧重面的适宜性,尽管如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它是一个能动过程,是学习者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学生是主动参与知识获过程的人,是主动地把感官等物加以选择,储存和应用的人。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体教育观体现了当代人们对21世纪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对“侧重操作”专业班级的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根据,为这类学生的“成才”、“有得”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2、发展教育观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教育的人才标准也随之改变,仅仅象过去那样拥有一定的知识或具备一点能力,要想培养出合乎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是不可能的。陈至立提出: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做到“求严、求精、求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要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教学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效应。在学习专业科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培养着其无穷的智慧、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敏捷的思维、健康的心理。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生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发展”,这是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向联合国教研小组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的主题,而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实施,正是财富蕴藏在教育中的又一具体运作,乃是“可选择素质”新视野下必备的教育观。


    3、个性教育观


    个性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科学的配置,合理的教育培养、发展其自主性、独立性、完整性和创造性。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人、完善人的集中表现,没有个性就谈不上人的素质教育,更不能促使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那将是对资源的浪费,或者是对现代人的扭曲,布入不应该有的怪圈。“可选择素质教育”实施中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家长的指导选择、对专业学科知识梯度的增减、对专业理论与实习知识及课时的重新组合,是现出同一专业有“侧重理论”和“侧重操作”班级的多元化设置,正是体现当今职业技术院校个性教育观的具体运作,是古今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当今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4、人人有得的成功教育观


    “可选择素质教育”内涵的教育目标,是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平台,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具备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求知的心理;从教育的侧重性、教材教学的梯度性,从企业用人多元性及从学生资质的潜能性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性诸因素分析;每个人生来都具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倾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每个人只要选择了自己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获得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及生存发展能力。现代教育思想认为:不允许淘汰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是每位学生的权利,而保证其成功则是每位教育者应尽的义务。“转化一位后进生胜于培养一位大学生的价值,也胜于一位当今款爷所做的贡献。”这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眼下国内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更是职业教育改革再度复兴的主流。


    二、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品德修养,树立师德形象


    在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全程中,教育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或“灵魂”,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决定学生“个个成才,人人有得”的关键,尤其是教师的思维,观念起着不可调和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全身心地同自己的职业结合在一起。其思想、观念、思想下的一言一行必须同教师的职业德道相适应,与“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相符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基本点的要素要求比其他的职业要求更高,比计划经济下旧的职业教师要求更高,更新颖,更前瞻,更有指导性和可行性,先进性,丰富性。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两位具有同等智力,受到同等培训,对课题材料达到同等掌握的教师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影响而造成的,所以许多国家都强调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英国规定合格教师必须具备适当的人格品质;日本提出合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美国规定教师必须具备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理智的行为和坚定的专业信念。可见,发达国家都把思想品德素质列为教师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技术人才。“可选择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则是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动作,是探究“贴近学生,贴近教学,贴近企业”的“三贴”教学改革模式的新路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21世纪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去教育和陶冶青年学生。在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教师形象,这种思想品德表现为:


    第一,教师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必须是真理坚定的信仰者,只有对真理信服的人,才能去坚定地宣传真理和捍卫真理。


    第二,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教师高尚人格具体表现为:对专业执著的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日常生活中个人行为的严格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明人格感化对教育的重要性,对教师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可选择素质教育”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身体力行,作出表率,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尚形象,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以高尚的师德形象消除师生“抗拒”的心理,实现师生互动合作。“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教育教学思维、观念的更新且更需要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状态的调整,适应。尤其是执教“重操作”专业班的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前瞻的思维、观念调整心态,消除教师本学科数年来已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依教师的师表功能,教育教学手段消除学生的“抗拒”心理,以坚定的信念、鲜明的观念、敏捷的教育教学机智,炽热的情感,哪怕是一座冰山,也要将其熔化掉。有计划有目的地关爱他们、步步为营,调整消除学生的“抗拒“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心,矫正学习习惯,实行课外内外有机结合。以其人之长改其人之短,用平等的身份共创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热情点燃求知火花,以达到师生在教育教学全程中互动合作,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可选择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是知识和能力的反映。知识和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凭借,“可选择素质教育”新视野下的教师则更需要丰富其智能结构的内容。


    1、教师的知识结构


    第一、基础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根基,基础知识越扎实丰富,教师的潜力发挥就越大,就能很快地适应“可选择素质教育“相应要求,就能适应于相应的内涵需求和外延拓展,探究其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总结出前瞻性的,代表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由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构成。


    第二、专业知识。它是指教师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所掌握的知识。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是专业教师专业形成的梯度知识;三是教师从事教育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管理学、行为学等)必备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第三、相关的知识。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主要是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学、运筹学、审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市场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文件及教育教学时事信息等。


    “可选择素质教育”新视野下,教师要构建自己这种多层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适应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以更快地适应“可选择素质教育”需求和发展。


    2、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实践中高效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本领,“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能力要求则更高、更全面,体现出更有深度和广度。


    第一、教师的基本能力(基本功)。一是书写能力(“三手字”);二是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语言表达);三是应变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四是课题组织能力(教学“六环节”)


    第二、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全程中真正体现教书育人,视育人为天职,以教书为已任;视学生为精神支柱,以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视人才市场选择为根本,以企业用人为标尺;以造就何等档次的合格现代化技术人才控制于教育教学的全程之中,努力实现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


    第三、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的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而且要求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的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密的科学方法去认识教育、教学的现象,探索延伸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撷取国内外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前瞻信息,结合本院校,本专业、本课程的实际,增强力度,以成就“三贴”的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科研型的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的三个方面:首先,不同的是掌握知识上,科研型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实施的知识,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擅长他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一般教师更有效。其次,是在解决问题上的不同。科研型的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再次,是在洞察力上。科研型教师比一般教师有更大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教师必备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当今的世界是信息世界,如何以信息化带动职教现代化,以职教现代化促进信息化,这也是“可选择素质教育”新视野下教师必备的能力。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如何指导学生借用计算机、网络诸类媒体,了解专业知识的构成,毗领院校的教育教学动态及成果,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互补作用,增强专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以达到指导学生科学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专业的学习,促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四、“可选择素质教育”呼唤教师创造性的精神品格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身是当今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创新,那就更需要一线的广大教师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论,积极投入于实践研究的行列,探究21世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


    首先,教师的创新品质体现在对教育改革事业执著的追求上。以极强的事业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每项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以健全和完美的人格获得学生对教师的胜任,以敏锐的思维和科学发展观获取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前瞻的信息,以“拼命三郎”的劲头获取一项项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成果。


    其次,教师的创新品质集中表现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①科学性地制定专业计划;②创造性地处理教材;③拟定适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实际的教育教学程序;④教育教学艺术的运用;⑤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合作;⑥师生关系完全平等;⑦师生心理和谐、平等。


    再次,教师的创新品质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发展的过程。“可选择素质教育”,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着手,都是围绕学生的“认知——能力(就业创业)——生存——发展”以科学探索与前瞻的研究,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不仅铸就就业能力,而且潜孕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再度复兴和新的机遇,“可选择素质教育”视野下教育必备的素质的内涵在实践中将得以不断丰富,其外延将继续拓展和延伸。坚信,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基石。积极实施和推选可选择素质教育“,培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教学实际,贴近企业实际的人才,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是面向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职业技术院校“可选择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的素质】相关文章:

技工院校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基本构想08-1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08-17

浅谈可选择素质教育优于分层教育08-05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08-24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学校管理08-22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08-11

对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思考08-07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之我见08-17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