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综合课程的十年历程

综合课程的十年历程

时间:2022-08-17 14:33:4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综合课程的十年历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的综合化是一大特点。面对几十年分科教学的定势,如何实施综合课程也是一个难点。而作为原国家教委批准的课程改革的实验“特区”,浙江省从1998年开始就着手进行了综合课程实验的准备工作。1991年实验开始,他们就开设了包括“语文·思想品德(小学1-2年级)”、“体育与保健”、“常识(含自然常识与社会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等5门综合课。作为综合课中的“自然科学”,因为其不同的学科背景,在实施的过程中格外受到关注。那么,作为综合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教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与困难,有哪些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地方呢?为此,记者日前赴浙江省进行了采访,并与开始就参与了课程改革、现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的方红峰进行了对话。   我们用了3年时间进行论证,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浙江在当时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对此,方红峰从大的背景开始进行了介绍。他说,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国家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推行,意味着基础教育的性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即从精英的教育开始转向大众的教育。大众的教育应该教什么,即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国家课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当时的国家教委已经开始酝酿新的课程改革,浙江省从本省实际出发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商定,1988年5月,原国家教委确定浙江省进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浙江省可以独立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并编制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和教材。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成立了专门的课程改革工作组。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课程?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我们用了3年时间进行了考察与论证,如果说为什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够坚持,那就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心相信选择是正确的”,方红峰说。   论证工作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对国际上推行义务教育国家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充分地研究与考察,结果发现所有的发达国家和70%的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阶段都选择了综合课程,可以说课程的综合化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是对浙江省当时的教育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综合考察。1988年,浙江省的中小学生辍学率是8%,经过调查发现,这其中有28.3%的小学生和50.6%的初中生是由于学习困难而辍学,原因是分科课程要求偏高造成的。另一方面,当时浙江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非农产值已经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1%,这对农村新增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分科课程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生活、生产实际联系不够;而综合课程便于联系实际,能使学生更加了解现代生产、生活的实际。分科课程开设的课程门类较多,而农村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也少,多数教师都兼任几门学科;而开设综合课可以使教师兼教临近相关的学科,更符合教师状况的实际。   除了对国际和省内的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以外,原国家教委还会同浙江省一起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这些专家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也有来自台湾、香港的;有来自浙江省的,也有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同时,工作组还对省内的9个市(地)的36个县的170多个乡镇进行了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各类人员的意见,还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全国的各类人员征求意见。论证的结论是,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开设综合课程是符合国际趋势和浙江省实际的。   论证准备工作前后历经3年。论证结束后,浙江省教育厅开始着手制定课程方案和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并于1991年10月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的审定。实验试点工作也于同年展开。   实验试点工作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全省试行时却遇到了困难,从1993年到1997年,是综合课程推进最艰难的时期   1990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成立了教材实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991年秋季在首批实验区,即慈溪市观城区、绍兴县柯桥区、诸暨市三都区开始实验,实验区共有小学、初中5000名学生进入了实验。1992年有6个市(地)的中小学生16万人进入实验,1993年开始在全省试行。可以说浙江省课程改革的推进是非常快的。“在开始进行实验时,由于范围小,培训工作落实到每一位老师,那时我们工作组和教研室经常下到实验区进行具体指导,基本能够关注到每一个教师,所以实验阶段的工作是相对稳定的。”   可是,到了1993年在全省试行时,综合课实施中的各种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各方面的反对意见从四面八方涌来,尤其是对初中“自然科学”的意见更加激烈。“自然科学”是把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有关内容合在一起,对于那些全部都是单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来说,首先面临着学科知识的欠缺,教学上确实存在着普遍的不适应。尤其是那些原来在单科教学中比较有经验、有影响力的教师反对意见更大。有的教师说:“原来都是合格的教师,现在浙江省没有一个合格的理科教师了,而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教师,也来自于社会各界,群众来信、来访增多了,人大、政协的提案也都关注着此事,“我当时就办理了许多有关综合课程改革的提案”,方红峰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时说。学校内部,初中的校长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升学,高中的校长则担心综合课程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办学质量。综合课程也要求较多课程资源的支持,如“自然科学”的实验要求多了,而实验器材却不配套。一些在杭的院士也开始忧虑,浙江省历史上出了许多科学家,现在初中没有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后还能否出科学家呢?   “进”还是“退”?这成了一种选择。这种巨大的压力开始影响到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浙江省甚至采取了以地区为单位的“民主表决”方式。在“进”与“退”上,地方领导都差不多是一致性地选择了进。“这是因为我们论证工作充分,前期发动工作做得好,各地领导认识高度统一的结果”,方红峰这样认为。   在“民主表决”的同时,原国家教委,省委、省政府对综合课的改革与推进给予了高度关注。原国家教委专门派出专家组进行调研,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专门主持召开在杭州的中科院院士座谈,征求他们对自然科学教材的意见,还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初中综合课程建设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迅速研究解决的办法,同时,一场大讨论也在全省范围内展开。   既然选择了继续推行综合课程,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就摆在了首要的位置。浙江省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与措施,首先是强化了组织和领导,各实验区都成立了由教委主任为组长的教材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教师队伍不适应的状况,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综合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鼓励教师尽快适应;改革了师范教育,在师专实行了主辅修制。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自然科学”,省教育厅专门就这个学科的实施下发了文件,提出学校要建立自然科学教研组,原来分别担任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的教师共同备课。教师较少的农村初中,分片建立中心教研组。各级教研室要确定专职的自然科学教研员。根据35岁以下教师占63.3%的情况,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要独立承担自然科学的教学任务。平行班较多的学校,每学年结束时,安排一位教师留在原任教年级,以利于其他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自然科学教师工作量确定为每周12节。评审教师职称时,单独设立自然科学评审组。加强实验室设备建设,配备专职的实验教师。并对自然科学教师培训的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还很少有教育厅发文件这么具体的,但是这些具体的规定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方红峰说。   这之后,全省加强了在职教师的培训,师范院校和省教研室联合制定了为期5年的教师培训计划,确定了培训内容和学时,如规定原来物理专业的教师,需进修化学、生物、地理的内容及参加相关实验操作的培训,且不少于120个学时;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5岁以下的男教师和年龄在40岁以下的女教师,不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利用休息日和寒暑假分批到教育学院、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到1998年,全省的自然科学教师已经轮训了一遍。同时,还强化了教研保障,省教研室制定了总体的备课计划,组织市(地)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备课,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开展研究,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市(地)教研室组织所属县(市、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备课;县教研室则面向每一位教师,重在备好每一节课,强化教学业务管理、开展校际交流;校级教研工作则强调教师团队合作、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及时研讨。同时,要求各级教研室要围绕新课程展开专题研讨,并把备课和课程改革教研工作列为对教研室工作检查评估的内容。“一开始我们的教研、培训工作重心都非常低,对教师的要求也只是能把一册书教下来,高要求是不现实的。当时我们不搞评优活动,只有研讨课。而到了1999年,我们的教师就成长起来了,我们也开始向追求卓越迈进,综合课教师也开始评优了。”方红峰向记者介绍。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浙江省也进行了评价制度的改革。从1993年起,初中的“成绩报告单”改为了“素质报告单”,强调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价,平时的成绩占了一定比例;对高中招生考试也进行了改革,从1993开始,全省初中升学考试实行物理、化学、生物合科考试;1994年开始为实验区单独命题,并采取倾斜政策,将重点中学招生名额的一定比例分配给实验区等等。   到1997年,经过了3年的艰难工作,尤其是两轮实验以后,对学生的跟踪调查证明,学生的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师也开始逐步适应综合课的教学,综合课的改革进入了相对稳步推进的阶段。   艰难时段已经过去,风雨过后彩虹初见。浙江省课程改革的十年探索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经验,这一次又与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共同前行   “综合课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浙江开始课程改革的时候经济上也好不到哪里去;推行综合课程最大的动力来自政府,不能光靠业务部门做得好;措施要落实到位,有了措施,如果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落实也没有办法进行。有很多问题表面看上去是教师的问题,实质上仍是政府能不能下决心的问题。如果当初没有想明白,遇到困难才去想就晚了,”方红峰在总结自己的认识时非常简明地说到。   确实,从浙江的实践来看,政府能够坚定信心是首要的,教育行政部门一心一意实施综合课程,为综合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尽快在课改的实践中成长是必要的。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部门应有明确的分工和工作目标,为综合课的实施保驾护航。综合课的实施最后要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教师能否适应综合课的教学上,所以,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开展教研工作,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不可缺少。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的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是综合课得以推进的成功经验之一。   浙江省在推行综合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关键是他们通过踏实工作,不断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浙江省开始与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同步,“经过十年多的改革实验,全省已经形成了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为适应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对于许多刚刚开始实施综合课的地区来说,那里的教师面临着知识技能的不适应与教学方法的不适应两大难题,而浙江面临的只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重新适应而已,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了“十年一步”所奠定的基础。         


【综合课程的十年历程】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11-0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08-18

课程综合实践个人总结(精选15篇)06-16

美的历程作文08-24

军训历程感想08-19

人生历程的写照08-15

成长历程作文02-18

成长的历程作文02-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初探08-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