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解构与整合:网络媒体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解构与整合:网络媒体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8-17 15:02:45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构与整合:网络媒体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解构与整合:网络媒体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解构与整合:网络媒体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众所周知,信息社会中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媒体。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 Internet(英特网)和Intranet(局域网)等第四媒体?网络以它们最多的信息、最快的传播和独特的交互性,一经出现,就显示出其所独有的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并对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子系统,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它给学校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场革命,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学校教育已经并正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解构和整合。
一、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韦伯(Weber,M.)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三种权威:第一种是传统的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即在长期的传统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权威;第二种是感召的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即由个人魅力所获得的权威;第三种是合理?合法的权威(Rational?legal Authority),即由“法定权威”和“专业权威”所构成。①在传统社会,教育中许多资源配置都取决于教师的

①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权威地位,作为教育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教师,他们是以成人社会代理人的身份出现的,其地位的保持是以教师的权威来维系的,尽管有时也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挑战,但这“在教师的权威主义眼光中,价值的多种层面重合于一体,他们分不清乃至最终抹杀道德、法律与个体价值这三者之区别,他们对于其中任何一者的侵犯均视为对三者之同时侵犯。” ①也就是说,教师的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和合理?合法的权威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替代,重合为一体,从而导致教师权威在传统社会的教育中占有绝对的崇高地位,教师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当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利用Internet、Intranet等网络媒体进行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网上图书馆以及大量的网上学校、个人网页、专题网站、电子杂志等个性化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高速公路将无数教师和作者的最好劳动聚集起来,让所有的人来分享。教师将能够利用这些资料作教学课题,学生们将有机会相互探讨这些资料。这一途径有助于及时把亲自在受到最佳教育的机会传到甚至是不能有幸进入最好学校或没有得到最好家庭支持的学生那里。” ②在学生的视野中内,学生不仅可以从学校教师那儿接受到知识,而且还可以从

①伊万•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46页。

②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页。

网络上接受到新的知识。由于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具有极强的存储功能,而且具有快捷准确的查询功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功能,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已无法与庞大的网络系统、强劲的网络功能相抗衡。网络媒体打破了教师对知识信息的垄断,教师不得不面临与网络媒体分享权威的境地,教师“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面临着网络权威的挑战。

二、从被动灌输向自主学习转变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智力与体力的付出是有着特定制约的。阿尔温•托夫勒这样说,第二次浪潮以后的学校崇尚的德性是“守时、顺从、机械地重复作业”。①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灌输下将课本知识“转移”到自己的头脑中,这种被动灌输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家维果斯基认为:知识不能直接灌输,应由学生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自行建构。他认为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及协作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活动应取代教学活动;学习是过程导向而不是成果

①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74页。

导向,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因特网(Internet)拥有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超文本(Hypertext)方式链接信息的“万维网”(Web或称WWW)。万维网是借助因特网这个网络媒体构建的一种信息服务的方式,它使相互分割的文本转化为一个超链接的信息网络,变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巨大的虚拟信息资源库。这种文本所包含的内容有文字字符,还有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因此也称“超媒体”(Hypermedia),即以超文本方式提供的网络多媒体。

“超文本”被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尼葛洛庞帝教授叫做“没有页码的书”和“随心所欲多媒体”。 ①通常人们使用的“文本”,比如印刷课本,均由编者根据教学意图,按照章节、页码顺序自然展开,学生则按照线性方式一页一页往下学。超文本则不然,它的特征是学习的非线性和多结局。阅读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字词呈现出不同颜色,或者加有下划线。例如,教师可以将“价值规律”这一节制作成的超文本教材置于网络媒体上,在

①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价值规律”的章节里可能会在“彩电价格战”或“国家的宏观调控”词语下加有下划线,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这些地方转到“彩电价格战”或“国家的宏观调控”章节或段落,根据自己意愿对“彩电价格战”进行探源或者应用的联想探索。因此,即使学习同一文本,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的不同,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即探索的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超文本正是模仿人脑的联想思维,用网络结构组织管理信息。尼葛洛庞帝教授说:“你可以把超媒体想象成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因而这种非线性学习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创造条件。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学习如何自行获取信息和到哪里去采集信息,如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和加工,如何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创新的培养延伸

创新教育,是即将来临的21世纪对人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这个时代,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力的大小成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在接见两院院士时再次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能力是指由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因而教学过程往往成为知识的“搬家”,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被塞进的是一个个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学生检验和怀疑的,假如学生要有什么疑问,那也只能是怀疑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而不应是课本或教师。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尽管也有提问学生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机会,但所提问或讨论的问题往往都有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就装在教师的脑子里和写在课本上,教师是学生发言和讨论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在猜测老师和课本的答案的过程,提问和讨论实质上就演变成了一场猜谜会。在这里,学生对各种观念进行检验、评判的权力被剥夺了,他们只能“占有”别人的观念,以别人的观念代替自己的思想。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没有自己的创新。

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能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地“航行”在网络海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⑴网络教学可以用于集体学习方式。网络的广播功能可以方便地将各种教学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屏幕上,使学生掌握培养创新思维必备的基本知识。⑵学生自主控制的个别化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它把学习的控制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包含了“动作”、“图示”和“符号”等信息表达方式。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经典理论,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介于“有目的的直接的活动”和发出符号传递经验的抽象方式之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使学习者的各种思维都得到培养。⑶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就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和交流,从中得到相互启发和鼓励,这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网络媒体的发展给现实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给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和技术素质。面对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原有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已经过时了,教师不仅要加强网络知识和以计算机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能等,还要从观念适应、知识适应、语言适应、技术适应、行为适应乃至文化适应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网络生存环境”的能力,成为网络教育中真正的行为主体。第二,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品格。教育网络化需要学生充分重视网络功能,在美国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得学习资料和有用信息,但有调查表明,我国学生上网则有近70%是为了休闲娱乐,我国的这种状态无疑会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失去了网络教育的意义,这种状态也是令人担忧的。在信息化社会中,面对各种来源的丰富信息,社会成员需要有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这要求他们在理智上具备自主和独立的品格。面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的上述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出有力的回应。不仅要使学习者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品格,提高他们在理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三,学校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物质和资金投入。网络媒体的利用及其效果是衡量一所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指标。网络媒体系统的组建需要有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投入的大工程。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技能培训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参考书目:

1、《网络传播与现代教育》 主编:丁俊杰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从新媒体特征看创新性学习模式》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5期

通讯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苏苑中学 王山林

邮政编码:215128

住宅电话:65289530(0512)

电子信箱:wslinjy@pub.tz.jsinfo.net


【解构与整合:网络媒体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相关文章:

网络媒体合作协议书08-22

正确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08-15

浅析等待戈多对传统戏剧的解构论文08-24

如何对习题进行整合提炼04-06

常教常新——课程整合的魅力08-24

聋校数学教学整合初探08-18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整合教学08-24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08-17

单元整合让教学活起来04-29

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