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百草园》校本课程建设

《百草园》校本课程建设

时间:2022-08-18 22:31:5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百草园》校本课程建设

《百草园》校本课程建设
中华路第三小学
项目由来:
2005年,当所有德育工作者都渴望德育工作能开创新局面,渴望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能达到最完美的结合,渴望德行能成为评价学生的首要条件的时候,我们可喜的等来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两纲”的颁布为一直在德育领域进行着艰苦探索的我们开启了希望之门,为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使德育渐渐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学生。
    2005年至今,实践研究在学校实施“两纲”的两年中,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终于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它将使我们的教育理想能早日得到实现。这个突破口就是:“课程引领、资源开发、教育无痕”。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我们没有自卑自轻,坚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在贯彻落实“两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百草园”校本课程为引领,积极开发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地理资源,将德育无痕地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从而培养个性丰满、多元发展的学生,同时也使学校成为一所尊重差异、满足多样发展要求的“百草园”。
实施过程:
一、开发“两纲”资源、确定“百草园”课程
打开上海地图可以看到东南角有一块地理位置很有特点的区域,它被两条名为中华路、人民路的马路首尾相接,环行怀抱,这就是上海文化称谓“老城厢”的地区。漫步老城厢,它没有人民广场的恢弘,更没有外滩建筑的伟岸;没有淮海路商业的繁华,更没有多伦路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有的是连片的老宅,弯曲的陋巷,嘈杂的菜市,操各种口音的外来者,但这里却是上海这座举世闻名城市的发源地。
我校就坐落于上海市老城厢。老城厢是椭圆形,似“园”,这里名园、名人故居等文化“矿藏”资源相当丰富,宛如一个“百草园”。我校置身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民族历史资源、现代文化资源,当我们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后,就形成了我校富有特色的“百草园”课程模式。通过“在地文化”发掘,发扬“民族意识”;通过“学校课程”开发,落实“两纲”精神,实现“课程引领、资源开发、教育无痕。”
二、制定课程目标、落实“两纲”精神
实施“两纲”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的本质得以充分的显现,使教育教学从此不再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有人格的真正的人!
我们在“百草园”校本课程研究中定下了这样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外语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成为会学习、会交流、会娱乐、会探究与会发展的接班人。
内容 目标要求
 低年级 中高年级
会学习 1、 初步体验到学习的愉快。
2、 能独立阅读,学会独立思考,能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口头交流。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间互相帮助的品质。 1、 对学习产生兴趣,能主动学习,喜欢动手多实践。
2、 能从自己的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3、 培养独立钻研、不怕困难与抗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会交流 1、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敢于开口,善于模仿,养成大胆学说英语的习惯。
2、 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词汇量,能学会简单的交际英语,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1、 加强英语环境的熏陶,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步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2、 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及语音、词汇知识,能就生活题材用英语书面交流,并能在现实生活中或网上用英语与外国友人作简单的交流。
会娱乐 1、 激发体育健身的兴趣,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健康。
2、 初步获得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初步掌握有关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通过唱、画等活动,获得艺术感受。
4、 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1、 了解体育健身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发展体能。
2、 掌握体育健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初步学会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主动体验审美过程,领悟审美基本方法。
4、 培养互助合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会探究 1、 愿意接触和亲近大自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 养成爱动脑、会动脑的探究习惯。
3、 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获得最基本的事实和概念。 1、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初步了解一系列基本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环节,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3、 能够尝试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会发展 在教师指导下,获得良好的体验,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作一定的积累。 在原有的起点上不断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细化校本课程、彰显“两纲”本色
根据“两纲”的具体分类,我们把校本课程也分为了两大类,分别彰显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本色。
同时,按照《小草》歌词大意:“春风,把小草吹绿,阳光,把小草照耀,山川、河流哺育了小草,大地母亲把小草紧紧拥抱。”我们认为,在中华路第三小学国家课程是大地,地方课程是山川、河流,而校本课程就是自然的春风、生命的阳光,它温暖哺育每一个孩子。
彰显民族精神教育本色的课程有:《古城情怀》、《开卷有益》、《芝麻开门》;
彰显生命教育本色的课程有:《网络快车道》、《心灵细雨》、《绿色通道》、《七彩旋律》、《生活中的数学》、《漫步地球村》、《小手建家园》。
四、探索课堂实践、培养健康学子
我们不断地在课堂中探索实践,力求使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得到最完美的整合,使课程本身不断生长、完善,使“两纲”精神无痕渗透。
就校本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经历了“茎”、“畦”、“园”之路径,逐步形成“百草园”教学模式群,使中三学子在无形中接受了“两纲”教育。
    “百草园”的课程文化和课程框架的形成首先是萌生了底蕴深厚的草根的“茎”。
    课程的地下茎一开始在我们这个特定的城区是分叉生长的,而非栽种;是不规则生长,而非有意栽植。有了老城厢的老屋旧宅,火灾频频发生就有了十年前的校本消防课;有了旧屋的大拆大建,孩子们搬进了新居,就有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小明的新家》的系列课;有了老城厢市民对改变地位,崇尚先进技术,掌握新技能的强烈愿望,就有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和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活动设计;有了家校的密切联系,家长对学校活动的积极参与,就有了由家长做辅导员的弄堂游戏大普及,学校的“九子”游戏的课程……“百草园”校本课程像地下茎带着它特有的芳香在本土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生长和移动,水平或垂直式发展,不断发芽、不断延伸、不断滋长。
“百草园”校本课程的茎萌发生长,生生不息,根深长叶,形成了“畦田”。
十年前的消防课从水火无情的认识,到不要玩火的教育;从火场逃生的技能传授,拓展到家庭、公共场所不同地点不同逃生方法的掌握;从消防标志的认识,到消防器材的使用,在十年坚持不懈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教材编撰、灭火实践、考察消防队、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 课程的地下“茎”成了课程的地面“畦”。双语活动的走向地球村设计,从亚洲之行到欧洲之行,逐步形成在小学的五年生活要走遍五大洲的课程框架。历经每个洲的教学活动再逐步细化,欧洲活动拓展成 “希腊奥运周”、“丹麦童话周”、“奥地利音乐周”、“荷兰风情周”四个单元活动,师生找资料做版面,进行各类大比赛,领事馆签证等评价手段无一不是走向系统,走向完整课程。学科项目之间又相互连接,条条“畦田”形成规模。
“百草园”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有着对课程的鲜活理解,促进“百草园”繁茂,教学模式群初具规模。
《开卷有益》,课程载体是“静悄悄地读书,每天半小时”,方法是“读书、录抄、背诵”三方面结合起来,主题为民族精神教育;
《心灵细雨》是生命教育的又一课程。课程内容将理论潜藏起来,融会到与孩子们的生活有联系的现实案例与寓言故事中去,以“历史名人”、“现代偶像人物”、“经典文学”、“新闻速编”等多样化的故事形式,涉及“信念•心智”、“修身•情感”、“生存•竞争”等内容来解读“儿童品德心理”、“儿童创新心理发展”、“儿童自我意识”、“儿童学习心理”、“儿童交往心理”、“儿童情绪心理”、“儿童挫折心理”、“儿童亲子心理”、“儿童性心理发展”等,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逐步形成。
 民族精神教育课程《古城情怀》有“走进文化古城”、“探访乔家名路”、“追寻革命遗迹”、“了解会所风云”、“体验风土人情”等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处地理环境,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传承发扬老城厢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手建家园》课程内容是“握紧生活的总开关——水资源”;“地球的叹息——湿地缺乏”;“人类益友在减少——生物资源衰退”; “千变万幻的大自然——气象” ;“地球的功臣——能源家族”等五个篇章的科技环保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小手牵大手,开展校园、家园、社区、社会的环保工作,搞好校园内的垃圾废品分类处理、家庭中的变废为宝、社区的环境污染的调查考察、绿色小队的社区宣传、重大纪念日等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心中有环保、心中有地球、心中有人类。
《网络快车道》课程内容是合理选用网络信息科技进入、浏览、运用“家校联系线”;进入、浏览、运用博客网上的班级文化档案,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输、表达,具备网络操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利用网络信息科技,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通过校本课程实践的研究,我们的老师再也不会将“两纲”教育挂在嘴上,再也不会叹息教育的无奈、再也不会厌烦形式的无聊,中三的学子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了历史、学会了珍爱!
五、健全评价体系、人人关注“两纲”
 1、教师评价导向:促“教师觉悟提升,人人岗位成才”
 “百草园”校本课程研究我校人人参与,在课程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力求将“两纲”精神无痕地渗透在课堂中,学校也就课程实施对于全体教师给予全面、公正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觉悟与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学生评价机制:促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整体规划,依托市《小学生成长手册》,制定本校操作法,对本校的学生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发展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根据校本课程、新课改理念对学生个性特长进行评价,如,双语课程有五大洲旅行签章之多少的参与度评价,也有“英语之星”、“和平小使者”的能力、水平评价;《开卷有益》是评选“小小抄书公”、“用功的孩子”;《生活中的数学》对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习的“问题提出”、“实施研究过程”、“得出研究结果”、“表达和交流等”阶段评价;《绿色通道》结合少先队的雏鹰奖章争章活动,设立学校的校本奖章“消防章”。以学生的争章的情况作为课程的评价。评价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实现个体价值。
实践反思:
从“百草园”校本课程研究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本着“不断实践、及时反思、改进深化、力求实效”的理念。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反思改进了以下几点:
1、通过实践使课程实施过程更为规范,做到课前有计划、课时有内容,课后有反馈;
2、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各子课程之间的统整,不仅有助于学生生活化和完整化知识的获得,而且有助于学生清晰的、正确的道德意识的形成;
3、通过反思各子课程的分类体系,不断更新充实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使“两纲”精神渗透在各课程中,真正实现德育无痕化。
4、利用好家庭、社会的各方面资源,使课程实施从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有了家长、社会各界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实施意义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两纲”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中三小的每位教师将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原则,在课程实施这片新型领域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将实施“两纲”教育坚持到底!

【《百草园》校本课程建设】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08-25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06-27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09-02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08-24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05-28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02-15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03-12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6-26

关于校本课程培训心得08-24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11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