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3-03-03 07:43:5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继课程改革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教学改革。当年为了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育前沿专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各学术团体纷纷举办各种培训。而如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借鉴外地外校的做法,但它没有理论支持、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而且各校都有各校的校情,所以实施起来远比当年的“课程改革”困难得多。搞不好,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或东施效颦,或鹦鹉学舌。

    十几年前的湖南汩罗“经验”曾经轰动教育界,近几年的江苏洋思、河北衡水,尤其是现在的山东杜郎口的做法更是叫大家觉得耳目一新,于是便出现趋之若骛、争先恐后的效仿,教室里的黑板变成了六块,教师的讲台没有了,学生的座位分割成了若干摊儿,教师的教案也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电子文稿”……一时间,轰轰烈烈、热闹非凡。我在想,这就叫改革吗?

    “课程改革”主要载体和体现是“教材”的重新编写、整合,是专家们调研、一线教师参与,新教材实验区试用,然后才逐步推开使用,相对比较系统化、专业化,而且谨慎、严密。而“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一场变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良法”?河北衡水中学的校长可以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在自己的电脑上随时调阅每位教师的电子教案,我们能吗?杜郎口的老师可以在若干个“六人合作小组”之间动静自如、游刃有余,我们能吗?上海的备课程序可以实施“自备——主备——试讲——定稿——共享”,我们能吗?

    实施“电子备课”,首选必须具备三大基本要素:硬件设备支持、教师电脑使用技术以及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否则纯属空谈,势必会走向改革不成,反而连常规监控与管理也落空了。

    实施“六人合作小组”座位排法,旨在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如果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与控制能力及语言表达艺术水平达不到,那只能使整个课堂乱如蜂窝,课堂效率低下。试想,师生面对面、目光对目光、表情对表情的讲解与交流就教不好的教师,突然叫他背对着大部分学生来回走动的讲或导会有什么效果呢?还不谈学生自身控制力和约束力因素的影响,也许这就是时下为什么管原来的“听课”叫“看课”的缘由吧,热闹嘛!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实施“集体备课”,首先必须得与老师换位思考,考虑他们的时间和心理上的承受力和认可度。从理论上讲,“个人自备→组内主备→一人试讲→集体定稿→大家使用”这五个环节如果都不偷工减料的话,且不论教师的个人能力水平和敬业精神,若按每周只集体备一课时内容,光走完这五个程序就得多少个工作时?况且每周各科一般都会有三至五课时内容,老师还要上早晚自习、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其它事务性工作。那么,这个模式实际上能实施吗?能实施多久?想那些迎接现场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使与会领导“有看的”、“有学的”,辛辛苦苦忙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等会一散,他们必然会长出一口气说“总算应付下来了”……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说不实施课改教改,只是站在一个普通教师的身心感受的角度上,想提醒大家,特别是校长们,不要人云亦云,一味地赶形式,照光环,而不考虑本校的校情、师情、生情,不注重一项改革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我曾经听一所学校的校长这样说过:我不光是学别人的,更重要的是让别人学我们的,而且我让别人很难学会。既然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校长必须首先搞清:什么叫改革?改什么?我们凭什么能改?改之后要达到什么愿景?

    幸运的是,区教研室提出了“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的教学策略,很有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值得大家逐条逐项的系统和深入研究,使之具体化、模式化、层次化,比如教学质量的二层目标“学会”和“会学”,怎么叫“学会”了?又怎么叫“会学”了?我们要有评价办法和标准。再比如第二个“五”中的教学原则应体现的“五点”要求: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实效课堂、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展示课题方向的研究课堂,其中每一点都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功底和非同一般的敬业合作精神以及很高超的交流沟通艺术水平和个人情商魅力。首先搞清这些,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教师就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了。

    从心理学角度讲,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首先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明白为什么要改,改之后谁受益,也可称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进而增加他们的认可度,激发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管理学角度讲,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建立起一一对应的一整套控制系统和评价办法,当然得注重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持久性以及人文性和本土(特色)化。

    在实施之前就得有较完备的有关培训策划方案,尤其在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跟踪每一个参与者,包括学生的体验、感受和实施效益,注重观察、交流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确保它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同时,学校要举办创意活动,搭建平台,要建立比较专业化、比较人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报告机制。推行校长和骨干教师的“首席”发言制。因为教室里的教与学传统模式延续了几千年,现在要变革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是“课题”,都值得研究,也都应该有所感有所悟。所以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就显得不可或缺了。在这个平台上校长可不能只当“支客”!不要忘了校长才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策划者、参与者和决定者,这也是树立“权威”的最好平台!

    任何一项变革都有一批领军人物,这批人物必须首先同时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奉献牺牲精神以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而他们的诞生又要求校长首先具备这些能力。我非常赞同江苏教科院赵国忠的观点,校长应坐拥“五力”、行有“四度”。所谓坐拥“五力”,即一个校长必须具备多才多艺的影响力、率先垂范的感召力、真情投入的情感力、建章立制的激励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力;所谓行有“四度”,即一个优秀的校长在工作中必须注重认识的“广”度、工作的“精”度、思考的“远”度和研究的“深”度。

    总之,“课改”、“教改”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就让我们以空前的勤奋、空前的激情、空前的智慧来迎接她吧,摒弃假大空,走出误区,做好我们必做的,做好我们该做的,使教师受益,使学生受益,让群众称道,让社会满意!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08-17

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08-17

县域内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08-16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08-02

关于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08-14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08-20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08-24

课堂教学改革浅析08-23

课堂教学改革的困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