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12:37:30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江苏 扬州 ●赵海梅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学习中思维的活跃程度,很大程度上缘于自己动手操作的程度。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效融合。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动手操作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伪操作的现象,使得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试从几种现象出发谈谈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现象一:花哨式——学具繁多,沦为玩具
  
  案例: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布置学生将自己的积木带到课堂上来,并且给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动手学习的要求:把自己的积木按照自己的思考分类,并且告诉大家自己分类的原因。没想到学生根本不去思考怎么样分类,要么乱分,要么创新地搭建积木小房子,完全忘记了老师的学习要求。这样,一堂数学课遗憾地成为了一节玩具活动课。
  
  思考:精心选择学具是有效操作的前提。
  
  (1)学具数量需要精选。很明显,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准备的积木太多,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师对学习要求没有进行很好的预设,使得学生在分类的时候,无法操作,因此整个课堂一团凌乱。笔者以为:学具的数量需要精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操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
  
  (2)学具要容易操作。没有太强的控制能力,这是低年级学生共有的特点。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过程会因此被淡化,从而使得操作结果受到影响。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在观察形体的特征时,应该为孩子提供比较大的学具,特征较明显。而在初步认识之后,进行摸形体这一活动时,形体学具就应该小一些,让孩子正好一手能握住,太大的话孩子不容易感知整体。
  
  现象二:消遣式——时机不当,缺乏价值
  
  案例:二年级下册《不退位减法》中,教学335-210等于多少,在出示例题学生列出算式后,很多学生一口就报出了正确答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说:“大家算得对吗?我们一起拿出计数器来拨一拨。”下面有孩子在嘀咕:“我不用拨,肯定是对的!”诚然,计数器是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个重要辅助学具,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全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当中的算理,这里的操作纯属浪费。
  
  思考:恰当的时机是有效操作的重要因素。
  
  (1)想知而不知时。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操作训练,以使得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这样,将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关系的探讨形象化,本来比较生疏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结合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2)似懂却非懂处。有些知识,学生有一部分的学习经验,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似懂非懂处让学生进行操作,有助于拨开云雾见晴天。如在让一年级的学生数小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时,因为他们年龄小,空间想象力还很薄弱,因此有一大部分学生只数了能够看到的,而且很肯定地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如果让他们动手操作一下,利用小方块摆一摆,他们就会体会到只有下面还垫着方块,才能使一部分小方块凸出来,从而也明白了还有哪几个没有数进去。
  
  笔者以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在学生思维的需要时、关键处产生的,教师不应该将动手操作作为硬性任务交给学生而不加任何指导,应该让学生在有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意识支配动手操作,以完成数方块这一知识的建构。
  
  现象三:放任式——目标不明,杂乱无序
  
  案例: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时,在做角这一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材料筐,里面有小棒、圆形纸片、钉子板和两根硬纸条,教师没有任何提示便要求学生在4人小组里用这些材料做出角。结果,有的学生拿两种材料,有的学生什么也没有就在那闲聊,有的学生拿着硬纸条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学生为了争抢钉子板而大声争吵,在一片乱哄哄中,十几分钟过去了,收效实在是微乎其微。
  
  思考:适时指导操作是有效操作的保证。
  
  (1)操作目标要明确。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学生的动手操作无法达到课前预设的目标,究其原因,可能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们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目标,也或者目标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以为,为了使学生的操作远离盲目性,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如何操作,操作应该有怎么样的目标达成。并且针对不一样的学生,设置个性化的目标尺度。这样的目标设置,才能做到以生为本,操作才会达到最佳的预设效果。
  
  (2)操作习惯要良好。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理,使得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较强的控制能力。在课堂上,他们对学具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他们会背着老师摸摸学具,甚至对学具开始没有目的地研究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想保证正常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就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规范并加以有效引导,让学生的动手操作为学生学习服务,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发力。
  
  因此,笔者以为,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必须从学生一年级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比如操作材料是否备齐,在课桌上摆放的位置怎么样?在操作中怎么样分好操作小组?在小组内怎么合作?操作过程还要注意什么……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相关文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08-2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08-24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08-23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08-25

现代教育技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8-23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四个有效性08-2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05-31

农村英语教学有效性思考08-24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低年级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尝试04-29

学习方式组织操作的若干思考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