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时间:2022-09-06 05:16:12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论文范文(通用5篇)

  导语: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论文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论文范文(通用5篇)

  数学论文 篇1

  【摘要】简单、快乐的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快乐教学的提出,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

  【关键词】数学课堂 快乐教学 寓教于乐

  优秀的数学课堂应该是简单、快乐的,是充满生机与乐趣的。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于是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者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作为自己学习过程的目的的一种情景。《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我把班级变成了一个商店。班级课桌分两排摆开。先是让男生充当买物品的客人,女生充当售货员。女生把自己课前所需要的铅笔、橡皮、直尺、文具盒、书包、地球仪、字典、布娃娃、大熊猫等等物件摆放整齐,并把单价标出来。而男生则掏出准备好的一角,五角,一元,二元,十元,二十元等人民币。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开始之前,我又强调了几点要求:

  (一)如果你要买一辆汽车,应该到哪个柜台?我有10元钱,够不够买?不够怎么办?

  (二)如果要买1本字典和1个书包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估计一下任意买两样东西大约要多少钱?

  (三)提问:30元钱买1只玩具熊和1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怎样购买物品。情景策略即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二、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爱动、爱表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特点。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找六个学生拿钟面,六个学生拿时刻卡,找到自己对应的好朋友,其他学生唱《找朋友》歌曲,大家高兴地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并一一介绍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学生喜欢的,把枯燥的数学课变为有趣的游戏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我想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三、多媒体课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教学,无疑是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的。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的课堂上

  (一)拼平行四边形

  1.你能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吗?

  2.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

  3.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演示拼图的情况。并板书:平行四边形

  4.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

  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探究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时,我把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杂乱无章的放在一起。在教学例题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并且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一眼就能开出有几种图形并且知道每种图形的个数,最后让一组学生汇报。

  表演形式:一人汇报,一人贴图形,一人统计。

  经过四大组的比赛,学生很快了解到,统计在生活当中的作用与价值以及怎样进行统计。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不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动手操作学习 学生玩在其中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把孩子好动这一特点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认识整十数2》时,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整十数。

  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捆一捆的小棒,愿意和老师来做一个摆小捧的比赛吗?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3捆小捧,说一说是几个十,共多少要根?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是色彩斑斓的童话书,每一页都有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童话世界中,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

  数学论文 篇2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本文从生活化这一角度出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渗透,为小学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熟记数学知识概念。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的利用在一起,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疑难问题,让数学更好的融入到生活里。

  一、生活化教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在最初的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思维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讲,有难度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问题,所以,教师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解释这类知识,方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生活中的小例子,将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没有负担。

  二、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案例融入到其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求成,往往会遇到障碍,这样不利于提高数学成绩。其实,在这种理论性强的学科上,是需要具有长期的经验和对于生活的理解才能克服学习困难。所以说,在现阶段,为了解决学生这种困难,提出了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讲解1+2+…+50的加法求和的时候,可以教授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其中的规律,1+49,2+48,3+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的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跟教学材料之间一直都有距离感,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与教材结合在一起,适应情景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体系。比如说,在进行序列和奇偶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站好,按照提前报的序号,排成队列,自己观察每一列的人数,根据队列,引导学生对于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利的区别奇偶数,奇数在哪站着,偶数在哪站着,分开之后谁是奇数,谁是偶数。然后合并在一起的时候,观察队列的横向和纵向的人数,根据此,也可以学会如何算整个队伍的人数,以及相应的乘法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模型,从而进行反复的练习,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其融会贯通。

  四、教材知识与生活相融入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相继探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就要求教师在提前教学备案中,可以将生活中与教学知识相对应案例,作为导入知识的突破口,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这类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后可以给小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跟家长去菜市场,妈妈给你10元钱,你买蔬菜花了5元钱,买豆制品花了3元钱,这个时候你应该剩余多少钱?也就是说10-5-3=2元,兜里应该剩余2元钱。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习题,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做着书本上的习题,那么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不会解决这类问题,所以说拒绝题海战术,将生活化数学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反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成绩。反复的进行同种类别的练习,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所服务,自我去发掘寻找同类知识的模型,了解学习的乐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在逐渐的被广泛应用到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内涵,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生活中发现乐趣,积极地培养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推广生活化教学,理解其中的学习的奥妙,了解数学知识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在生活中可以触手可及的。将数学教材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瑞清.基于生活化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例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2):105.

  [2]于月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4(1):58.

  [3]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4):112.

  [4]李丽华.找寻生活中的数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8):38.

  数学论文 篇3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数学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众多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式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课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针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和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基础的计算内容,占了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说直接决定了数学成绩的质量。而其计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例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一些数学概念通过计算和分解的方式来引入;常见的应用题的应答方式和思路,能够通过计算步骤来逐渐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内在含义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能够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能够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3]

  三、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要求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年级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差别一个年级,其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要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的计算培养需要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训练时间的长短确定,老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4]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领悟知识的水平都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需要一个具有较强引导能力的老师。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整体理科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析,结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定会更加完善和科学。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182-183.

  [2]师会林.浅谈小学数学中关于计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8):16-17.

  [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计算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109-110.

  [4]唐雄.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10):105-106.

  数学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引入,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随着近几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思想方法都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导学模式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要求老师们和同学们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努力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学习过程;导学模式

  教育界普遍认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单地理解,数学方法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应用的作题方法。例如,数学学习中的列表法、作图法,公式法等,而数学思想更具有抽象意义,讲究的是做题的思维,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导入———拓展———实际运用这三个阶段。

  一、导入学习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感知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这个过程注重的应当是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和意义。想要达到导入学习的深刻作用,必定是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掌握课本知识,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数学课本的教学目标和内涵。从而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提出精炼,有意义的问题,方便学生预习和掌握重点做题思想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时,讲课之前,我先安排给了学生预习的任务,我通过提问: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大家都应当还记得吧,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求出圆的面积呢?这时通过点拨,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主动进行思考是不是能够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其他的图形来计算呢?但是要转换成什么图形呢?到了讲课时间,我先请同学们说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有说将圆的面积细分成平行四边形,也有同学说将圆的面积细分成长方形,当作到分割的足够细小的时候,也就和这两个图形十分接近了。基本可以确定学生的思路是对的,他们基本懂得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我进一步进行引导:假如我们把圆形进行分割,当分割的足够细小的时候,所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会十分接近,因此就把圆形的面积转化成了长方形,再进一步根据长方形和圆形的关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启发诱导,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极限的思想,并且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它。因此,可以认识到导入的方法并不十分容易把握。同时,导入的方法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又与学生们长期的数学基础和积累密不可分,这也要求学生做到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要常常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的精神和品质。

  二、循环拓展学习

  循环拓展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和深入理解,之前的导入学习让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感悟了该种思想方法,循环拓展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在于初步认识,理解学科思想方法。在教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之前已经学过计算周长的方法,然后我要求计算长30米宽15米的篮球场的周长,分别列出方法,通过之前学习的方法大家列出30+30+15+15=90米,第二种方法30+15+30+15=90。同学们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反复应用运用了作两次乘法再做加法的第三种方法,30×2=60米,15×2=30米,60+30=90米。

  同学们通过原有基础上的方法又得出了第四种方法,让30+15=45米,45×2=90米,在多种算法的转换和运算之间,同学们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交流,得出了计算步骤少,而且不容易算错的方法,使用长和宽相加,再乘二,也就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对已有知识进行循环计算拓展研究以得提示学生,对数学计算进行一题多解,求同存异,不断地得出做题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把蕴藏在数学表面之事中的内涵,思想方法做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并且将这种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从而可以做到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三、实际运用

  在教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一课程时,我用PPT动画为大家创设场景课件出示“在童话镇里,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天白雪公主带来28颗糖果要分给小矮人们吃,七个小矮人围着这五彩缤纷的糖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么他们到底在商量着什么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猜想:七个小矮人想要吃糖果,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一下子让画面吸引住了,纷纷说出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并提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28颗糖果要平均分给七个小矮人,1个小矮人分到几个呢?”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轻松引入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很快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所在。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是由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决定的,这种方法源自于知识但又高于知识,考察的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同时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发挥教学思想的作用

  (一)情境设置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先通过小学所学知识,结合学校的运动会,自编一些“运动会上的数学”题。学生通过对算术方法求解和列方程求解的比较,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扫清知识障碍。感受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性、整体性和实用性,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组建学习小组启发学生思维

  创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在群体学习中,闪现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碰撞。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得好的学生为学得慢的学生进行讲解,与学生的语言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呢对于学习学得快的同学,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使学得慢的同学尽快跟上进度。

  (三)自我点评,总结归纳

  探究数学学习方法的导学模式,主要的内涵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学习完一课时的数学之后,学生必定会存在很多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将自己并没有完全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课堂的讨论,在讨论之中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环节实现的重点在于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讨论环境,使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还要认真地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而教师要对学生大胆发言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他们展开引导和评价,主要应当做到鼓励为主,以正面评价激励同学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最后评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于学生所做的讨论和争执做出一定的总结,而且对所涉及的学生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框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该模式仍然有许多的挖掘潜力。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相关课题的广大师生带来借鉴意义。

【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实用数学论文05-23

优秀数学论文06-27

关于数学论文11-18

小学数学论文07-15

初中数学论文07-28

小学数学论文07-14

数学论文_小学作文05-03

数学论文(精选10篇)06-08

数学论文(精选16篇)02-11

【热门】小学数学论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