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时间:2022-06-15 00:23:4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七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七篇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1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2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3

  1、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和生源分析,学生基础的差异比较大,对初中物理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有排斥感和恐惧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结构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1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辨正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是在巩固初中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1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班级分层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4、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改作业、试卷等,切实加强各方面的规范训练,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争取在高一上学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5)尽量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5、教学进度安排

  第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第十一周

  第三章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十二周 第三章 第五节 力的分解 4 4 第十三周 补充:物体的平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物体的平衡

  复习、检测、评价 4 第十四周 4

  第四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十五周

  第四章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十六周 第四章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4 4

  第四章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第十七周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4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第十八周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4

  第十九周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检测、评价

  期末复习 4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

  周 4 期末考试 4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4

  一、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4、5、6三个平行班级。学生总体而言,物理学习基础偏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刚上高一的学生在面临物理学科的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材变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等。

  1.学习内容不适应

  初中物理内容比较直观,富有生活气息,内容通俗易懂。而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容量和难度都比较大,重视分析推理、定量研究,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较高。

  2.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适应

  (1)学习状态比较被动,严重依赖老师,围着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自己阅读教材和主动专研的习惯;

  (2)对概念和规律,不深入理解,简单依靠机械记忆,不注重过程的复习推理,不深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无法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3)缺乏问的意识,有些同学对问题不及时解决,与老师同学缺乏交流,导致问题积压,影响学习的进度。

  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有主动进取精神,课前要自觉预习,课上积极思考,注意观察,勤于动手,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甚至要有独创精神。

  3.学习能力存在不足

  (1)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不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建构物理模型。

  (2)观察和实验动手能力不足,个别同学甚至不愿动手

  (3)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不足,计算能力不够,代数运算的能力也不够。

  (4)分析归纳能力不够,不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4.学习过程中心理的不成熟

  有些同学在初中阶段就听说高中物理很难,因此在正式进入高中学习之前就心存畏惧,缺乏信心和兴趣。还有些同学缺乏完整正确的高中三年的学习规划,在高一阶段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容易松懈。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鲁科版物理必修1,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

  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受到熏陶。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两个二级主题: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

  四、教学对策: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1.要更加关注课堂秩序、关注学生反应,及时调整、督促。对个别不遵守上课及自修秩序的学生单独教育,对不够投入的学生进行督促,强调动笔、思考。

  2.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

  3.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4.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6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新的开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绩。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7

  1.指导思想

  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2.工作原则:实效性、共享性、研讨性、互补性、创造性

  3.工作要点:

  a、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b、开展推门听课,相互听课制度,相互取长补短;

  c、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并进行每2周1次单元考试;

  d、每学期八次集体备课,把握集体备课基本流程:(1)确定主备人——个人研讨;(2)集体商讨——说课、切磋、完善、确定最佳方案;(3)达成共识,确定教案;(4)个人反思——根据个人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指定主评,并每人评课交流;

  f、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适应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06-26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五篇10-16

精选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篇11-18

精选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4篇11-08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4篇10-23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篇10-23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7篇)02-19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6篇)03-10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6篇11-26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7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