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4-25 08:47:19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毫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分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实际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实际生活,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

  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演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红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能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进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交流和使用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二)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五)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主要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教学评价措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适时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需要联系已有的生活实际或具体事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时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祥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五、课时安排

  (一)乘除法……7课时(四)乘法……9课时(七)年、月、日…8课时

  (二)观察物体……3课时(五)周长……5课时(八)可能性……2课时

  (三)千克、克、吨…6课时(六)除法……8课时(九)总复习……5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17

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30

数学上册的教学工作计划08-20

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8-19

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21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25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1-3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