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农学论文>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04-14 20:34:29 洪熔 农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1

  由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战略调整,才能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辽宁的农业现代化。

  一、调整优化结构的关键是农民的组织化

  辽宁省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市场、资源、技术、人力、资金等优势的产业项目,尽管着力发展建设了一段时间,总的看,其规模、效益仍然有限,还没有做强做大。主要原因是农民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上存在的差距。几年来,虽然也有一些龙头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典型,但多数产业项目企业与农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企业收购的初级产品在产品和质量标准方面达不到要求,订单双方均出现违约现象。由于种养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未得到全面普及,农民不知道怎么种才能符合标准,给市场监控和消费者带来了麻烦,甚至危及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此外,缺少营销队伍也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制约因素。

  要做好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经营工作:一是重点培育全省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在畜牧、水产、蔬菜、花卉、水果、粮食等主要优势领域,发展一批在全国或东北亚地区有竞争力的大型农副产业加工出口企业,在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几十个产业化经营项目,也可以在沈阳、大连等地定向建设几个产业群。二是改变以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主要功能的农民研究会,农民技术协会等的中介组织的作法,引导龙头企业与协会或研究会建立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也可以聘请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单位,使每一个优势产业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三是全面启动主要农产品生产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使农产品生产尽早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减少贸易争端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四是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由劝说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转移到组织市场营销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转化增值上。有条件的基层组织和事业单位可以领建农协或龙头企业等产业经营的组织,为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做贡献。本溪县清河城农科站在推广工作中,处理好经营与服务关系的同时,带领农民闯市场,抓住药材、鲜玉米、果品等产业优势,搞订单农业,建立营销公司,投资建设贮藏加工设施,注册自己的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以农科站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技术合作组织。

  二、调整优化结构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

  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产业趋同现象,所以一调就多。如保护地蔬菜全省种植规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量控制发展速度。其投入产出比应保持1:2~3。现在全省已发展到200多万亩,区域布局不尽科学,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实践表明,如果政府能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和发布信息等手段,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总量平衡,就能避免农产品出现过剩和减轻农民的市场风险。

  关于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一是要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不能一提调整就是粮经比例。从长远来看,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和人往哪里去两大问题。解决这么大问题首先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为主体的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发展了可以带动一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加入WTO以后,辽宁的优势产业应该是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和山区特产业。应把畜牧业等能带来高效益的产业做为重点,尤其辽西、辽东广大地域,要以种草舍饲发展牧业为重点,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不单是粮经比例问题,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是唯一的战略选择。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畜牧业都是靠高蛋白饲料而不是靠作物秸秆发展起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本身也有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高产优质高效仍然是调整的重点,辽宁有几家大型果汁加工企业,加工苹果汁就需要酸苹果,酸度值在2.8以上为好,但是辽宁省栽培品种的酸度值大部分在1.2-1.4之间,满足不了加工的需求,因此发展酸苹果也是调整的重点。另外发展马铃薯生产,为脆饼、方便面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变性淀粉也是调整任务之一。

  二是要坚持区域优势发展战略。辽宁大致分为辽河中原区、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辽东山地区、辽南海滨丘陵区和城郊类型区。辽河平原区过去是“米袋子”“菜篮子”,在调整中发展高效种植业是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由于生态脆弱,发展草业、畜牧业是优势,由农区牧业向草地牧业过渡;辽东山地区“八山”是资源特点,发展以山区资源为依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优势,在维护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林功能的基础上,发展高效益农业;辽南海滨丘陵区发展水果、水产和以出口贸易为主的高效外向型农业是优势;城郊类型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优势。对区域优势产业项目,各级政府应下大气力在投资、产业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出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强调的是发展,确保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和可持续性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放弃发展,则无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性,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辽宁人多地少,大中城市多,城镇人口比重大,所以农业的发展不讲高产高效不行,不讲持续发展也不行。第一要提倡集约农作,将土地利用率放在首位,高产集约多维(平面、空间、时间)利用每一块土地;第二要强调高效增收,实行劳力、技术、资金密集的发展战略;第三要强调持久发展,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经济的规模必须保持在自然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只能取走自然界的“利息”,而不能消耗“资本”。

  四是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力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结构调整中,全省各地都把优质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绿色食品生产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目前的农产品质量与国家规定的理化及卫生标准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名不符实,出口产品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究其原因还是农药、化肥、添加剂等违规使用的环境污染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农产品生产的监管不能只对产品监测,而是要从源头抓起,执法部门应该对生产、销售、使用违禁的农药、化肥、添加剂等违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灌溉水应禁止生产食用农产品,应改为林木花卉等非食用产品的生产;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应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农业污染的治理应纳入到各级政府环境整治的计划中,确保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

  三、调整优化结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农产品生产必须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及时地将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到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档次的高层次上来。结构的优化体现在品种上,品种的市场优势体现在科技含量上。因此,调整结构要坚持科技先行,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和高新技术应用,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调整优化结构工作中,一是要提高辽宁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基础、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贮备。二是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政府宏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关全省农业、农村、农民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立项拨经费,组织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宏观决策研究成果。三是加强农科教三结合,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通过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共建等活动,把先进的组装配套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使用,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大量引进国外的优良种苗、种畜等种质资源,引进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促进辽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超常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2

  一是从大环境来说,我国农业受成本和价格的“双板”挤压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务农与务工、务服(服务业)之间的机会成本有扩大趋势,农业劳动力继续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然而受补贴政策影响,农户预期土地升值,土地流转价格逐年攀升,对于种植大户形成巨大压力,阻碍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步伐。从大宗农产品价格来看,受国际油价和粮食走势影响,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大宗粮食产品价格不会迅速攀升,国内粮食、大豆价格如果继续保持稳定生产,维持目前产量,需要继续依赖价格支持、补贴等手段。同时,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多度,土地急需休养生息,这也与我们日益增加的食物需求,特别是对环境影响大的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业的需求产生矛盾,并将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而更加突出。结构优化和农业转方式,迫切需要革命性的手段来破题。

  二是当前调整目标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提出的“两保、三稳、两协调”(即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做到蔬菜生产与需求的协调,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的协调)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大方向没有问题。但如果从供需平衡和农户就业与增收来看,恐怕没有触及到实质。我们目前的政策考量,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制定的,例如去年玉米库存压力巨大,财政无法承受,中央能听到中储粮这样大企业的信息反馈。但现实情况是除了水稻、小麦等政府稳定托市的品种外,很多农作物生产和销售都遇到“种什么赔什么”的难题。今年农业部调研组也反映,山西调整结构种谷子,结果谷子价格下跌,东北部分地区调结构种西瓜,结果西瓜价格下跌;等等。这些表面看起来联系不充分的现象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我国农产品已经进入一个“总量过剩、局部失衡”的时代。早在2002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当前,除了牛羊肉、奶等少数品种外,我国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人均消费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人均浪费估计居于世界首位。长期看,我国农产品(除油料等作物外)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持续,这对结构调整带来非常严峻的调战。健康的、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农业结构,绝不仅仅是基于粮食安全层面的,应该是利于资源节约、效益最优的。

  三是从引导结构调整的手段来看,大都依靠财政补贴和价格补贴,调整途径单一。从新一轮结构调整实施过程来看,以玉米为例,主要是依靠下调、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降低农户种植玉米预期效益达到的。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虽然对结构调整、去库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种植大户的打击在短时期内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们购买了玉米种植的装备,掌握了全套技术,突然转型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负担。这种不连贯、突发性政策变化是不利于新型农户培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从发达地区来看,调整种植结构主要依靠增加与品种挂钩补贴,例如苏州、上海对粮食、蔬菜的扶持政策,是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每亩增加400-500多元的补贴,这样的定向补贴仅在发达地区才有财政实力支撑,且属于黄箱补贴范畴,容易引起世贸组织协议纠纷,不具有推广性和持续性。所有这些政策,均是与市场需求和经营主体种植需求的“反向”调整,随着市场需求和经营主体的对被调作物需求持续增加,调整结构需要付出的财政补贴将平行增加,当财政无力支撑时,可能会出现恢复到调整前的结果。

  四是从财政支持结构调整来看,也存在项目分散问题,导致投入不少,效率低的问题。各地财政、国土、发改、水利等机构,均在本轮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通过项目倾斜来达到预期目的,存在衔接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浪费严重,效率低。

  对待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需要至少采取、但不限于以下的应对措施:

  一是充分把握国际竞争优劣势,认识到结构调整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研究制定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和中长期规划,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国际市场小麦、大豆等作物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的局面短期不会变,并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如果差距进一步扩大,虽可以加大财政补贴增加产能,但补贴囿于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不能无限制增加,所以必须考虑通过规模化、机械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二是从供给侧、需求侧两方面来考虑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不仅仅在供给侧存在失衡,在需求侧的失衡更加明显。对于一般城镇居民来讲,我国人均食品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浪费水平居世界前列,食品的获取成本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但对于贫困地区人口来讲,食品价格对他们生计构成挑战。这需要通过“结构化”的供需方案来解决,这也是发达国家通用手段。例如美国尽管美国的小麦、玉米价格低,仍然有贫困人口无法支付食物需求。2014年美国农业法案预算,仍有75%的预算安排在“补充营养支持”,主要针对困难居民和学生等群体的食物补贴,并加大了用于环境治理支出。因此,结构调整,不应该是单纯的供给侧调整,应该是供求双向调整。只有我们的农产品回归到理性价格,才能使大多数农户在经营中受益,才能稳定农业就业人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改革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目前,造成结构调整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除了市场问题,就是政府支持手段问题。目前,全国农民、种植户都认为国家会继续加大对农业补贴,对政策扶持预期很高。而执行的结构调整,也是使用补贴手段——有的加大对种植户补贴,有的是价格补贴。但必须看到,我国实行的有关补贴,特别是与品种挂钩的补贴,扭曲了市场价格,无一例外会增加土地成本和综合成本的上升,补贴越多,地租上涨越快。今年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地租也随着下降。所以,承包户留给种植户的是固定的利润,补贴越多,地租越高,所有的风险由种植户承担,对培育新型农民非常不利。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越来越多的农业补贴和政策是针对人的,而非产业的,事实证明这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补贴,增加他们的就业,逐渐使土地承包户摆脱对地租的依赖,种植经营户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人,会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结构调整问题迎刃而解。

  四是切实理顺政府职能。发达国家农业部门的最主要责任是促进农民就业,而我国是提高产量。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目前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丰富,但农民仍旧没有稳定的就业,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地位。他们的不安全感加剧了对土地的依赖,不利于土地流转,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建议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恢复农业生态,给土地休养生息的时间,我们将农业部门单纯“抓生产”的职能,转变为“服务人”的职能,依靠市场力量促进结构调整,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相关文章: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08-12

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8-07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08-17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08-17

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08-16

浅议当前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8-17

汉语拼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8-08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8-20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