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地方文献按《中图法》“中国地区表”进一步区分问题浅释

地方文献按《中图法》“中国地区表”进一步区分问题浅释

时间:2023-02-22 16:00:06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地方文献按《中图法》“中国地区表”进一步区分问题浅释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地方文献出版量日益增长,其中论述市、县、镇、乡地区的图书文献大量涌现。使用《中图法》对其分类时,产生了需要解决按地区进一步区分的问题。

在《中图法》各个门类中,有关学科史和现状调查统计资料、事物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划分、机构的组织活动等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类目中,内容涉及市、县、镇、乡区域的图书资料增长迅速。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收藏的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广东地方文献图书为例,在K296.5广东省地方史志类中的图书资料内容涉及全省98个市、县(不含海南)以及40多个区、镇、乡地区,在K926.5广东省区域地理类中,也汇集了全省70多个市、县地区的各种图书资料。另外,在相同类目下,出现了大量论述同一个市、县地区的各种图书。例如,在K992.965广东旅游地图类下,有关深圳各时期的游览地图就有深圳市游览图(1981)、深圳通用版最新旅游图(1983)、深圳交通游览图(1985)、深圳最新旅游图(1989)、深圳交通旅游图(1990)、深圳旅游交通图(1991)、蛇口交通游览图(1991)、深圳游览图(1993)、深圳旅游图(1993)……等。

近十多年来广东省地方文献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有大幅度的增长,使各区域性类目下的文献量迅速增多,逐渐形成了无序的排列,直接影响到对地方文献的管理和使用。因此,在类分地方文献图书时,不但要揭示其学科内容,还必须揭示其区域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其客观面貌,适应读者从区域角度检索地方文献的习惯。对论述省以下的市、县、镇、乡文献按地区继续细分。使相同学科门类的图书资料分别依各个市、县地区集中,组织起体现地区规律的图书分类排架和分类检索系统,既利于读者迅速地查阅资料,也便于工作人员对文献的推荐、检索和管理。所以,对地方文献按地域作再区分,是对分类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进一步体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图法》在“中国地区表”中列出一个“省府所在地、专区、市、县、乡”地区的专类复分表,由于此表是按行政地区级别划分,因此,用此表类分时,使同一行政级别的不同地区的文献集中在一起。例如:《韶关文史》和《肇庆文史》类号同为K296.53 (3为市级区号),《紫金文史》和《德庆文史》类号为K296.54(4为县级区号),《潮州市凤南乡志》和《花县芙蓉镇志》为K296. 55 (5为乡级区号)。但是,各地方的行政区域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尤其是县、区、乡级地区的行政归属关系变化更大。自1992年1月起至1994年6月止的两年半时间里,广东省就有29个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如果用此专类表对这些地区进行复分,则类号从原来的“4”(县)改为“3”(市),使同一地区采用的地区类号前后相异。例如:

分类号 题名/责任者 出版时间

例1:K269. 54普宁文史第1一7辑/政协普宁县委 1987-1992出版

K296. 53普宁文史第8辑/政协普宁市委 1993年出版

例2:K296.54番禹县大事记(1986-1992)/番禺县档案馆 1986-1992 出版

K296.53番禹市大事记(1993)/番禹市档案馆 1993出版

将例1和例2按分类号排列,结果是类号K296.53的《普宁文史第8辑》和《番禹市大事记(1993)》排列在类号K296.54的《普宁文史第1-7辑》和《番禺县大事记(1986-1992)》之前。由此看到,采用反映行政区域级别的区分号对于区划变动中的地区进行复分,会使同一地区的同类(同种)图书因前后所用地区号不同而分散排列。在地方文献量多、涉及地域范围广、行政区划变化快的情况下,使用此表复分,会影响整个地方文献分类排列系统的稳定性和规律性,降低对特定地区文献检索的质量和速度。由此可见,此专类表不适宜于省以下地区的复分使用。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区分方法才能较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呢?本人认为,采用以区域名称为划分标准的方法解决依地区再复分的问题是比较适宜的。现分述如下:

1 编制省以下地区的复分表

编列省以下市、县、镇、乡名称复分表。这是对“中国地区表”进行扩充加细,即在省(自治区)类号后加上市、县、镇、乡的类号,以达到细分目的。由于省以下地区数量多,且沿革变化较复杂,因此,在编列设置时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根据各馆制定的有关本地区地方文献的收藏原则、收藏范围以及馆藏具体情况进行编制适合使用的本地区复分表。因各级地方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收藏范围有所不同,所以,地区复分表的区域范围须与使用馆的地方文献收录原则一致。在这前提下,有关该地区所辖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内的一切地理因素,如各专区、市、县、区、镇、乡、村以及政区内的山川、岛屿、平原等因素都须在编表时予以考虑。

(2)根据各馆收藏情况和使用需要确定地区表的区分深度。首先,需要考虑馆藏各级行政地区的文献数量。如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收藏的本省文献的区域范围是包含着从省到乡的各级政区,其中以省、市、县级文献居多。因此,省馆所用的本省地区表宜区分至县级地区。其次,要考虑地区表的复分号应长短适中。一般来讲,区分号以两位号码为宜,太长会影响使用效果。

(3)根据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编列。

方法之一:把自然区划与行政区划结合一起,进行统一编表。如编制广东省地区表时,先列出粤中、粤东、粤北、粤西四大区域,再依历史惯例在各大区下分别编排有关的行政地区(市、县)和自然地区(山、沙、岛、平原等),其排序可参考现行的本省行政区划表的序列,例如:

表一: 10 粤中地区 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下游地区入此

101广州 广州地区入此

102花都

103从化 流溪河地区入此

104增城

105番禺

106深圳

107珠海

108斗门

109东莞

110中山

11l江门 江门、五邑地区入此

112新会

113台山

114开平

115恩平

116鹤山

117佛山 佛山地区入此

118南海

119顺德

120高明

121三水

本表中的粤中地区为一级类目。以“10”表示,是为了区别于“中国地区表”附设的“专类复分表”中的“省府所在地”号码“1”。位于该地区内的21个市县则为二级类目,均以不体现等级关系的三位数字表示。

方法之二:分别编列行政区划表和自然区划表。把地区复分表分为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两部分。其中政区部分的地名排序可依现行的行政区划表序列。例如:

表二:(一) 行政区划表

01广州 08斗门

02花都 09汕头

03从化 10澄海

04增城 11潮阳

05番禺 12南澳

06深圳 13韶关

07珠海 ……

(二)自然区划表

120粤中 130珠江

121粤东 131东江

122粤北 132北江

…… 133西江

……

本表的行政区划地名以两位数字表示,自然区划地名以三位数字表示,均为不反映归属等级关系的顺序号。

(4)为便于处理反映古旧地名的图书,须在地区表的今用地名类目下作曾用旧地名的注释说明(见例1),或在某些地区下增加编列古旧地名类目,以“[]”括之(见例2)。

例1: 49台山 赤溪县入此

例2: 52鹤山

53【高鹤】(1959—1980)

(5)使用方法:

①主表中注明“依中国地区表”分的类目,使用本省(本市、本县)地区表复分后,复分号以“()”括起。(以下各例中的文献同时采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进行复分)

例:《珠海人物志》类号为K820. 865 (107)或K820. 865 (07) ( “ 107”和“07”分别为表一和表二中珠海地区号,以下类推)。

《番禹游览图》类号为K992. 965 (105)或K992. 965 (05)

《深圳特区教育研究》类号为G527. 65 (106)或G527. 65 (06)

②主表中未注明“依中国地区表分”的类目,如需按地区复分,则将把中国地区表的地区号和本省地区表的复分号用“()”括起。

例:《深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类号 D630(65106)或D630 (6506)

《斗门民间故事》类号为I277.3(65108)或I277. 3 (08)

《广州灯泡厂厂志》类号为F426.8(101)或F426.8(01)

2 同类书按地名排列——书次号区分法

地方文献图书使用具有地名含义的书次号区分,可以达到同类书按市、县、乡地区名称区分(排列)的目的,即是文献经《中图法》的主类表和中国地区表类分后,同类书再按省以下地区名称排列,以实现按地区的进一步细分。下面的例子是对6种广东地方经济类(F127.65)的图书按地区名称进行排列的结果。(以下各例中的书次号即地名号均采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制的《汉语拼音著者号码表》取号)。

书次号(地名) 题名/责任者

D64 (东莞) 金色的希望:改革开放中的东莞

D64 (东莞)思路与跨越:东莞改革开放透视/周文缓

F71 (佛山)振兴中的佛山/钟光超

F71 (佛山)佛山改革与建设探索/苏明实

J61 (揭阳)揭阳改革十年大事选/中共揭阳县委

J61 (揭阳)开放改革中的揭阳/杨昌远

从上例看到,同类文献在省区类号下按市、县地名排列,可使编排系统更符合地区规律,可以集中同一市、县地区的不同种图书资料,能达到按地区再细分。

在相同类目下,同一地区的不同图书所用的是同一个地名号,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区分,以实现每种图书的个别化。即在地名号后给辅助区分号。例如:

题名/责任者分类号/地名书次号——辅助区分号

例1:深圳特区十年/秦文俊 F127. 65/S39

深圳经济面面观/唐火照Fl27. 65/S39—2

深圳经济发展探秘/刘志庚Fl27. 65/S39—3

例2:潮州人物/廖来保 K820.865

潮州名人词典/蔡绍彬 K820.865/C41—2

上例中的“S39”和“C41”是《汉语拼音著者号码表》中的“深”和“潮”的号码,表示“深圳”和“潮州”的地名号,其后的顺序号为辅助区分号。

同类书按地名排列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汉字字顺号码(笔划笔顺、汉语拼音)取号法适用于地名书次号。此法是以事物名称(著者、地区)排列,从而达到按文献的某种特征(著者、地区等、进行再区分的目的。因此,在同一个编目系统中,可以根据不同图书的内容特点分别取著者名称或地区名称的书次号。例如,对非区域性的及本省以外地区内容的图书资料,可据汉语拼音著者号码表取著者书次号;而对具有本省地区特点的文献,则依此表取地名书次号。

(2)某些类目的书次号取号方法仍须依照《中图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中图法》部分类目根据文献的某种特征制定了适用的取号法。如G6/7各级教育类下的“学校概况”类目中规定“按校名排”,K825“中国各科人物传”类目下规定“分传按被传人姓名排”等。其中有的类目可灵活处理,如D221/227“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会议”类目下规定“依会议届次或年代排”,具体处理时先按市、县地区排列,再按会议届次排(作为辅助区分号),类似还有D664“政协各地方委员会”等类目。

(3)制定统一的取号规则

①确定区分深度。如果区分至县级,则市、县以下的镇、乡地区以其隶属的上级市(县)名取号。例如《潮州市浮洋镇志》的书次号取“潮州”。这样镇、乡级文献就按市、县名称排列。

②自然区域(山、河、湖、岛屿、平原、三角洲等)取号须有统一规定。可以直接依自然区的名称取号、也可以依自然区所在的行政区名称取号。但只能按照其中一种标准取号。

③古旧地名宜依其对应的今用地名取号。

④文献内容中含有多个地区概念,则取本省名称为号。

无论使用哪种区分方法,都需要对文献内容进行主题分析,确定其所含的地区概念,再据分析结果进行标引。

本省地区复分表对地区的再区分,是通过对分类号的延伸和扩展而体现的。复分后的分类号由主表类号、“中国地区表”省区类号和“本省地区表”的市、县、乡地区号组成,号码冗长、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工排检速度,不宜于组织藏书的分类排架,但可用于组织分类目录,尤其是计算机的分类检索系统。

同类书按地名排列法对地区的再区分,是通过书次号(二排号)的含义体现。分类号(一排号)只包括主类号和“中国地区表”的省区类号,由其组成的索书号简洁明了,适宜组织文献分类排架和分类检索系统。

参考文献

1 周继良 图书分类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

2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标引组 广东省地区号码表(试用本).1990

〔出处〕 图书馆论坛(双月刊)1995(6)



【地方文献按《中图法》“中国地区表”进一步区分问题浅释】相关文章:

地方文献分编问题初探08-09

组建萍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08-09

建设河池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08-09

关于地方文献研究的几个问题08-09

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08-09

编制地方文献分类表点滴08-09

文献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学论考08-09

谈谈搜集地方文献中的几个问题08-09

地方文献分类亟待解决的问题08-09